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服务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410939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金融服务面临的困难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村金融服务面临的困难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村金融服务面临的困难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村金融服务面临的困难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村金融服务面临的困难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金融服务面临的困难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金融服务面临的困难及对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农村金融服务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发展直接影响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近年来,一些银行积极创新农村特色金融产品,改进金融服务,在破解农村“新三难”(存款难、取款难、贷款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尝试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繁荣农村经济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整体功能依然跟不上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其旺盛的服务需求存在着差距。 困难与问题 一、“三农”资金供求渠道狭窄,矛盾突出。 在农村正规金融体系中,有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邮政储蓄和村镇银行等机构。近年来,一些扎根农村的金融机构没有很好

2、地服务“三农”,“偏农离农脱农”,把本不丰富的农村资金源源不断地“抽”往城市和其他回报率更高的领域,成为农村资金的“抽水机”。如农业银行的存款在缴存准备金和保底支付结算后基本上存,货款只局限于有一定规模和信誉的农业企业,每年净增额度很小。农村邮政储蓄网点吸收的资金全部上存,从农村流向了城市,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农村资金流向城市的“流水线”。村镇银行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网点少、功能弱,加上尚处在发展初期,无论是基础运营系统,还是在政策环境以及人才队伍等方面都面临不少制约。从而影响其吸收存款能力。只有农信社(商业银行、合作银行)一家才是真正和农民有直接业务往来的金融机构,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为农民提供

3、金融服务的核心机构。例如,我市农商行现有各项存 款余额3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亿元,存贷款总量连续多年居武穴市各金融机构首位,对“三农”的支持度和贡献度均保持全市同行业第一。但仅仅靠农信社(商业银行、合作银行)是根本无法满足所有农民、农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的。因此,农村企业和农民的信贷要求不得不从“地下银行”高息拆借,民间借贷活动频繁,有的人为牟取暴利,对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民进行高利贷的发放。 二、金融机构分布不均衡,农村金融服务出现“盲区”。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撤并整合进城,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收缩现象比较突出。如今的城市,银行网点遍布大街小巷。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或许不会想到许多偏远地区的农民

4、想取钱、存款、汇钱,到最近的金融网点要花掉 二、三十元的车费和半天时间,“存款难、取款难、贷款难”被称为“新三难”。虽然农村金融机构多,但真正服务“三农”的供给主体少。有资料显示,全国银行业机构网点约17.5万个,平均每万人1.3个,而农村银行网点仅2万个,平均每万人0.36个。全国平均每万人金融服务人数城市为43人,而县及县以下仅为11人,行政村平均不到人。 我市情况也不容乐观,目前,农信社、邮政储蓄所、农业银行在行政村设置分社或储蓄所的更是微乎其微。以前,农信社的分支机构覆盖了广袤的农村,在下面设有分社和储蓄所,村村还设有代办点,那时农民办理业务真方便,因而被农民称为“家门口的银行”。但是

5、随着乡镇合并,农信社出于自身经营成本核算、安全防范等因素的考虑,将下面的分社和代办点都撤完了,只剩下几个孤零零的乡镇服务 网点。农村边远地区金融服务体系功能缺位、真空等因素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日益突出。因此,金融网点收缩制约和影响了基础性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 三、农民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较为困难。 通常贷款都需要担保或抵押,而农民既无工资保障又无生产资料保障;既没有可以担保的物品,更缺乏可抵押品,加上农民最主要的财产土地和宅基地不能用于抵押融资,因此在抵押以及抵押后的处置上存在诸多困难,农户在发展生产中往往因缺少合适的抵押担保物品而无法得到货款,农民即使能贷到款,也只是一些小额贷款

6、,通常在300-500元之间,而5000元以上的大额贷款很困难,而且贷款手续也过于繁琐复杂,农民贷款陷入困境。一些涉农中小企业抵押难、担保难也是不争的事实,加上个别企业借贷信用缺失,成为资金供给瓶颈。 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农村金融供给主体,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 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要以服务“三农”为根本方向,引导和规范银行增加对“三农”的信贷资金投放,防止弃乡进城和“去农化”倾向,将商业银行的资金重新吸引回到农村金融市场。要继续发挥农信社(商业银行、合作银行)支农主力军的作用,以信用社为主体,以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等为补充的金融覆盖

7、县(市)、乡(镇)、行政村的“多位一 体”农村金融服务网。巩固和稳定农业银行分支机构,扩大基层的信贷权限,增强其融资能力。农发行在加强原有业务的同时,拓展对“三农”的服务范围,往农村综合开发、农村基础建设和扶贫等贷款业务发展。邮政储蓄银行尽快调整业务范围,彻底改变只吸不贷的现象,增强服务“三农”功能。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小型或微型农村金融组织,增加农村贷款,增强对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主体。同时,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带动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只有如此,才能让金融机构由农村资金的“抽水机”变成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动机”。 二、加大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创新力度,构建支农

