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教学论文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4100133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10.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净沙秋思教学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天净沙秋思教学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天净沙秋思教学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天净沙秋思教学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天净沙秋思教学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净沙秋思教学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净沙秋思教学论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净沙 秋思教学设计教师姓名:魏成亮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15课 天净沙 秋思,这首小令被后人称为“秋思之祖”,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赞誉,一方面是由于它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它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比较明显的特点是: 1、用词凝练这首小令全篇仅五句,二十八字,纯用白描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深秋晚景图。小令的前三句,十八个字,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凝练却不简陋。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

2、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2、静景与动景相映 天净沙 秋思的艺术效果,又得力于成功地运用映衬技法。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西风”与“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见苍凉;在作者勾勒的秋景图上,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在秋风萧飒中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余晖给枯藤、老树、昏鸦涂上一抹金黄的颜色;“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3、景色与情思相融 这首小令表达的是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

3、的思想感情,是抽象的东西,难于表达。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的可感的事物,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用有形表现无形。在现实生活中,自然景物本来是没有思想感情的,但当诗人把这些客观事物纳入审美的认识和感受之中,这些事物便被赋予感情的色彩,同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了。“小桥流水人家”,不过是极常见的普通景色,但当它与“断肠人在天涯”同处于一个图景之中时,便不再是孤立的景物,而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使图景带上悲凉的气氛。“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 学生分析:学生的生活

4、经历非常单纯,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课前,让学生收集马致远的个人资料及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资料非常有必要。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直至背诵此曲;领悟此曲蕴含的节奏美,提高对古代诗歌作品的鉴赏力。2、通过品味语言,再现画面;通过联想、想象等方法感悟“秋思”的意境;学会化抽象为具体的写作手法,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教学重点: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诵读法、品析法、研讨法教具准备:电脑及相应课件教学过程:一、 情境导入,介绍文体背景。 (一)、插入音频资料,播放孙道临朗诵、赵志刚演唱的元散曲天净沙 秋思。 (二)、介绍文体背景1、题目解说(教师解说

5、与电子白板出示相结合)刚才我们听到的是选自全元散曲中的马致远的作品天净沙 秋思,元曲在元代是可以唱的一种文学作品体裁。“天净沙”曲牌名,表明一首曲的曲调,“秋思”是这首曲的题目,跟这首曲的内容有关,题眼是“思”,“秋”是特定的时节,“秋思”二字概括了全曲的内容,让学生猜“秋思”的意思。此曲被后人称为“秋思之祖”。2、作者简介(用电子白板展示学生收集的作者资料)马致远,子千里,号东篱。致远,取“宁静致远”之意。元大都(现在北京)人。著名戏曲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3、背景资料(教师讲解,并用电子白板出示)马致远仕途不如意,长期漂泊,足迹所到之处,总有与自己心上人聚散依依的哀婉,而这种哀婉又与他对

6、国家的哀伤连结在一起。天净沙 秋思是马致远旅途漂泊时的作品之一,在这首小令中,又寄寓了他怎样的情思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天净沙 秋思,走进马致远的内心世界!二、朗读课文:体会这首小令的形式、音律之美和基本情绪。(一)插入音频资料,朗诵课文,请学生认真倾听,注意这首小令的读音节奏。(二)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注意学生是否读准字音,如有读不准的地方,及时纠正。(三)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押韵的字(鸦、家、马、下、涯)(四)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注意认真倾听,并请学生在电子白板上划出课文节奏,用彩笔标出重音。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

7、在/天涯。 (五)学生再读课文,体会节奏、音律之美,找出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句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并重读“断肠人”。 三、品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写作特色(一)插入视频,出示组图,教师随着组图意译全文,整体感知。枯藤(缠绕的)老树(栖集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附近的)农家,(荒凉的)古道(上萧瑟)秋风(里走着一匹)瘦马。夕阳(已经朝着)西方落下,(漂泊未归的)断肠人(还远)在天涯。(二)品读课文,体会课文写作特色、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出诗中前三句写了哪九种事物,学生说教师在电子白板上板书:“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前分别用了哪些字修饰?教师让学

8、生用彩笔在电子白板上板书在相应事物词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男女生合读前三句:女生读修饰事物的字“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男生读修饰字后相应的事物“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读完后,男女生互换角色读前三句修饰事物的字和表示事物的词。注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在读中感受此曲一词一景、一字一修饰、用词凝练的语言特色。、教师点评过渡:这首小令前三句用18个字、9个词写出9种事物,一词一景,一字一修饰,用词凝练。九种事物“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

9、修饰语,使各个事物带上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中,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下面我们一起来重点品析九种事物“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修饰语所达到的效果。4、插入视频,出示“枯藤老树昏鸦”组图,品读。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共同感知“枯、老、昏、”修饰语所达到的效果。(电子白板出示)【枯:枯萎,没有生命力。老:苍老,光秃秃的。昏:黄昏使乌鸦飞不动了,变得没有精神。这些词都给我们一种荒凉、凄清、没有生命力的感觉。“枯藤(缠绕的)老树(栖集着黄)昏(归巢的乌)鸦”画面“无生命力、灰暗、凋零、凄清”,

