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突破总复习 第21讲 生物的进化课时作业(含解析) 新人教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4104647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突破总复习 第21讲 生物的进化课时作业(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3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突破总复习 第21讲 生物的进化课时作业(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3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突破总复习 第21讲 生物的进化课时作业(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3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突破总复习 第21讲 生物的进化课时作业(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3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突破总复习 第21讲 生物的进化课时作业(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突破总复习 第21讲 生物的进化课时作业(含解析)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突破总复习 第21讲 生物的进化课时作业(含解析) 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突破总复习 第21讲 生物的进化 课时作业(含解析) 新人教版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生物种类繁多,我们可以把任何生物归到某个物种中B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的多样性C生物界中种类繁多的各种生物在模式上具有高度的统一性D不同物种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它们之间没有亲缘关系答案:D2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B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C变异的个体都适应环境D新物种产生都要经历地理障碍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生物进化的理解。进化的原材料由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产生;变异的个体不一定

2、都能适应环境,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新物种产生的必要条件是生殖隔离,而不是地理障碍,故新物种的产生不一定要经历地理障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3(2012山东临沂质检)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的实质是保留种群的有利基因,不导致新基因的产生B地理障碍不会导致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C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选择的是基因型D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生物进化的方向总是不一致解析:选A。自然选择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即保留种群的有利基因,不导致新基因的产生,A对;地理障碍会导致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B错;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选择的是个体的表现

3、型,C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的方向可能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D错。4下列与物种形成无关的是()A不遗传的变异B地理障碍C生殖隔离 D多倍体形成解析:选A。新物种是生物进化的产物,是以可遗传变异为基础的,因此与不遗传的变异无关。5如果基因型为AA、Aa、aa的一个种群后代,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是AAAaaa,则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不正确的是()A这对等位基因中A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BA的基因频率将逐渐增加,而a的基因频率将逐渐下降C在持续选择条件下,a基因的频率不可能降为0D由此看出在自然界中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解析:选D。由题干“生存能力

4、或竞争能力是AAAaaa”可知,A、B和C项是正确的。环境的选择作用、基因突变及基因重组等都会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所以D是错误的。618世纪初,一位生物学家在某山谷里发现老鼠种群中有少量的个体有轻微的趾蹼(绝大多数个体无趾蹼)。1900年,由于修筑一条沙坝,使老鼠的栖息地成了沼泽。若干年后调查发现,这条山谷的老鼠绝大部分有趾蹼,偶尔才能找到少数无趾蹼的老鼠。对这种变化最合理的解释是()有趾蹼老鼠比无趾蹼老鼠繁殖力强由于环境的变化,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趾蹼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有趾蹼的老鼠是适应沼泽环境的类型为了适应沼泽环境,没有趾蹼的老鼠长出了趾噗A BC D解析:选B。生物进化是环境对生物的不

5、同变异类型进行选择的结果。有、无趾蹼是鼠的两类变异类型,有趾蹼是适应沼泽环境的有利变异类型,通过自然选择作用,有趾蹼老鼠数量增多,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7(2012山东实验中学二次诊断)果蝇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BB、Bb为灰身,bb为黑身。若人为的组成一个群体,其中80%为BB的个体,20%为bb的个体,群体随机交配,其子代中Bb的比例是()A25% B32%C50% D64%解析:选B。群体进行自由交配,交配的组合有BBBB、BB(雄性)bb(雌性)bbbb、bb(雄性)BB(雌性),计算得知,子代个体是BB的概率是64%,Bb的概率是32%,bb的概率是4%。8

6、下表是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分析这些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年份19401950196019701980199020002010基因A的频率0.990.810.640.490.360.250.160.10基因a的频率0.010.190.360.510.640.750.840.90A.该种群发生了进化BA基因控制的性状不利于该物种适应新环境C2010年该种群中Aa基因型的频率为18%D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解析:选C。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生物进化的实质);a基因频率上升,A基因频率下降,说明A基因控制的性状不利于该

7、物种适应新环境;仅通过表格中的数据不能确定Aa基因型的频率;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表现型)的选择实现的。9(2012宁波八校期初联考)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7%。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妻子为该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色盲致病基因携带者。那么他们所生孩子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A1/88 B1/22C7/2200 D3/800解析:选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发病率为1%,因此隐性基因频率为1/10,显性基因频率为9/10。丈夫为该病携带者的可能性为2/11,妻子必携带致病基因,该夫妇后代患色盲的几率为1/4,两病兼患的几率

8、为2/111/41/41/88。10下列有关物种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变化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B野生物种灭绝后会使本物种的基因的多样性降低C一个区域的物种数量增加一定会导致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D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的有利基因,决定了新基因的产生解析:选B。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生物进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一个区域的物种数量增加不一定会导致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有些情况还会导致稳定性降低甚至由于缺少天敌导致本地有些物种灭绝;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有利的个体,使其有利的基因得以保留,但不能决定新基因的产生。11(2012诸暨中学高三质检)在

9、北极的一个山脉中,原始的狼已经进化成在体格和生活习性上不同的变种,其中一种狼的体重较轻,四肢发达而灵活,以猎鹿为主;另一种狼的体重较重,足短而力强,常常攻击羊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狼的性状分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C在生存斗争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解析:选B。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在生存斗争中进行着相互选择,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可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使不同的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向不同。12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0、的判断是()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C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就意味着形成了新物种解析:选A。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而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定的;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得到的三倍体西瓜是不可育的,所以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种群基因频率改变表明生物一定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产生新物种,新物种产生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13填写下面有关遗传和生物进化原理的关系图。(1)下列数字序号所表示的物质分别是什么?_,_,_,_。(2)a表示_过程;b表示_过程。解析:本题以概念图为信息载体,综合考查遗传

11、与生物进化的原理,属于考纲识记层次。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新陈代谢进而控制性状,另外一种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答案:(1)基因mRNA酶(或酶、某些激素)生殖隔离(2)自然选择翻译14某生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请回答:(1)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_。(2)如果该种群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即种群非常大、没有基因突变、没有自然选择、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

12、中aa的基因型频率_(会、不会)发生改变。(3)假如该生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个类型个体,并且AabbAAbb1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4)假定该生物种群是豌豆,则理论上该豌豆种群的子一代中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_、_。解析:(1)一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2)题干条件下符合哈代温伯格定律,子代aa基因型频率为0.50.50.25。(3)Aabb、AAbb产生的配子中Abab31,故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AAbbaabb3/43/41/41/

13、45/8。(4)豌豆是严格自交生物,子代中AA概率为:0.30.41/40.4,Aa概率为:0.41/20.2。答案:(1) 0.5(2)0.25不会(3)5/8(4)0.40.215(2011高考上海卷)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1)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材料一: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此处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当人工使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材料二:蛙是幼体生活于水中,成体可生活于水中或陆地的动物。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使某种蛙生活的水体分开

14、,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依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这两则材料中发生的相似事件是_。A适应辐射 B地理隔离C生存竞争 D生殖隔离(3)在材料一中,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_的结果。(4)在材料二中,若发生剧烈地质变化后,其中一个蛙种群生活的水体逐渐干涸,种群中个体数减少,导致该种群的_变小。下表为V基因在种群A和B中的基因型个体数。(5)计算Va在A种群中的频率_。(6)就V基因而言,比较A种群和B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利用表中数据陈述判断依据_。解析:(1)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2)材料一说明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不能产生后代,所以二者产生了生殖隔离,材料二中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也产生了生殖隔离;(3)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自然选择或适者生存的结果;(4)种群的基因库由种群中全部个体的基因构成,所以种群中个体数的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