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语文重点古文教案合集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4116914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2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人教版语文重点古文教案合集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初中人教版语文重点古文教案合集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初中人教版语文重点古文教案合集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初中人教版语文重点古文教案合集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初中人教版语文重点古文教案合集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人教版语文重点古文教案合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人教版语文重点古文教案合集(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太丘与友期“古文七年级上【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容2情感目标:认识老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3能力目标:初步了解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教学重点】:知识目标情感目标【教学难点】:能力目标【教学策略设计】:阅读法,讨论法,点拨法一、导入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生答师:从大家的发言中,教师感受到了同学们的热情好客。可有一位少年却把客人拒之门外。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太丘与友期“,认识一下这位少年,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评判一下谁是谁非。板书课题二、解题首先看看标题怎么理解,太丘不是人名,太丘是地名,古人习

2、惯用姓氏加官名或地方名称来作为对人的称呼,一样的还有东坡,期是约定,综上所述,标题意思是一个在太丘做官姓的人和朋友有约定.二. 整体把握(一)朗读感知1.听录音,要求听准字音,重要字词在旁边注上拼音,自己小声跟着读,注意节奏的把握强调不-通“否2.看着小黑板停顿重音的提示自由朗读指名2个学生朗读评价尤其是第二个起来朗读的同学,读的非常好,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停顿重音都把握的比拟好,所以当他读完的时候,学生竟然自发的鼓起了掌,顿时课堂气氛就活泼了,之后很多学生都很积极的想表现自己. 3.在小黑板当场画出问句“尊君在不“,让学生答复这是什么句子,强调朗读时要读出什么语气,指名2个学生朗读,评价,然

3、后强调疑问要读升调,并在小黑板上标出升调,齐读这句话. 在小黑板上画出“非人哉!,让学生答复这是什么句子,强调朗读时候要注意语调,由于这是骂人的话,所以要重读,而且要读出生气发怒的语气,指名读. 方法:示-标节奏-个别朗读-评价-再读4.齐读课文(二).理清字句1.快速默读课文,对照注释及翻译资料理解文意,碰到疑难处做上记号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古今意思不一样,离开今: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乃:才)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期行:相约同行委:丢下,舍去)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引:拉顾:回头看) 区分尊君(尊称) 君(礼貌的称呼,意为你) 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有个学生在

4、质疑时,提出了“相,在文中意为“我.2. 在理解字句之后,应该学会翻译重要句子,可以一个字一个字的翻译出来,同时把文中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比方: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句话, “日中是哪一天的日中, “不至是谁不至,明显是省略了一些成分, 一样的还有文中的“过中不至,指名翻译, 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翻译其他的句子,出示小黑板小结:以上是我跟大家共同学习的容,包括朗读感知和理清字句,下面有请宋教师跟同学们一起探究文章的其他深层含义 (三)整体把握和合作探究1.通过刚刚对字句的学习, 文章的大概意思也就出来了,现在我们回到课文,用原文答复以下问题:客人发怒的原因是“与人期行,相委

5、而去客人不守信的表现是“过中不至-学生抢答并板书:客人无信无礼知错能改同时引导学生如有犯错要勇于成认并改正小结:可见我们做人要讲“信讲“礼补充板书: 信礼2.文中另一个重要人物元方,他又有什么性格特点“直接指名学生答复,补充板书:聪明机智可我们也发现了文章结尾客人已经主动抱歉,他仍然入门不顾,是否礼貌“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同桌或者4人小组之间交流看法小组讨论并答复三. 延伸:古人是很重视仁义礼智信的,则,“诚信“礼貌对今天的我们还有用吗“.请联系实际谈一谈你自己的认识.提示:可以从社会.家庭.学校等多角度思考, 如在日常生活中见到师长朋友应该怎样“在考试的时候堂而皇之拿着参考资料是否就是“

6、诚信的表达呢“ 学生思考并答复四.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元方确实是聪明机智的孩子,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信与礼的重要性, 诚信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并发扬这一荣耀传统,让我们以信做人,以礼待人. 五.布置作业:完成新学案熟读并背诵六板书设计:太丘与友期客人:无信无礼知错能改信元方:聪明机智礼10 “论语“十则古文七年级上教学目标: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2、理解课文思想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教学重点: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容。教学难点:弄清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每一则语录的意思。教学方法:导读法教学课时:

7、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容:1、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2、朗读、背诵课文。 3、研读前五段容。教学过程:一、激起兴趣,导入学习1、导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珍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局部依然为人们所效法。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二、诵读,整体感知1、读:教师播放原文录音。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2、自读:学生自读课文。3、感知:本文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学生交流后,教

8、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和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有的地方容上有穿插,教师应该在分析中给学生讲明。三、合作探究学习课文前五则1、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前五则。2、齐读: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提示:A、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B、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3、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n),不亦君子乎“说:通“悦,快乐,愉快的意思。愠:生气,发怒的样子。问:先请同学翻译下这句话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时

9、常地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知道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问:这三句分别讲的是学习的哪些方面?讲解: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朋旧注:“同门曰朋。跟现在说的“同学“同班相近。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围。2曾子曰:“吾w日三省(*ng)吾身:为w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n不习乎“问:曾子每天反省了点什么?译:曾子说:我每天屡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尽心竭力了吗?跟朋友交往真诚相待了吗?教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 讲解:“三省,屡次反省。文言文中,“三“九诸字皆有“多义,不

10、是确数。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以为:以之为,凭借这一点作为。之,代指温故而知新,译为“这一点。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做别人的教师了。问:你从这句哈得到了什么启示?讲解: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w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di:危害。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光是思考但不学习,就是有害的。问:你从这句话了解到学习和思考应该怎么样?讲解: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11、。5子曰:“由,诲hu女r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也。诲:教诲女:通“汝,你知:通“智,智慧译:孔子说:“仲由啊,让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人才是聪明的。问:你从这句话学习到了什么?讲解:最后的“知字当破读,通“智。孔子说这番话的意思是,言行要慎重,不要夸张自己的知识和本领。用现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4、精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涵。学生自主阅读1学生思考: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上强调独立思考和复习。2学生再思考: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强调独立

12、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四、拓展体验1、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2、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五、作业布置1、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2、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读书卡在班上交流展览。第二课时教学容:1、 研读有关修身做人的容。 2、理解全文的思想意义。 3、概括成语、格言,积累语言。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儒家学说是为己之学,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

13、。下面我们来研读文中修身做人的容。二、合作探究学习后五则1、诵读:全班朗读课文,教师正音。2、感知:自主研读,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容。3、交流: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贤:德才兼备的人。齐:一样。译:孔子说:“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想着像他一样好;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讲解: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在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去学习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自己也有和他们一样的缺点,要及时改正。讲解:两章也是讲学习态度的,意思是要向一切人学习,随

14、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坚强勇毅,因为责任重大而且路途遥远。把推行“仁爱看作自己的责任,不也重大吗?奋斗直到死才停顿,不也遥远吗?讲解:“士,在“论语“多指有抱负或有特殊社会地位的人。“弘,胸怀宽广;“毅,意志坚强。“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曾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译:孔子说:只有在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bi)是最后凋的。讲解:这是借松柏之后凋

15、比喻坚贞不屈、不随俗流、坚韧不拔社会现象。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言:一个字。行:奉行。其,表推测,相当于“大概,恐怕。译: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讲解:“忠和“恕正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忠的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积极的一面;“恕的要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消极的一面。4、归纳成语、格言提示:温故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体验反思1、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