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4098094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 页数:126 大小:2.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成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成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成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成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1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编制说明按照成都市农业委员会要求,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牵头组织成立了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研究课题组,在国家、省农业发展规划的指导下,紧扣成都市农业实际,把握国内外发展趋势,研究形成了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初稿,同时反复征寻了吕火明、蒋和平、郑冶鲁、郭晓鸣、王卫、段诚中、刘建军等国内和省内知名专家,六易其稿,形成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一、规划内容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始终坚持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坚持规划必须清晰勾划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蓝图。在成都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打造现代农业基地和“一区三中心”总体框架下,提出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构想

2、、发展重点和采取的行动与措施。规划分为规划总则、战略选择篇、产业发展篇、行动计划篇、战略保障篇和附件等六大组成部分。(一)规划总则该部分主要阐述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背景、规划编制的依据和期限。规划的编制主要依据中央和地方关于“三农”问题的论述和相关政策、现代农业相关理论。(二)战略选择该部分主要是通过对成都市现代农业的基础条件进行分析,提出成都市现代农业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在分析时,主要采用态势分析方法,重点通过中西部省会城市间的横向比较和成都市发展的纵向比较,提出成都市现代农业的形态定位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区域定位为西部地区的“一区三中心”,功能定位为生产功能、生态功能、休闲功能;

3、确定成都现代农业应坚持外向型农业的发展战略,强化优势农产品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利用,建立优势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和可追溯体系,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三)产业发展根据现有产业的基础及未来的发展目标,按照打造现代农业基地和“一区三中心”的总体设想,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土地的承载能力,本着构建现代农业优势产业形态和实行外向型发展战略的要求,提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优势产业、发展目标、产业布局、建设重点。种植业应重点发展蔬菜、水果(猕猴桃,水蜜桃、枇杷、早熟梨等伏季水果)、茶叶、花卉、食用菌、林竹六大优势产业,养殖业应重点发展生猪、家禽和特色水产三大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应重点发展粮油、生猪、茶叶

4、、果蔬、家禽精深加工。按照外向型发展的要求,要提出产业(产品)执行的标准。现代农业物流业发展重点是农产品物流和农资物流两个部分。(四)行动计划规划的实施离不开项目的支撑,基于对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优势分析,提出实施六大行动计划和打造三大增长极,提出每个项目的培育目标、重点工程和推进思路。(五)战略保障该部分主要阐述推进成都市现代农业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农业监管机制的构建和强化财政投入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农业生产要素,市场配置资源,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等。二、规划承担和协作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及四川比尔农业科技咨询中心是项目第一主持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广东省农业科学

5、院、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成都大学、四川省畜牧科学院为合作单位。三、创新成果(一)甄选十大特色优势产业在农业专家长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农业资源信息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根据成都市自然资源禀赋情况、社会经济发展情况,通过西部主要副省级城市和四川主要经济发达地区的比较分析,确定成都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进程中必须集中优势特色资源,重点发展绿色粮油、精品蔬菜(食用菌)、特色水果、效益花卉、优质茶叶、生态林竹、中药材、高效生猪、优质家禽、特色水产等“十大特色优势产业”。(二)进行成都市特色优势产业承载力分析通过数据收集整理、实地调研建立成都市农业资源数据库,从耕地承载、环境承载、市场承载、潜力承载等

6、多个角度对甄选出的十大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进行合理规划。提出了到2017年粮油基地面积稳定在730万亩(含复种),产量突破500万吨;蔬菜基地面积达到458万亩(含复种),产量突破1300万吨;猕猴桃基地面积35万亩,产值50亿元;食用菌基地18万亩;花卉基地27万亩,产值突破22亿元,茶叶基地38万亩,产值1.8亿元;中药材面积45万亩;林竹基地稳定在300万亩。生猪养殖通过集中养殖实现存栏700头、出栏1500万头;家禽存栏6700万羽、出栏22000万羽;水产15万吨,产值52亿元。(三)建立成都市地形地貌数字化模型本规划采用美国航空航天局拍摄的卫星图片,通过与美国犹他州州立大学的合作协议

