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惠《哭泣的圆明园》阅读答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4089458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晓惠《哭泣的圆明园》阅读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张晓惠《哭泣的圆明园》阅读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张晓惠《哭泣的圆明园》阅读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张晓惠《哭泣的圆明园》阅读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张晓惠《哭泣的圆明园》阅读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张晓惠《哭泣的圆明园》阅读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晓惠《哭泣的圆明园》阅读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张晓惠哭泣的圆明园阅读答案 篇一:2021高一上语文期中考 上中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高一语文试卷 (一)阅读(60分) 一、阅读张晓惠哭泣的圆明园,回答17题:22分 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英、法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 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臂断垣穿 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 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 肯定要去。 是阴凄凄的天,是冷飕飕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 淼的湖水,我走啊走的,不

2、见一个人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 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 真实地面对着这一片一地一旷野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 华美我抚摸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的曲线流畅又不 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就流 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 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永不磨灭的壁画。 十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 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说出这些我不怕别人说我矫情,我就是这样想的。 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

3、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曾经寂静的圆明 园是一片喧嚣。柳纱桃红藤紫,满目春色也罢,昔日皇族的休闲园址,也该平常 百姓流连赏目,门票从五角涨到二十五元也罢,这遗址这偌大的园子要人管理也 得养活自己。装饰华丽的人力车左右缠着:去福海?去绮春园?就十元,拖您去 西洋楼您哪!谢了您哪,我说,我就是想自个儿走走。 往前,沿着湖边再往前,穿过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遗址,大水法遗址。 想不到的是西洋楼遗址这儿,竟也有这许多的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 尖叫着互掷着石子;一群看来是高中生或是中专生的少男少女咬着冰棍儿在海宴 堂遗址前高声唱着“对面的女孩走过来走过来”;几位看上去似干部样的人笑眯 眯地摆好阵

4、势在镌刻着“圆明园”字样的大理石碑前照像,那捧着相机的说:笑! 笑啊!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在大水地遗址前,就是那小时在书 中看到,十年前在那哭泣的五根大罗马柱那儿,一对情侣旁若无人地拥抱亲吻! 刹那,我有点不知所措。亲吻示爱干嘛到这大水法遗址面前呢?在这样残 破颓败的乱石间,怎么笑得出来?要唱歌蛮好去那桃红柳绿的绮春园、长春园或 是泛舟福海啊!看着这群在破碎的石块遗址前欢笑的老老少少,仰首凝视那高高而破残的罗马柱,眼眶和心口就都隐隐地疼起来。历史呢?耻辱呢?血性呢? 前些年,曾经围绕这圆明园需不需要重建有过争论,结果是理智的人们理 解了废墟的价值,尊重了历史留给我们残酷的真实,这

5、片废墟留下了。当时,我 是为留下拍案叫好。可今日见到这么多在废墟上在遗址前欢笑嬉闹的人群,我有 点怀疑留下的必要了,在经过那么多岁月之后,眼前这般断壁残垣,还能提醒人 们对一个多世纪前那场噩梦的记忆,那场中华民族的灾难与奇耻大辱? 该是来圆明园,天就要阴的,一阵沙尘扑面而来,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 劈头劈脸。欢笑的人群直往外冲。剩下我一人,静静地,在洁白的石块上坐下, 对着这大水法遗址,对着这华美残破的罗马石柱,和苍天,和这些断壁残垣一起 落泪哭泣 1.根据第段内容说说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的原因。(3分) 2第段中,真实面对大水法遗址时,“仍感到来自心底的震撼”。请问这 “震撼”的内容包含

6、哪些?(4分) 3第段与第段环境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 (4分) 段段 4. 概括第段内容。(2分) 5说说第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2分) 6.文中两次去圆明园都“流泪”了,试分析两次流泪所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 情。(4分) 7下面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先前同意留下圆明园废墟,为的是提醒国人勿忘国耻,后来随着.的 发展又开始怀疑留下废墟的必要性。 B多次写老老少少的欢笑嬉闹的场面,目的是为了与哭泣的圆明园形成鲜 明的对比;十年前与十年后两次参观圆明园的经历也形成了一种对比,两处 对比引人深思。 C文题中的“哭泣”,既形象说明了过去历史带给圆明园的疼痛与耻辱,也暗示 出为现实中的人们忘

7、记历史而感到悲哀。 D本文旨在说明随时间的流逝,人们已渐渐淡忘了断壁残垣的圆明园象征着的 奇耻大辱,以自己去圆明园的经历,提醒人们不要忘记一个民族的疼痛、屈 辱与自尊。 二、名句默写(任选6空、每空1分)(6分) 8(1),白露未晞。所谓伊人, 。 (蒹葭) (2),英俊沉下僚。(咏史) (3),悠然见南山。 (饮酒) (4)激扬文字, 。 (沁园春.长沙) (5)晴川历历汉阳树, 。 (黄鹤楼) (6)八月湖水平, 。(临洞庭上张丞相) (7) ,上有黄鹂深树鸣。(滁州西涧)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完成912题。(8分)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

8、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9.陶渊明,(填朝代)人,开创了 诗派。(2分) 10.本诗沿用诗经“六义”中 这一表现手法,叙述诗人耕作南山的 情景,自然而质朴。(1分) 11.根据你对陶渊明的理解,说说你对本诗“但使愿无违”中“愿”的内涵的理 解。(2分) 12由“带月荷锄归”的诗句你联想到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作具体描述。(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 (15分) (1)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 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 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

9、,辄倾数家之产。 ( 2)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 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尽。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 忧闷欲死。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早出暮 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即捕得三两头, 又劣弱不中于款。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 捉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13.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带点字:(4分) (1)、居为奇货(2)、辄倾数家之产 (3)、成然之 (4)、靡计不施 1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 A岁征民间。 B试使

10、斗而才。 C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D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15.下列选项中不存在通假的一项是:( )(2分) A昂其直 B两股间脓血流离 C手裁举 D迄无济 16.翻译句子:(4分) (1)、令以责之里正。 (2)、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17从选文第(2)段看,成名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结合选文内容加以简析。 。(3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 (9分) 万历间,宫中有鼠,大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 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 百次。众咸谓猫

11、怯,以为是无能为者。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 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齕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 则鼠首已嚼碎矣。 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 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18本文选自聊斋志异,是 朝代的 。(2分)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 ) (2)既而鼠跳掷渐迟( ) (3)如此往复,不啻百次。( ) 20翻译 (2分) 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21这篇短文给我们的启示是:(2分) 二、作文(40分) 22、请以“一件小事的震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叙议结合的文章。要 求:调动自己的积累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