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课内外的大千世界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4081360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9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节课内外的大千世界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节课内外的大千世界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节课内外的大千世界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一节课内外的大千世界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一节课内外的大千世界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节课内外的大千世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节课内外的大千世界(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节课内外的大千世界 让学生充分享受政治多媒体课堂 摘要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广泛渗透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能够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以其独特的魅力,帮助学生从更多更有效的途径获取知识,成为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内在的驱动力。本文就以校示范课世界文化之旅多媒体课堂教学为例谈,就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对政治学习的重视度,进而达到享受信息技术下的政治课堂,享受政治学习的效果的几点做法进行探讨并反思。关键词 多媒体;政治多媒体课堂; 享受政治课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个特殊的教学过程,既要向学生传播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知识,又要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因而,它既是

2、中学阶段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又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主要渠道。然而长期以来,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在上政治课时,过分注重知识目标的实现,而忽略了学生的自由发展、自主探究这种落后的、陈旧的、没有随机而改的传统的政治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的政治教学。可以说,从某种程度上,传统的政治教学模式成为打击学生政治学习兴趣的拦路虎。因此,教师变革课堂教学势在必行。但在实际政治课堂教学变革中要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实非易事。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产业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广泛深入地应用于中学政治教学的实践中,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

3、,成为当今中学政治教学变革的一个显著标志。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政治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因此,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要使政治课堂教学“活”起来,在搞“活”课堂教学的同时,须应关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在于通过我个人的教学实践,帮助学生提高对政治学习的重视度,进而达到享受信息技术下的政治课堂,享受政治学习的效果,真正实现成绩与素养的双丰收。下面,我就以校示范课世界文化之旅多媒体课堂教学为例谈,粗浅谈谈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让学生享受政治课堂的几点做法及实践性思考。一、 有效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享受政治课堂的几点做法(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大胆尝试“学案导学”教

4、学模式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既然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教师就应转变角色,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中来,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但因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本身较枯燥,学生自己也易看懂。所以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更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更注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基于以上认识,在世界文化之旅一课中我打破了只用教案教学的常规做法,大胆尝试“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即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将课下与课上相结合,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

5、任务的教学模式。与此同时,随着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产业技术的迅猛发展,以电脑为主体的多媒体技术迅速地融入课堂,这种集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多媒体技术突破了“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和信息贫乏、形式单一的框架,拓宽了时空的概念,以其鲜明的画面、逼真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及声音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说等感官,契合了学生以形象思维居多的思维特征,大大地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和无限想象,达到自我学习、自我启发、自我完善的目标。综上所述及多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认为多媒体教学与学科的整合更能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更能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

6、一,从而发挥最大效益。而要做到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我们就要大胆将学生放出课堂,将多媒体技术与“学案导学”模式有机结合,才能更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从而实现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进而形成有效的自主学习,不仅为成绩服务,更为能力做贡献。【案例一】探寻世界文化,看多彩世界 感受、分享文化附世界文化之旅学案要求:课前准备,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学案具体要求自由选择三到四个国家就你们感兴趣的其中一个项目进行探寻并展示(四个项目:节日、建筑物、代表人物、运动项目).形式不限。个性制作是一道永恒美丽的风景线选编整理: 2013

7、年4月19日来自初一(12)班邱瑞南小组的作品,运用图片展示节日,命名为“节日之旅”,逻辑思维分明,首先以图片展示中国典型传统节日,进而再展示西方具有代表性节日,最后介绍本土(海南)独特的节日,展示了不同国家、地域特殊文化背景下的节日,并引发同学们思考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来自初一(12)班黄沿畅的作品,“你说我说建筑”,仍以唯美图片形式展示各国典型建筑,并指出每一典型建筑背后历史文化来自初一(12)班肖惠予的作品,选取人物素材紧扣时代脉搏,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体现了思想品德课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及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来自初一(12)班陈浩华的作品,

8、从充满活力的口号到选取素材无论是文字还是画面都非常富有创意,也非常具有代表性。(一) 尊重学生情感交流的需求,构建“自主合作型”学习模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主要途径之一。随着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变革的实施,合作是必须,合作式学习也成为政治课堂教学的必然,合作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是互相学习的过程,也是智慧碰撞、潜能发挥的过程,教师应有意识地将学习内容与热点新闻设计话题,借助多媒体的图、文、声、像、影合一的特点,将学习内容变得更加直观、形象,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使其在合作交流中释放情感。这样,学

9、生在一块儿交流合作完成教学内容,没有心理负担,学习气氛轻松愉快。他们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在共同的学习之中,互相激励,互相启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况且,就在这种碰撞中找到交相辉映的精彩!【案例二】 放飞思绪,小组合作中品评、分享、思辨,释放情感。要求:学习小组成员针对“宋祖英的民歌唱法与席琳迪翁的摇滚式唱法孰优孰劣”的话题展探讨、思辨。要求课前,小组成员通力合作下,通过网上等途径查询资料,为即席辩论作准备。小组代表阐述该组观点。多媒体展示: 品赏经典民歌,话文化差异播放视频:2013年蛇年春晚宋祖英、席琳迪翁跨界、混搭演唱的经典民歌茉莉花设计意图:在极其富有争议的视频及文字画面的