7、获得,以ArcGIS9.1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为平台,对成都市地形地貌进行数字化处理,为成都市特色优势产业的空间布局提供基础。根据成都市自然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将成都市划分为“三圈层、四大农业区”。 “三圈层”:城市农业圈层(第一圈层);近郊农业圈层(第二圈层);远郊农业圈层(第三圈层)。 “四大农业区”:成都中部平原优质高效农业区;成都西部龙门山脉和邛崃山脉丘陵特色农业区;成都西部龙门山脉山地生态农业区;成都东部龙泉山脉丘陵特色农业区。(四)以市场分析为基础,提出发展外向型农业产业以国内市场为基础,国际市场为机遇,通过成都特色优势产业的市场风险分析,表明成都在建设现代农业过程中将面临:“农

8、产品消费取向变化导致某些农产品消费萎缩,同类产品数量增长导致市场同质竞争加剧而直接影响市场需求”两大产业内源性风险。本规划设计通过“强化新特品种栽培、反季错季生产、现代设施技术、绿色有机品牌、畜禽市场风险预警、农产品精深加工以及物流等环节,把握市场先机,领先一步,步步领先。”(五)建立了市县两级规划体系根据本规划研究需要,选择第二圈层温江、双流、新都、新津,第三圈层的蒲江、青白江、金堂为典型,开展市县两级规划体系建设。典型区县根据自身发展实际,以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为突破口,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特色产业,积极调整区县内部产业结构,编制各区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规划组实行“区县定点负责制”,建立7

9、个典型区县的农业档案,并专人动态跟踪区县农业产业发展情况,为及时准确调控和应变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4目 录总 则1一、规划背景2二、规划依据4三、规划期限4四、规划范围5第一篇 战略选择6第一章 成都现代农业发展态势分析71.1 成都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71.2 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机遇131.3 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151.4 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17第二章 成都现代农业发展战略202.1 指导思想202.2 发展战略202.3 发展定位222.4 发展目标242.5 农业形态252.6 空间布局27第二篇 产业发展30第三章 特色优势种植业产业313.1 特色优势种植业

10、产业链构建313.2 发展目标403.3 发展方向413.4 种植业产业布局423.5 重点工程47第四章 优势养殖业产业544.1 优势养殖业产业链构建544.2 发展目标624.3 发展方向624.4 养殖业产业布局644.5 重点工程65第五章 农产品加工业685.1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685.2 发展目标705.3 发展方向725.4 发展布局725.5 重点工程72第六章 现代农业物流业746.1 成都现代农业物流基本特征746.2 全域成都现代农业物流量发展分析756.3 发展目标756.4 战略体系776.5 发展布局786.6 重点工程82第三篇 行动计划83第七章 六大行动

11、计划847.1农业科技行动计划847.2 品牌农业行动计划877.3 数字农业行动计划887.4 设施农业行动计划907.5 有机农业行动计划927.6 农业环保行动计划93第八章 打造三大增长极968.1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增长极968.2生物质农业增长极988.3 休闲观光农业增长极100第四篇 战略保障105第九章 城乡统筹,转变生产方式,发展现代农业1069.1 加速土地流转,推进规模经营1069.2 发展农业机械,提高劳动生产率1069.3 推进科技进步,引领现代农业1069.4 推行经营方式转变,促进农产品流通1079.5 推广循环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107第十章 农业基础设施建

12、设10810.1 水利设施10810.2 耕地保护10810.3 交通建设10910.4 生态环境建设109第十一章 农村综合服务体系建设11011.1 农技服务体系11011.2 农机服务体系11011.3 动物防疫体系11111.4 植保服务体系11211.5 信息服务体系11211.6 农资服务体系113第十二章 农业监管机制11412.1 农业生产资料监管11412.2 农产品质量监管11412.3 农产品市场监管11512.4 动植物检疫监督11512.5 农业污染监管116第十三章 政策保障11713.1 强化财政对农业投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11713.2 搞活农业生产要素,推动现

13、代农业发展11713.3 做实做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11813.4 健全农业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高农业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和质量11913.5 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119- 1 -总 则一、规划背景(一)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为新形势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加快了

14、新时期、新阶段“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20042008年,中央连续下发有关农业的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年)明确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二)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必须现代农业先行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2007年6月,成都市被国务院批准设立全国统筹城乡

15、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7年7月,中共成都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意见和关于深化城乡统筹开拓现代农业新局面的意见,明确要求:“坚定不移按照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的总体部署,以三个集中为核心、以市场化为动力、以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保障,全面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并指出“产业发展是推进三个集中的关键和前提,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础和根本动力。必须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一项重大而长期的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三)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成都是西部的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根据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