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回声》教学设计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4085689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回声》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回声》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回声》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回声》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回声》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回声》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回声》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授课年级:五年级授课人:张琴授课时间:2014/11/26课 题: 31、 回声 设计教师: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教学活动过程预设教 学 反 思学习目标:1、认识呱,哩,圈,纹,碰,返6个生字,指导书写“倒”“影”两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教学重难点:生字词的教学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板书:声)你们看这是什么字?平时你们听过什么样的声音?2、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种奇怪的声音叫回声(补全课题)师:我们一起来念一念二、自读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自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注意读准每一个生字的字音,划出带有生字的新词以及不懂的词句。记下

2、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三、识字教学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把识字与读文联系起来,强调重点字音。呱:读什么?“呱呱呱”是谁的叫声?课文里的小青蛙是怎么叫的?(指名读句子、指导朗读);圈、纹:课文中“圈”和“纹”可以组成词语一圈圈波纹。(出示)看看课文的插图,找找一圈圈波纹是怎么样的?(指名)你能不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这个词语一句话?(出示课文插图。一圈圈波纹碰到河岸又返回来。)哩:语气词。与“呢”意思相近,碰:让学生表演动作。返:前鼻音四、 指导书写。1、我们说,一堂语文课就是要听、要说、要读、要写,这节课, 下面我们就来进行写字练习。这两个字怎么记住的?(倒、影)“倒”因为是左中右结构,各部分应该写得瘦长

3、,三个部件紧凑一些。“倒”中间部分的第二横要向上斜,一竖要写在竖中线上,再写一提。“影”字左宽右窄,右边的三撇,起笔应该在一条垂线上。 “倒、游”提醒各部分应该写的瘦长,紧凑一些。 圆:队“员”住进房子里。 短语:花好月圆。区别四个字:圆 园员 元岸:“山”下办工“厂”,“厂”里“干”得欢。五、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句子,以开火车读、指名读等方式检查学生是否读准字音。(1)他在学我说话哩。(注意“哩”的读音。)(2)波纹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荡回来。(注意“纹”“碰”和“圈”的读音。)(3)声音的波纹碰到桥洞的石壁,也要返回来。(理解“返”的意思。)(4)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

4、亮。(这个长句子除了指导学生读准字音以外,还要让学生学会断句和自然的停顿。)(5)小青蛙跟着妈妈游到桥洞底下,看到周围美丽的景色,高兴得叫起来:“呱呱呱,多好看哪!”(注意指导学生读出高兴的语气。)课文词句生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学词,通过多种形式多次复现,巩固识字效果,是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课 题: 31、 回声 设计教师: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教学活动过程预设教 学 反 思一、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什么是回声及其产生的原因。3、通过“读、思、说、写”等训练,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提升语文素养。二、教学流程:(一)以疑导学,粗

5、知大意1、板书课题,请学生注意“回声”二字的笔顺。2、请生质疑:看到课题,结合预习所得,有什么问题吗?(教师梳理、归结学生的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导向,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以疑导学,引导学生进入文本,不但能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养成主动质疑的习惯,而且充分体现了教学“以生为本”的理念。3、请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二)以读为本,释疑明理1学习第1自然段(1)指名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2)借助简笔画,引导学生理解第2句话是把半圆形的桥洞和水中的倒影连起来比做一个大月亮。(3)指导学生用赞美的语气读好第1自然段。2学习第2、3自然段(1)出示两个

6、句子:小青蛙问:“你是谁?你在哪儿?”那只看不见的小青蛙也问:“你是谁?你在哪儿?”请学生思考:哪句话是小青蛙说的,哪句话是小青蛙听到的?(2)听到有人学他说话,小青蛙会怎么想呢?第3自然段的哪个词语写出了小青蛙的心情?(3)将“奇怪”与“奇怪极了”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表达出小青蛙问话时“奇怪极了”的感觉。(4)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2、3自然段:一人读叙述语言,一人读小青蛙的话,一人读回声,一人读青蛙妈妈的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任何一种语文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读,尤其是朗读。在朗读教学中,教师最感困难的是,三番五次、竭尽全力地进行情感启发,可学生还是无动

7、于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学生理解能力的欠缺,生活阅历的不足是主要原因。为此,教师应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扮演文中角色,以缩小学生与文本的差距,从而让学生把文本蕴含的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此环节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可让学生对“回声”有具体的感受。3学习第4、5自然段(1)请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的第4、5自然段,并且思考:为了向小青蛙解释这个奇怪的现象,青蛙妈妈是怎样做的呢?请学生在第4自然段中表示动作的词语下面做上记号。(2)请学生按照课文内容填空: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河水被(激)起一圈圈波纹。波纹(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荡)

8、回来。(3)请学生边读上述填上动词后的填空题边想象,理解青蛙妈妈的做法给河面带来的变化。教师相机板书:水波 河岸荡回(4)出示青蛙妈妈说的四句话,请学生完成第2道填空练习:小青蛙在桥洞里(叫),声音的波纹(碰)到桥洞的石壁,也要(返)回来。(5)反馈第2道填空题,学生填括号里的内容。师生共同完成板书:声波(石壁)(返回)(6)请学生根据两道填空题以及板书说说青蛙妈妈为什么说“小青蛙的叫声就像这水的波纹”呢?(因为它们碰到障碍物都要回来。)(7)课件播放声音的波纹碰到桥洞的石壁又返回来的现象。请学生说说小青蛙是怎样听到回声的。(8)教师小结:水的波纹我们能看到,声音的波纹我们实际上看不到,但返回

9、来的声音我们能听到,我们听到的返回来的声音就是回声。青蛙妈妈为了让小青蛙明白回声的道理,把声音的波纹比作水的波纹,用生活中常见的水波碰到河岸的现象,说明了回声产生的原因。(9)师生合作朗读第4、5自然段。从水波荡河岸到声波返石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填动词,共同完成板书,再到归纳水波与声波的相似点,让学生通过水波荡回的现象说清回声的原理,这个过程能使学生明白回声及其形成原因这一科学常识。这个释疑明理的教学过程既能突破“理解青蛙妈妈说的那段话”这一教学难点,凸显教学重点,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层层深入的语言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语言表达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促进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积累,使

10、理解、积累与表达和谐共舞,使思维训练、语言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提高。4学习第6自然段(1)请学生朗读第6自然段,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什么桥洞里立刻响起一片呱呱的回声?”(2)请学生说说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小青蛙此时的心情如何。(3)请学生齐读第6自然段,引导他们表达小青蛙“欢快”的心情。(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请学生思考: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2、请学生回忆:你在哪儿听过回声?再次回到整体,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四)实践活动 课后可以在家里可以用脸盆做一个实验,观察水波碰到盆壁又荡回来的样子。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