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山水艺圃野人家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4085281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八、山水艺圃野人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十八、山水艺圃野人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十八、山水艺圃野人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十八、山水艺圃野人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八、山水艺圃野人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八、山水艺圃野人家 冬日午后,应朋友约,艺圃喝茶。 年轮筋脉,恍恍惚惚,下皋桥就不知道往哪里走了。摸索着左转弯,进德馨里,小巷首尾相连皆平常人家。顺着窄窄小径,寻寻觅觅,艺圃在这里了! 古园,得绕着弯寻? 吴门名人周瘦鹃早有评论:“虽近俗,门掩无哗;居尘而出尘,为闹市寻幽”,说得够精准呢。 进园门,亮入眼帘的是一泓碧池。池边,一座挑檐翘角的亭子,名“乳鱼亭”。亭联云:“荷溆傍山浴鹤;石桥浮水乳鱼。” 浴鹤乳鱼,一副点睛之联:艺圃的景致全在一个“水”字上了。 这里,如置身野外。 驳岸上,东西向一片水榭是延光阁,临池半伸出水面,齐唰唰浮于微波。 水云东南,短平石桥,吻贴池边,连接着起起伏伏的湖石

2、假山。修竹苍翠,山径宛转,洞壑奇特,垂云峰峻立于池边。山上一孤亭,俯览茫茫池景。联翩湖石,似美妇裙边,皱褶于湖边。 小径前是一座厅房,名“南斋”。诗经曰:“南有缪木,葛刭累之。”园名即取于此。过绿茵天井,步入“香草居”,此一小阁,因园内植香草,故名。 出小阁,蓝茵茵湖面明于眼前,向北沿湖堤,是一条长长走廊,名“響月廊”。“踏月寻诗临碧沼;披裘入画步琼山。”当年屋主月下漫步,走在水灵灵的池边,与明月对话,会是怎样的心境? 走廊尽头一小园,园后是艺圃主厅“博雅堂”。厅堂宽敞质朴,是园主吟诗舞墨会客之所。东进洞门,见翠竹垂柳,是“名德流训,雅素垂风”的世纶堂。 绕园一周,池水浩荡心中,感觉就在水云间

3、相仿。 水灵灵的艺圃,谁人居住? 明嘉靖年间,袁祖庚建醉颖堂,题门额“城市山林”;明末崇祯年间,为文徵明曾孙文震孟所得,堂名世纶,园名药圃;清初,归流寓吴中的山东人姜贞毅所得,更名颐圃,又称敬亭山房,其子姜实节易园名为艺圃。 不管主人是谁,离不开官吏、富商或迁客骚人。这些隐退之人,在饱经挫折,纷扰以后,产生的忧患意识,造就了他们“大隐隐于市”,洗涤胸中忧结,进入名利不苟求,喜怒不妄发的境界。 艺圃造园以大片池水、湖石假山、卵石小径、草地绿树为建园主材,取法自然,为的就是满足园主身处城市,心灵回归自然的心态。 明人汪琬再题姜氏艺圃诗云:“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妙哉!边思边想,循园北小径,进茶室。朋友正扶手窗棱,面水轻聊。池南假山边,有一家老小在拍照,水中倒影着乳白的假山和亲情。 艺圃,水境占园六七; 虽由人筑,宛是天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