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书案例Word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4093368 上传时间:2023-12-12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2.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书案例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计算书案例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计算书案例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计算书案例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计算书案例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书案例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书案例Word版(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一 摘要-1二 设计资料-3三 计算简图确定-4四 荷载计算-8五 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23六 内力计算-34七 内力组合-46八 截面设计与配筋计算-68九 楼板设计-86十 楼梯设计-90十一 基础设计-95十二 参考文献-105十三 致谢-106 / 第三章 计算简图确定3.1 计算简图确定 框架的计算单元如附图,取3-4轴上一榀框架计算。假定框架柱嵌固于基础顶面,框架梁与柱刚接。由于各层柱的截面尺寸不变,故梁跨等于柱截面形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底层柱高从基础顶面算至二楼楼面,基础标高根据地质条件、室内外高差,定为-1.10m,二层楼面标高为4.5m,故底层柱高为5.6m。其余各层柱高

2、从楼面算至上一层楼面即层高,均为4.5m。由此,可绘出框架的计算简图如下图所示: 计算简图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受荷总图如下图所示: 竖向受荷总图第五章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该建筑高度为18.6m,且质量和高度沿高度均匀分布,故可采用底部剪力法来进行水平地震计算。5.1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屋面处重力荷载代表值=结构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0.5雪荷载标准值。楼面处重力荷载代表值=结构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0.5楼面活荷载标准值。 (1) 水平地震作用恒载屋面重力值:G面=6.89KN/7.75m24m=1281.54KN 楼板重力值:G板=4.33KN/7.75m24m=805.38KN梁重力值G梁=3

3、.8KN/m24m3.8KN/m47.75m+2.55KN/m24m =270.2KN柱重力值:标准层 G上柱=9.41KN/m4.5m4=169.38KN 底层 G底柱=9.41KN/m5.6m4=210.78KN墙重力值:女儿墙 =6.67KN/m7.75m2=103.39KN 标准层 G标准墙=12.1KN/m(7.75m-0.6m)210.92KN/m(7.75m-0.6m)211.98KN/m8m=425.03KN 底层 G底层墙=15.05KN/m5.6m214.24KN/m5.6m213.63KN/m8m =437.01KN (2) 水平地震作用活载 楼面活荷载:Q=10.0KN

4、/24m7.75m=1860KN 雪荷载标准值:Q雪=0.45KN/7.75m24m=83.7KN 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 G4=G屋面+G梁+G上柱/2+G标准墙/2+0.5Q雪 =1281.54270.2169.38/2103.39425.03/283.70.5 =1994.19KNG3=G2 =G楼板+G梁+G上柱+G标准墙+Q楼面/2 =805.38270.2169.38425.031860/2 =2600.00KN G1= G楼板+G梁+G上柱/2+G底柱/2+G标准墙/2+G底层墙/2+Q楼面/2 =805.38+270.2+169.38/2+210.78/2+425.03/2+43

5、7.01/2+1860/2 =2626.68 重力荷载代表值示意图5.2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抗侧移刚度D值计算 抗侧移刚度D值计算过程及计算结果见下表: 抗侧移刚度D值计算楼层构件名称24层A、D 轴柱24.05/27.2=0.560.2209387B、C、轴柱2(4.05+4.05)/27.2=1.130.36015360D=(9387 KN/m + 15360 KN/m)2=49494KN/m楼层构件名称1层A、D 轴柱4.05/5.79=0.700.4449837B、C、轴柱(4.05 +4.05)/5.79=1.400.55912385D=(12385+9837) 2=44444KN/

6、m5.3 结构自震周期计算(顶点位移法) 周期计算 按顶点位移法,将结构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作为水平作用,施加到各层质点上,计算结构顶点位移法。计算过程见下表: 顶点位移计算表层次Gi/KNGi/KNDi /KN/mi-i-1=Gi/Di/m41994.191994.19494940.04030.499532600.004594.1949494 0.09280.459222600.007194.19494940.14540.366412626.689820.87444440.22100.2210考虑填充墙对结构刚度的贡献,取周期折减系数,计算公式为:T1=1.80.7=0.89s 地震力计算 水

7、平地震作用系数:7度抗震设防,多遇地震,地震分组为第一组,二类场地有:Tg=0.35s,amax=0.08,结构阻尼比为:,则有 TgT11.4Tg =0.49s , 故因考虑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水平地震作用下结构基地剪力标准值为:按底部剪力法,各层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作用在结构各层楼层上的水平地震作用为: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第四层: 各层水平地震作用力计算结果如下图:5.4 楼层最小地震剪力验算 根据抗震规范5.2.5条,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应符合 的要求。 由抗震规范5.2.5条知, 经验算,满足要求。5.5 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框架弹性侧移验算验算过程及结果

8、如下表层间侧移计算表层号FjVEKj相对值限值mm4122.89122.89494940.00251/18121/550381.40204.29494940.00411/1090256.31260.60494940.00531/855131.54292.14444440.00661/852经验算,结构层间最大侧移,满足要求。5.6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框架在风荷载(从左向右吹)作用下的内力用D值法进行计算。其步骤为: 求各柱反弯点处的剪力值; 求各柱反弯点高度; 求各柱的杆端弯矩及梁端弯矩; 求各柱的轴力和梁剪力。 第i层第m柱所分配的剪力为:Vim=DimVi/D,Vi=Wi,见下表: A轴框架柱反弯点位置层号h/myoY1Y2Y3yYh/m44.50.560.280000.281.2634.50.560.380000.381.7124.50.560.450000.452.0315.60.700.550000.553.08B轴框架柱反弯点位置层号h/myoY1Y2Y3yYh/m44.51.130.360000.361.6034.51.130.450000.452.0324.51.130.460000.462.0715.61.400.580000.583.25C轴框架柱反弯点位置同B 轴; D轴框架柱反弯点位置同A轴;根据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