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生活化数学活动的探究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4082269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幼儿生活化数学活动的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班幼儿生活化数学活动的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班幼儿生活化数学活动的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大班幼儿生活化数学活动的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班幼儿生活化数学活动的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幼儿生活化数学活动的探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班幼儿生活化数学活动的探究在课程游戏化的教育理念下, 数学活动已经有了一个本质的变化。 它强调在活动中以幼儿为主体 , 以幼儿的已有经验为前提,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和思考,把各种抽象难懂的数理逻辑概念“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因此,我们根据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和生活教育理论, 在大班幼儿数学活动中进行了数学生活化的探究, 注意引导孩子运用已有生活经验与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来学习数学, 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发展过程, 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 尝试自己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使数学活动不再抽象、 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充满时代的气息,充满生命的活力。一、寻找数学,开阔视野。生活是丰富

2、多彩的, 在这丰富多彩中更是隐藏着大量的教育信息。 幼儿每时每刻都在和数学打交道, 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往往是分散和隐藏的, 幼儿难以主动感知。 但仔细观察后你就会发现,你的身旁有着无穷无尽的数学信息。比如车牌号、电话号码、时钟、电视机、摩天大楼等等,在寻找与发现的过程中,不仅有效、快速的帮助幼儿建立了数概念,还锻炼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比如幼儿园的小架子是各种图形样子的;吹出的泡泡有大的, 有小的, 一起数数有几个; 大一班的小朋友在排队的时候是按照高矮顺序来排列的灯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象。 但是,幼儿在幼儿园这个环境里毕竟还是局限的,因此还需要教师更加广阔的引导幼儿去观察、去发现。平时多带

3、幼儿散步、参观,轻轻松松观察周围环境,引导幼儿观察事物特征。例如:路边有几棵树;这间房子高,那间房子矮;这路灯柱粗点,那边的细点;这地砖是梯形;冬天,我穿厚衣服,叔叔穿薄衣裳干活;伯伯左手拿 4 个气球,右手拿 5 个气球,合起来是 9 个;幼儿园有12 个班,是双数;这些具体的数学概念,不就是我们的教学目标吗?比如引导幼儿发现身边的电话号码,除了感知数概念,还会发现几个相同的数字因为排列位置不一样,所表示的数字也不一样; 身边矗立的大楼原来是从下往上数的, 电影院的座位跟我们平时的座位排列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让教师不是“从概念到概念”地教幼儿,而是联系幼儿的实际生

4、活,借助幼儿己有的生活经验,就完全能够使现实生活成为幼儿学习抽象数学知识的桥梁, 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在幼儿的经验基础上。二、感知数学,主动学习。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 只有让幼儿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才能引发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 因此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需要教师巧妙抓住一日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情景, 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感知和体验。 如体育课前的准备工作,“帮老师搬来 8 个轮胎”、“拿来 5 个皮球”、“呵,终于摆好了” ,等等,既可以满足幼儿的成就感,又培养了他们为集体服务的习惯。 在此基础上, 还可以利用增加工作的难度来刺激孩子的信心和兴趣, 如“我们班今天来了几个男

5、孩, 几个女孩,数数一共有多少人” 、“老师需要 9 个椅子,数数现在还差多少” 、“帮老师数数 46 个盆子够了没有”等一些需要动脑和手脚去做的难度稍大的工作, 这些,对于老师来说轻而易举, 却给予了孩子们生动活泼的课前活动, 同时也刺激了他们能够自主地参加课堂的教学, 使老师能轻易地教,幼儿轻易地学, 何乐而不为呢?孩子一日生活中无不包含着丰富的数学信息, 我们不需要去刻意的挖掘, 只需要教师适时、 适当的引导, 幼儿就会在不经意间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三、体验数学,激发兴趣。数学来源于生活, 任何的数概念都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 幼儿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度过的, 因此,我们要

6、抓住幼儿的一日活动和游戏时间, 让幼儿体验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 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发展很重要的一方面, 在数学教育中更是极其重要和必要的。 幼儿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图形, 请幼儿拼出丰富多彩的图案, 拼出鱼、小人、小房子、鲜花、机器人、小汽车等画面。这个环节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加深了学生对各种图形的认识和灵活应用, 同时在拼摆过程中, 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间餐时间到了, 请小朋友利用自己手中的小饼干, 算算吃掉一块、两块、几块后还剩几块;模拟一个小超市,给孩子“十块钱”,选择一样自己喜欢的物品,看看花掉多少钱,剩下多少钱;带孩子一起走进“电影院”,找找自己的座位

7、在第几排,第几号。孩子在轻松、 愉悦的氛围中深刻体验到数学带给我们的方便和乐趣。幼儿生活活动中的数学是十分丰富多样的, 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影响的积极的、 深远的,教师要善于利用的这些数学教育资源,引导幼儿发现、感受、体验和学习。四、运用数学,学会生活。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是为了用,用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不但可以使幼儿感到我们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 更可以培养幼儿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会生活。 作为教师, 应该坚持提供给幼儿综合实践的机会, 让幼儿体会学习数学的喜悦, 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 逐步养成从数学的角度真切地认识生活

8、, 感受生活的意识和习惯。小朋友过生日,与幼儿一起平分蛋糕; 带着孩子走出幼儿园, 与孩子们一起享受购物的快乐, 在这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丰富了社会经验, 更让孩子在买与卖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了加减关系。学习“解决问题”后,要求幼儿给自己的好朋友或者是爸爸妈妈提一个数学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它。我要买一瓶可乐和一包薯片,一共要用多少钱?答: 2+3=5;我们班一共有 20 个女生,扎小辫的有 12 人,短头发的有几人?答: 20-12=8。认识钟表后,让幼儿自己制定作息时间表,学会合理安排时间。这样结合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符合幼儿心理需要,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不但可以巩固和

9、深化所学知识,而且真正调动起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幼儿的自主创新能力。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家园互动的作用, 请家长配合, 让幼儿运用分类知识整理自己的衣柜、玩具橱,或到超市购物,运用所学的加减法计算购物的数量和价钱、学做记录等。教师要让家长认识到, 幼儿的数学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教师的义务, 在家庭里也可以创设条件,利用环境让幼儿学习数学、运用数学。通过家园合作,共同引导幼儿感受来自于日常生活的种种数学信息, 积累数学经验,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简单问题。总之,数学教育生活化,幼儿会不自觉地从生活中发现数学,注意数学乃至很多生活中的科学, 养成主动学习探究和实践的能力, 促进全面的发展

10、和提高。 数学教学让幼儿的生活经验走进数学课堂, 为幼儿提供了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的机会, 指导幼儿更好地学习数学, 从而感受数学学习带来的快乐和解决生活问题的成功喜悦, 真正实现了数学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意义。大班面临着上小学,要给孩子一个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我们应该给孩子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给孩子一对灵巧的小手, 给孩子一颗积极探索的心灵。 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创设、 发现和利用生活化的数学情景, 利用这些幼儿熟悉的生活情景开展活动,使幼儿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 感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关联, 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能学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生活问题, 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