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经济师各章考点汇总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4099013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2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经济师各章考点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初级经济师各章考点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初级经济师各章考点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初级经济师各章考点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初级经济师各章考点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级经济师各章考点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经济师各章考点汇总(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wd.第一局部 政治经济学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考点 1:物质资料生产 1.定义:指劳动者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是人类最 基本的实践活动。 2物质资料生产必备的三个 基本要素 1人的劳动:生产的最 基本的要素。 2劳动资料:生产工具、生产场所、道路、运河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3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如原始森林的树木、矿石、棉花、钢铁。考点 2:社会 基本矛盾1.生产力变革: 1定义: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2两大要素:人劳动者和物。 3主要标志:生产工具的变

2、革。 2.生产关系的变革又称社会生产关系: 1社会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2社会生产关系的 基本类型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根基的生产关系: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根基的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未来共产主义社会(3)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 基本、最深刻的动力。(4) 生产方式: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 3 经济根基和上层建筑 可以概括为: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变革上层建筑变革考点3: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1社会经济制度:一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最 基本、最

3、本质的经济根基。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 基本标志。 (2) 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 基本原因:社会 基本矛盾的运动。(3) 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原始社会制度、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考点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 基本特点和实质:生产相对过剩。 3危机对资本主义经济开展的双重作用 :造成生产力极大破坏和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对经济开展具有强制性的暂时调节。考点5: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

4、社会开展至今存在的两种 基本经济形态。 1自然经济的概念和 基本特征 1概念:自然经济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展生产的经济形式。 2 基本特征:自给自足是自然经济最 基本的经济特征。 2商品经济的概念和产生的 基本条件 1商品经济的概念: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社会经济形态。 2商品经济产生的 基本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开展的 基本条件。 3.人类社会的三次分工 1畜牧业从农业中别离出来; 2手工业从农业中别离出来;3不从事生产而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商业分类出

5、来。4商品经济开展的 基本过程 商品经济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和兴旺商品经济两个开展阶段。 1简单商品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目的在于满足生产者自身的消费需要。如:奴隶社会、封建社会。2兴旺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占统治,资本家进展生产和交换的目的是为了增值资本,是社会经济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考点 6:市场与市场体系 1. 市场是商品经济的 基本范畴。 2. 市场体系: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市场有机整体。它包括: 1商品市场: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 2生产要素市场:资本、劳动力、房地产、技术、信息等市场。3市场体系的 基本功能

6、 1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功能 2 经济联系功能 3 利益关系调整功能 4 信息产生和传递功能 5 社会评价功能考点 7: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1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区别 1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经济活动方式。2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或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2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的联系 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开展的根基和前提,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根基作用的商品经济。考点8: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 1.资源的稀缺性:社会资源的不可缺少性和有限性 方案和市场是配置资源的两种方式。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1经济体制受经济制度的制约,并且反映社会经济制度的要求,是经济制度的

7、具体表现形式。 2同一经济制度可实行不同经济体制,不同经济制度可实行一样经济体制。 第二章 商品经济的 基本原理内容111213商品的 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单项选择:2单项选择:1货币的产生和职能单项选择:1多项选择:1多项选择:1单项选择:2价值规律及其作用单项选择:1考点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1.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 其中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价值商品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2. 使用价值、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存在于同一商品中,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当者,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没有价值,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两者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能

8、成为商品。2商品交换以价值为根基或者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考点 2:劳动的二重性 1劳动的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2 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表达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其中,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考点 3:商品的价值量1.定义: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的量。2.决定因素: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但不是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的社会价值是在同一部门同类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形成的,是商品交换的依据。单位

9、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考点 4:货币的产生和职能 1. 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的价值是通过货币来表现的,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就是价值形式。价值形式经历的四个阶段: 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价值形式。 2.货币的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表达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3.货币的职能(1) 价值尺度:衡量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尺度。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可以只是观念上的货币。2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媒介。必须是现实的货币。3贮藏手段:独立的价值及财富的一般形式,必须是足值的货币。4支付手段:支付赊销或债务

10、的单方面转移,支付债务、租金、利息、工资等。5世界货币:跨出国内流通,一般是贵金属,少数国家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 基本职能。考点 5:货币流通规律商品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影响因素:待流通的商品数量、商品的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考点 6: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 基本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根基,实行等价交换。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1 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价格运动表现出来的。2 商品价格确实定是以商品价值为根基的,但价格还要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3价值规律在商品

11、经济中的主要作用第三章 资本主义的开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设内容111213资本主义的历史开展过程垄断资本主义单项选择:1单项选择:2单项选择:1资本主义开展的历史趋势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设单项选择:1考点 1:资本主义的历史开展过程 资本主义的开展经历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过度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就是垄断取代自由竞争成为经济生活的根基。考点 2:垄断资本主义1.垄断资本主义的开展分为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两个阶段区别在于国家是否对社会生活进展全面的干预和调节。2垄断资本主义的 基本经济特征五个方面1垄

12、断占统治地位,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导致了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的产生;2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形成了金融寡头;3资本输出成为典型的经济现象,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5最大资本主义大国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领土。3垄断组织、垄断资本1垄断组织:指在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部门或几个部门中,居于垄断地位的大企业或大企业联合。2垄断资本:垄断组织拥有的资本就叫垄断资本,垄断资本是通过垄断组织来实现的。4垄断利润1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2来源:垄断组织内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存在于垄断组织外部但通过价格等机制转移

13、到垄断组织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考点 3:金融寡头1. 银行业的垄断和金融资本银行和工业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进而形成了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的融合,即金融资本。2. 金融寡头1 金融寡头又叫财团,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实际统治者。2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来实现。考点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 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融合在一起的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开展而做的局部调整。2. 主要形式:1国有企业2垄断资本3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3. 实质: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缓和社会经济矛盾和阶级矛盾,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资本主义经济

14、秩序,从而维护其垄断统治并保证获得稳定的高额利润。考点 5:资本主义开展的历史趋势 基本不考考点 6: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设1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设的客观必然性2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设的 基本途径1没收官僚资本;2改造民族资本和平赎买3改造农业和手工业中的个体私有制,建设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1956 年底,我国 基本上完成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确实立。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 基本经济制度历年均未考察考点1: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 基本任务和目的1.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开展生产力。2. 基本任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到达共同富裕。考点 2: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两层含义:1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兴旺的阶段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特征:1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开展;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