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4098178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粤教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粤教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粤教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粤教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粤教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力和机械1、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2、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表示物体所受重力和其质量成正比。)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水平面是否水平。4、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 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 大气不会产生压强;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6、滑动摩擦力: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

2、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7、应用: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8、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

3、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9、应用:名称结 构特 征特 点应用举例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费距离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省距离缝纫机踏板、起重臂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不省力不费力天平,定滑轮l1l2F2F110、定滑轮:实质:等臂杠杆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拉力的方向。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重物移动的距离h

4、F1l1F2l211、动滑轮: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L1=2L2)。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F=1/2 G12、滑轮组的绕线:第七章 运动和力1.速度(1)物理意义: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2)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公式:v=s/t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每秒(m/s)(4)单位:m/s km/h 换算 1m/s=3.6km/h2.匀速直线运动(1)概念: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特点: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不

5、变。3.变速运动(1)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2)公式: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即v=s/t4、伽利略斜面实验:(1)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水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2)实验得出得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越远。小车的速度减小的越慢。(3)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4)伽利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5、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

6、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和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6、惯性:(1)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2)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

7、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和物体的质量有关,和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3)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7、二力平衡(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简单的说:同体,共线,反向,等大。第八章 神奇的压强1、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2、

8、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3、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压强单位:N/m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m2。】4、改变压强大小方法: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5、 (1)、通过上面的甲乙两图可知: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2)、通光上面的乙丙两图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6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1)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

9、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2)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同种液体,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gh h:单位:米; :kgm3; g=9.8N/kg。7、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8、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液体的沸点也降低。

10、第九章 浮力和升力一、浮力的概念挂在弹簧秤上的金属块逐渐浸入水中时,金属块受到重力、拉力和浮力的作用,这些力的方向分别是竖直向下、竖直向上和竖直向上,这些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弹簧秤和水。此时,弹簧秤的示数逐渐减小,物体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1、浸入液体(或气体)的物体会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叫浮力。其方向是竖直向上;2、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这两个压力差就是浮力。3、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分别是浮力和重力。4.浸没在水中的篮球,上浮时,在露出水面之前,它受到的浮力不变,从露出水面到漂浮过程,它受到的浮力变小。漂浮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

11、重力。二、当物体放入液体中时,判断物体浮沉情况的方法:1比较浮力F浮 和物体的重力G物若F浮 G物 时,物体会上浮;若F浮 物 时,物体会上浮,静止时会漂浮在液面;若液 物 时,物体会下沉;若液 =物 时,物体会悬浮。(注意此时不存在漂浮,和上面比较浮力和重力的情况不同)3悬浮和漂浮的区别:相同点: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其重力即F浮 = G 不同点:悬浮时V排V物即物体全部浸在液体中,它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漂浮时V排V物,即物体有一部分浸在液体中,它排开液体的体积小于物体的体积。还有一点不同悬浮时液 =物;漂浮时液 物三、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

12、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其表达式的三种形式:F浮 = G排 或者F浮 = m排 g ,最常用的是F浮 = 液g V排2、适用范围:液体(或气体)3、公式F浮 = 液g V排其中各量选用的单位:F浮 用 N ;液 用kg/m3 ;V排 用m3公式F浮 = G排 = m排 g中的m排 选用的单位是kg4、根据F浮 = 液g V排 可知浮力的大小和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和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均无关。5、几个常用规律:(1)物体漂浮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2)同一物体漂浮在不同液体里,因所受浮力始终等于其重力,故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不变;(3)同一物体漂

13、浮在不同液体里,在密度大的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小;(4)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液体时,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两块,它们仍然会悬浮或漂浮在液体中。四、浮力的计算方法:(1)二次称量法(也叫实验法): 用测力计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G物;然后将物体浸在液体中,再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为F;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浮 =G物F(2)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 = G排 或者F浮 = m排 g ,或者 F浮 = 液g V排 (3)平衡法:对于漂浮或悬浮的物体,F浮 G物 (4)压力差法:物体在液体中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F浮F向上F向下 五、浮力的利用:1.轮船:(1)原理:用密度比水大的物体制成轮船,要把它做成空心,

14、使之排开水的体积增多,从而受到的浮力增大。(2)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是t ;(注意1t1000kg)(3)由排水量m排可以计算下列几个量: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m排/水 ; 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 = m 排 g ;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 = G排m排 g 轮船和货物共重:G=F浮 = m排 g 。2潜水艇工作原理:潜水艇浸没在水下时,它排开水的体积等于它本身的体积,是一个定值,所以它在水中的浮力不变,潜水艇下潜和上浮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3气球和飞艇: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4.四种求浮力的方法:(1)、称重法:F浮=G-F示(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漂浮或悬浮法:F浮=G物 (只适用于漂浮或悬浮)(4)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G排=液gV排5物体重6N,体积为1dm3,把它轻轻放入水中,则静止后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