10、映衬游子凄凉心境。】分别请学生朗读此句,读出凋零凄清之感,再全班齐读。、插入视频,出示“小桥流水人家”组图,品读。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共同感知“小、流、人、”修饰语所达到的效果。(电子白板出示)【“桥”前加“小”字,使桥显得“可爱”,“水”前加“流”字,使水变得“生动”,“家”中有“人”,使家变得“温馨”。 “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几户)农家”画面“清雅、安适、温馨”,与流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游子更添悲愁。】分别请学生朗读此句,读出“温馨中略带苦涩”,再全班齐读。、插入视频,出示“古道西风瘦马”组图,品读。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共同感知“古、西

11、、瘦、”修饰语所达到的效果。(电子白板出示)【“道”是“古”道,年代久远,杂草丛生,没有什么人在上面行走的道路,一个人走在上面感觉十分孤独;“风”是“西”风,让人感到寒冷的风;“马”是“瘦”马,因何而“瘦”?走了很长时间的路,旅途劳顿,精神疲惫。“(荒凉的)古道(上萧瑟)秋风(里走着一匹)瘦马”画面“苍茫萧瑟”,映衬游子“孤独凄凉”心境。】分别请学生朗读此句,读出“孤独寒冷”之感,再全班齐读。电子白板出示填空题,学生口头填空,并描绘情景: 几根_缠绕着一棵棵_ ,那凋零了的黄叶在萧萧的_中瑟瑟的颤抖,黄昏的天空中点点_,声声哀鸣一片悲凉的秋景。眼前呈现出一座_ ,桥下小溪潺潺的_,不远处还有升

12、起袅袅炊烟的_ ,那里有安居落业的人们。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_上,饱尝艰辛的游子骑着一匹_,向远方踽踽(j )而行。、插入视频,出示“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组图,品读。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共同感悟:夕阳西下,鸟儿归巢了,路上的行人回家了,流落异乡、疲惫不堪的游子此时多么希望回家与亲人团聚呀!然而,却是人有我无。望着路边人家中露出的灯火,想着自己流浪天涯,仍无归宿,游子是更添悲愁,肝肠欲断。(电子白板显示)教师有感情的示范,学生跟读最后两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四、整体把握(电子白板显示问题和答案)1、回首看题天净沙 秋思,请学生谈谈对题目“秋思”的理解?【

13、秋天的思念,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2、请学生谈谈这九种景物又是在一个什么大的背景之下呢?【夕阳西下时间愈来愈晚,光线惨淡、昏黄,更使以上景物倍添迟暮苍凉的氛围】3、结句点明了什么?【处在这种环境下的人是天涯游子,并直抒胸臆:因思乡愁已断肠 4、总结写法 (电子白板显示) 这首小令是情景交融的典范之作,前三句写景,首句写“藤、树、鸦”三种意象,“枯、老、昏”3个修饰词则着眼于生机的丧失,第三句写“古道、西风、瘦马”三种意象,都是为了加强景物的凄凉色彩,从而构成苍茫、荒凉的景象。第二句“小桥流水人家”起对比烘托效果,以优美之景反衬旅人之愁。“夕阳西下”四字虽简,却具有统一色调的功能,把所有的

14、景物融合在黄昏的色调之中,从而使整首小令意境完整起来。“断肠人在天涯”一句则直接表达游子形象和心情。 五、背诵课文,感悟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感情。 (一)插入视频,出示相应组图,学生根据组图背诵相应句子。 (二)教师背诵写景的句子,学生背诵抒情的句子。 (三)学生背诵写景的句子,教师背诵抒情的句子。 (四)教师说意境,学生背诵相应的句子。师:请背诵曲中“清雅安适景象”的句子。“小桥流水人家”师:请背诵曲中“凄凉冷清”的句子。“枯藤老树昏鸦”师:请背诵曲中“苍茫萧瑟”的句子。“古道西风瘦马”师:请背诵曲中“肝肠欲断”的句子。“断肠人在天涯” (五)学生互背,直至背熟此曲。六、讲述课文:让学生用自

15、己的话讲述天净沙 秋思的情景,并说说自己的感受。七、深化主题:插入音频,播放故乡的云,比较这首歌曲与天净沙 秋思在表达“乡思”上有何不同。1、播放故乡的云,学生倾听。2、教师点评:同是天涯沦落人,故乡的云召唤天涯的游子归来,为游子抚平创伤,让游子感到希望、感到温暖。而天净沙 秋思中的游子人在天涯,思念故乡,思念亲人,却遥遥无期,没有听到召唤,没有希望和温暖。彷徨无助、孤苦无依的游子啊有的只是凄楚和悲怆,以至肝肠欲断!这“秋思”不仅是“乡思”,也是“愁思”。同是天涯游子,同是思乡,感受却不相同,这是由他们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造成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马致远所处的社会背景。3、师电子白板展示学生收集马致远生平资料,并口头介绍: 元朝建国以后,把中国人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蒙古人和色目人有种种特权,只有他们可以被任用为官员。这是民族高压政策。在马致远生活的年代,蒙古统治者已经开始任用汉族文人,却又未能普遍实行,这给汉族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