文言文毕业感谢信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4117812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毕业感谢信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文言文毕业感谢信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文言文毕业感谢信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文言文毕业感谢信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文言文毕业感谢信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毕业感谢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毕业感谢信(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毕业感谢信文言文毕业感谢信第一篇:文言文毕业感谢信受业历城,三载如流。寒窗苦守,故纸穷搜。推文敲字,五内出喉。拙论新成,思心悠悠。恩师好范文,导我于狭路,示我以通途。本论文之撰写,自题目选定至资料搜集,自研究方法至疑难处理,自整体结构至细枝末节,皆得其悉心指点。回想于元旦及春节之际阅我初稿二稿,低回感动。仰彼高山,余心壮焉。探彼深渊,余心惘焉。游彼沧海,三光璨焉。先生蔼如,策我前焉。长念师恩,谢无疆焉!恩师好范文,出我于幽谷,迁我于乔木。惭无回、商之质,屡蒙说项之情。歌彼阳春,余心旷焉。唱彼下里,余心荡焉。驰彼长天,六气变焉。先生莞尔,送我前焉。长忆师恩,谢无尽焉!在本论文的写作和修改过

2、程中xx等诸都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屡得金石珠玉之言,受益良多。在此谨向各位致谢!xx等人,博我之孤陋,助我之急难,拓我之胸襟,消我之块垒。切磋之惠,联袂之谊,何可忘焉!借此片纸,聊表谢忱。第二篇:文言文毕业赠言下面是由应届毕业生网介绍的毕业赠言推荐上下同道,左右共德。性静情逸,守真志满;1/17文言文毕业感谢信坚持雅操,同气连枝。尊长及幼,长幼有爱;爱己及人,己人相尊。上和下睦,和睦如家;左诚右信,诚信唯美。格物穷理,正心诚意;修身齐家,君子慎独。明德至善,古有词章;礼义至用,今存辉煌。第三篇:小学毕业文言文小学毕业文言文学弈孟子告子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

3、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译文】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让弈秋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心里却一心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这两个2/17文言文毕业感谢信人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的好。难道是后一个同学的智商不如别人?回答说:“不是这样的。”【注释】学弈(下棋)弈秋(人名,原名秋,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通国(全国)之(的)善弈者(擅长下棋的人)也。使(让)弈秋诲(教导)二人弈,其(其中)一人专心致志,惟(只听

4、)弈秋之(的)为听(教导);一人虽听之(弈秋的教导),一心以为有鸿鹄(天鹅)将(即将)至(来到),思(想)援(拉,引)弓缴(箭)而射之(指天鹅)。虽与之(前者)俱(一起)学,弗(不)若(比)之(指前者)矣(好)。为(因为)是其(后者)智(智力)弗若(不一样)与(吗)?曰(答):非(不是)然(这样)也(的)。【读法】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ei)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u)将至,思援弓缴zhuo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fu)若之矣(yi).为是其智弗若与yu?曰:非然也.读课文时的基调:用怀着一种好奇、愉快的追求知识的感觉去读。【感悟】学习任

5、何东西都不要三心二意,要专心致志才能学好东西3/17文言文毕业感谢信两小儿辩日列子汤问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学,看见两个孩子争辩不已,就问他们争辩的原因。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但是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升起时距离人远,而到中午时距离人近。第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刚升起

6、的时候像车篷般大,到了正午看起来就像盘子一样,这不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很清凉,到了中午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1这不是越近感觉越热而越远感觉越凉的道理吗?”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4/17文言文毕业感谢信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读法】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7、【科学解释:】原因根据不同感觉来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并不正确。两小儿辩日里的一个小孩说因为早晨太阳冷,中午的热所以早上远中午近另外一个说早上的太阳大,中午小,所以早上的近中午的远而且事实的观察的确如此,那么如何解释?到底又是怎么回事?一种观点是:早上地球表面有云气,透过云气来看太阳,就显得太阳大。中午云气消散,就显得太阳小,其实太阳的大小并没有变。另一种观点是:太阳高度不同,大气折射率不同,早上太阳高度角低,折射率大,所以太阳看起来大。还有一种观点是:看起来早晨的太阳比中午时大些是因为眼睛的错觉。我们看白色图形比看同样大小的黑色图形要大些。这在物理学5/17文言文毕业感谢信上叫“光渗作用”

8、。当太阳初升时,四周天空是暗沉沉的,因而太阳显得明亮,而在中午时,四周天空都很明亮,相对之下,太阳与背衬的亮度差没有那样悬殊,这也是使我们看起来太阳在早晨比中午时大些的原因。总之,在早晨和中午太阳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所以其大小也是相同的还有,中午较早晨时热,是不是因为中午时太阳离我们较早晨时离我们近呢?也不是。那又是因为什么呢?中午时较早晨热,是因为中午时太阳光是直射在地面上,而早晨太阳光是斜射在地面上,可以看出太阳光直射时,地面和空气在相同的时间里、相等的面积内接受太阳的辐射热较早晨太阳光斜射时多,因而受热最强。所以中午较早晨时热。而实际上,天气的冷热主要决定于空气温度的高低。影响空气温度

9、的主要因素,是由太阳的辐射强度所决定的,但太阳光热并不是直接使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因为空气直接吸收阳光的热能只是太阳辐射总热能的一小部分,其中大部分被地面吸收了。地面吸收了太阳辐射热后,再通过辐射、对流等传热方式向上传导给空气,这是使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总之,每天中午较热,早晨较冷,并非太阳离我们地面有远有近之故。【作者介绍】本文选自列子汤问6/17文言文毕业感谢信列子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著。御寇是战国时期道教代表人物之一。列子本来是列子(战国初期郑国人列御寇)、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约在战国后期成书。人物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

10、质疑,还敢于争辩。人物介绍孔子(前551.9.28前479.4.11)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汉族。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逝世后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实词的运用矛与盾韩非子楚人有鬻(y)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故?”其人弗能应也。译文:楚国有一个卖盾和卖矛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非常锋利,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有人说:“如果用你的7/17文言文毕业感谢信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

11、”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不上来。注释:1、矛:古代的一种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枪头。2、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剑用。3、鬻:卖。4、誉:夸耀。5、曰:说。6、吾:我的。7、陷:这里是穿透的意思,后面的就有刺的意思。8、或:有人。9、以:用。10、子:您,对人的尊称。11、何如:怎么样12、应:回答。13、利:锋利,锐利。14、其:那个这里指卖矛和盾的那个人。15、弗:不能。16,之:语气作词没有意思。中心思想:矛与盾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矛与盾的寓意是说话办事要说实话,办实事,不要违背了事物的

12、客观规律,自己先说服不了自己;也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矛盾或抵触。出自韩非子难一。作者介绍8/17文言文毕业感谢信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前233)即韩非。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当时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学生。韩非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秦始皇十四年(公元前233年),因受李斯的谗害,被杀于秦。他的著作后人称作韩非子,现存55篇。他反对以血统为中心的等级制度,提倡“贵族”“民萌”(氓)平等;反对“用人唯亲”,提倡“用人唯贤”;反对儒家的“礼治”,提倡“法治”;同时还提出“术”(君主驾驭臣民的手段)和“势”(君主的权力)来和“法”相辅相成。矛与盾的道理就是: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