8、、惠农、便农的绿色通道。 金融服务是民生所系,也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问题。随着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农村面貌日新月异,资金需求也不断扩大,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银行机构投身“三农”市场,进入农村金融服务领域,形成竞争创新的市场环境,尤其是被农民称为“自己的银行”、“身边的银行”的农村信用社,要有责任感、使命感、危机感。要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拓展自身的发展,在竞争中站稳农村金融主战场。广大农村是金融业发展的增长点,是金融业再上新台阶的广阔天地。农村金融机构当务之急是要加快重组盘活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多元化服务格局,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率先走好“服务

9、”这步棋。 1、增设简易服务网点,单靠现在乡镇营业网点是难以满足农村企业和农民的需求,要因 地制宜,合理布局,对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山区和重点村设立简易服务网点,实行每月定时定点服务,为农民打开金融服务的方便之门。 、创办“流动银行”。对深山僻壤、隔河渡水的农村,组织专班人员实行专车专人定期送金融服务下乡,延伸服务触角,变“等客上门”为“上门服务”,为农民提供流动的金融服务。 3、设立村级金融服务站。对地处山高谷深、人烟稀少的山村,可就地聘请村干部(或有诚信的商户)开展代办业务,安装转帐电话、o机,让偏远地区农户在家门口就能方便办理各类涉农补贴资金支取、转帐汇款、小额取款、刷卡缴费、账户余额查

10、询等金融服务。从而不断扩大服务范围,这个办法可覆盖所有边远山区行政村,以填补网点撤销后山区金融服务的空白,让更多的农民受惠。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快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金融服务品种在农村推广,为农民、农村企业融资和支付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 金融服务是农村企业、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因此,实施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需要国家有力支持,农村山区、边远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农村金融服务成本高、亏损大、收益率低,政1府要为建立农民金融服务体系给予优惠政策,通过政策安排,合理补偿在支农业务的成本和损失。如:免征营业费、企业所得税,实行定向费用补贴,财政贴息和转移支付帮扶等措施,确保农村企业

11、、农民都能享受到最基本的金融服务。 三、开拓农村信贷领域创新,着力解决农村企业和农民“贷款难”。农村金融机构要围绕“三农”“抵押担保难”和“贷款难”的问 题,有针对性的创新信贷产品,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程序、缩短贷款时间,以适应新农村发展的需要。重点开展抵押担保制度、服务模式和方式的创新,按照“金额可大可小、利率可高可低、期限可长可短、押品可有可无”的原则,在程序可简、条件可调、成本可算、利率可浮、风险可控、责任可分的基础上,探索创新一系列更为快捷、方便的新型放贷模式,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可行性、便利性和透明度。 、担保方式创新。信誉担保贷款。凡国家干部、公务员、公办老师、社会知名人士;受到市

12、级以上表彰的劳模、先进个人、文明户、科技户、种植户、养殖户、信用示范户、中*共*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直接给予最高授信且循环使用担保贷款。股东担保贷款,因为股东对担保的企业和农户情况了然于心,对银行来说是“零风险”。联保贷款,两个或两个以上诚信良好的商户联保的担保贷款。实行担保公司担保贷款。无抵押贷款,在“小额可控”的前提下,对无任何不良记录的农民可实行无抵押无担保贷款。 2、服务产品创新。为满足多元化的“三农”金融服务需求,积极探索开展林权、仓储、农户宅基地的使用权、农民土地、养殖户水域滩涂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有效方法,还可适时开办留守妇女、农民工、青年、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和农村党员信贷直通

13、车,推出联合贷款、联保贷款、社团贷款、龙头企业贷款等系列特色支农产品。同时拓展代理保险、代收代付、理财咨询等中间业务,帮助农民改进理财观念和消费观念。 3、企业融资创新。地方政府应充分利用公信力,发挥主导作 用,解决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提高农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基金,增强担保实力,扩大担保范围。积极尝试专用设备融资租赁业务,突破贷款担保方式约束。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中小企业联保贷款业务和存贷、房产土地等固定资产、专利权抵押业务和知识产权、股权等权利质押业务。 深化农村金融创新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推动农村企业和农民创业创新的现实需要,也是农村金融机构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金融是撬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杠杆,没有发达的金融便没有发达的经济,没有发达的经济更没有发达的金融。因此,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农村金融体系组织不全、支农有限、资金外流、服务不足、效率低下等问题,让金融普惠千乡万村、千家万户。 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