10、欣赏、玩味中,积累复杂的情感体验,等待宣泄。海南省中学2013届初一(12)班 世界文化之旅辩论赛大展示选编: 2013年04月(1)肖惠予小组:我们小组经共同讨论更认可席琳迪翁的唱法,因为她用略带摇滚形式唱这首古典乐曲“茉莉花”,非常洋气,气场很足,同时我们认为这是西方的开放性文化的一种表现,为春晚增添一抹亮色。另外,针对上述网友观点,我们一直认为这些观点太过于狭隘,俗话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他们的观点是狭隘心理,对待外来文化没有一种开放、包容的胸怀及心态。(2)陈梓伊小组:我们小组更认可宋祖英的民歌唱法,因为这首歌本身就是民歌的基调,是古典乐曲,用民歌唱法能把古典乐曲的神韵给唱出来。她在

11、春晚唱这首茉莉花,和她的服装,菊花头造型,民歌唱法,我们觉得相得益彰的,一身中国红象征新的一年,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在春节这个大舞台上向国人及世界宣传、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3)黄山小组:我们小组认为宋祖英用民歌风格唱的茉莉花给人一种委婉、含蓄的感觉。唱出中国古典文化韵味,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体现,这也体现这样一种文化下,中国人的含蓄、儒雅的性格特点。(4)陈浩华小组:我们小组不赞同上述观点,认为席琳迪翁略带摇滚形式唱茉莉花是一种文化、文艺的创新,网友不敢创新,害怕创新,固守传统。我们知道任何事物发展包括艺术都要要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符合时代特征,否则就会被淘汰。(5)黄沿畅小组:我们小组不

12、赞同上述观点,宋祖英与席琳迪翁的混搭是一种中西方文化的融合,我们认为网友们有个错误的认识,认为文化的融合会把本民族文化给同化掉,所以不要敢于创新,认为创新会把民族的特点同化,事实上,创新并不会使民族文化被同化,反而会让文化变得多样化,更加丰富多彩,而且还会我们自己民族文化更加凸显出民族的独特性。(6)蔡璐冰小组:我们较喜欢席琳迪翁略带摇滚形式唱法,是一种文化、文艺的创新。让我们感受到她的热情、豪放的性格。席琳用摇滚形式唱法也符合文化的时代特征,符合青年一代的追求,唱法很有创意,很时髦,符合时代要求。我也不否定宋祖英民歌唱法,她唱也很棒,唱法不一样,恰巧说明两人文化背景不一样,是中西文化不同。(

13、7)邱瑞南小组:我们小组不赞同上述观点,音乐无国界,网友的观点其实是两种文化的碰撞时,采取了排斥态度,不敢创新,所以不应该排斥,而是沟通。(8)赵子月小组:我们小组不赞同上述观点,古典音乐茉莉花确实在民歌唱法下能体现古典韵味,但也要创新,也就是说文化在交流过程种要个正确的态度。平等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才会出现繁荣的景象(9)李泽铭小组:我们小组不赞同上述观点,网友观点不敢创新,不允许艺术创新,这种对待外来文化态度是不对的。百家争鸣,才能百花齐放,要允许艺术创新,艺术才会富有生命力。(三)尊重学科带给生活的百般感触,立足于生活并升华教学内容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学科,生活是本学科

14、建构的基础。而立足于生活,是指利用一些有价值的生活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政治,在政治中学生活、用生活、服务生活的一种形式。政治教师要学会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特点将抽象学习内容还原于形象、直观的生活中,为学生营造生活处处是思想政治的氛围。课标里也说,“学习化社会的思想更多地提示思想政治课程的生活化”,“思想政治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把教学内容封闭在课本内,一切为了课本服务,切断学生于社会、生活的联系是不可取的。因此,思想政治教学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思想政治的美,让学生在思想政治中明白生活的真谛。同时,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顺势将教材内容巧妙地拓展开来,作

15、为提升的根本。这种在拓展中辟出蹊径的做法,将会给予学生新鲜又充实的震撼与收获。【案例三】 创意拓展活动,合作快乐中,分享中,反思中。海南省中学2013届初一(12)班创意活动大比拼选编: 2013年04月编者按:世界文化之旅本是内容简单,理论分明的一文,和孩子们一起学完基本知识后,不甘心我的课堂被这么聊聊几笔的理论知识所带过。所以心生一计,给初一(12)班的孩子们设计一个创意比拼的活动,将教材所学内容拉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即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完成创意设计并分组展示、对决自评,陈述本组构思中精妙之处;互评,修缮别组构思中的瑕疵。通过自评,互评,相映成趣,光芒相照。虽说孩子创意不够深刻,但这既增感情,又添思考,还学以致用,岂不快哉!1、 立足于生活,将前面所学知识和体悟践行于生活中(教学设计如下:)(1)、理论储备:教材及温馨提示设计意图: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整合文本,生成知识,为创意做好理论储备(2)、感悟经典:他山之石艺术节精彩瞬间设计意图:借助极富视觉冲击力、情感震撼力的视频,激发学生激情创意的灵感。(3)、创新设计:为“海口之春”设计一个节目或一片断设计意图:结合理论准备及“他山之石”的启发,小组为单位,设计出具体创意节目。2、创意节目展示,小组长陈述该组的创意节目(学以致用)(1)陈浩华小组:我们会把女子十二乐坊这个节目选入“海口之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