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车基础施工方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4077344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吊车基础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吊车基础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吊车基础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吊车基础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吊车基础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吊车基础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吊车基础施工方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塔吊基础施工方案目录目 录 - 1 -第一章、编制依据 - 2 -第二章、工程概况 - 2 -第三章、定位及计划 - 2 -第四章、塔吊基础设计 - 3 -第五章、塔吊基础施工方法 - 4 -第六章、塔吊基础验算 - 5 -第一章、编制依据JL150 塔式起重机使用说明书;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94;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施工技术规程 YBJ 235-91;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ZJQ00-SG-008200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ZJQ00-SG-002-2003; 建筑机械技术试验规程 JGJ3486; 塔式起重机技术条件 GB/T9462-99;

2、第二章、工程概况惠州市卫生学校 新校区工程位于惠州市南部新城福长岭村南侧 ,惠南大道西侧。总建 筑面积为13万m?,共20个单项工程,基础设计均为巾400AB型锤击预应力管桩基础,各 单项工程包括信息图书楼、教师宿舍、学生宿舍、学生餐厅、教学楼、实训楼、医院等, 本工程塔吊选用8台“江麓” JL150塔式起重机作为工程垂直运输工具(位置见平面布置 图).本工程各单项工程均为 36层建筑,根据工程上部的平面位置及工程施工需要,塔吊自 由安装高度内即可满足施工要求,不需附着.本工程拟布置 8 台塔吊进行垂直运输,根据塔 吊使用说明书、塔吊的安全要求、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J1

3、192001) 及有关规定,依据工地现场情况制订如下塔吊基础施工方案。第三章、定位及计划一、塔吊定位:根据工程的平面布置、高度、施工进度要求及选用无附着安装方式,本工程各栋号塔吊 位置确定受限制较少,仅考虑塔吊覆盖范围即可(具体见平面布置图及下页表)。二、安拆计划: 根据各单项工程施工特点,塔吊在基础打桩阶段,塔吊基础管桩一并施工(部分单项 工程需打桩),随即施工塔吊基础,力争在基础承台地梁施工阶段使用 ,主体结束且屋面工 程施工完成即可拆除塔吊。三、塔吊防碰撞措施1、相邻塔吊回转半径相互交叠时,塔吊安装高度相互错开,建筑高度较高的单项工 程塔吊高度高于另一台塔吊 5m 以上,使吊臂不在同高度

4、,防止相互碰撞.2、塔吊不工作时摘掉钢丝绳索,吊钩收起并退回吊臂根部。3、塔吊同时工作时,派专职指挥人员负责指挥,协调两台塔吊工作的范围、空间及时 间.第四章、塔吊基础设计一、塔吊选型: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和现场施工需要,选用8台“江麓” JL150塔式起重机作为工程垂 直运输工具(见平面布置图),各单项工程要求塔吊高度均低于塔吊最大自由安装高度, 具体安装高度根据各自特点以及交叠位置再行确定,但取值均按照最大安装高度 44m 计算。二、塔吊基础设计为两种形式: 第一种:塔吊基础基底标高位于地表未扰动的原土持力层,且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满足要求,则采用天然地基吊车基础;详见下表及施工平面图。第二种:

5、塔吊基础位于土方填筑区则采用管桩承重吊车基础;详见下表及施工平面图。 桩基础持力层:根据地质勘查报告,“全、强、中风化岩层及以下层位稳定,强度较 高,是各类建筑良好的天然地基持力层”,选作桩基础持力层。塔吊基础形式、位置及覆盖范围表:三、基础设计:1 、天然地基吊车基础 : 地基土质为粉质粘土(Q4al+p)以下,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在160Kpa以上; 基础中心距离主体结构外边缘5。Om,基础边平行于建筑物轴线; 基础垫层为100厚C15混凝土垫层,基础为C35混凝土; 基础尺寸为5.6m*5。6m,高1。8m,双层双向20180,基础侧面分布筋巾 12200;2、管桩承重吊车基础(用于土方填筑

6、区): 地基土质为回填土的区域; 基础中心距离主体结构外边缘5.0m,基础边平行于建筑物轴线; 基础垫层为100厚C15混凝土,四周大于基础100,基础为C35混凝土; 基础平面尺寸为5m*5m,高1.6m,100厚C15混凝土垫层,双层双向20180, 基础侧面分布筋巾12200; 基础暗梁L1为700*1600,上下主筋均为725,四肢箍巾12200,腰筋4 18,拉钩巾12400m; 每个基础设置4根预应力管桩,距基础中心线1。5m; 基础桩采用PHC管桩,AB型,管桩外径400,壁厚95,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达到 1100kN; 桩长为地面以下1035m左右,净桩长不少于10m,抗拔长度

7、取10m计算; 4根管桩位于基础四角,距中心线均为1.5m,桩头锚入基础100mm,钢筋锚固 长度留置不少于 900mm; 塔吊基础平面尺寸为5*5m,高1。6m;3、防雷接地从塔吊基础各引出一条巾18以上的钢筋,钢筋下面一端与塔吊基础的钢筋焊接,纵横 焊接钢筋不少于5条并均匀分布在基础底面,焊接点单面焊缝长不少于10d,上面一端预留 与塔吊连接,钢筋的电阻值要求必须W10Q。4、基础平面的平整度偏差1/1000,基础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0%方可开始安装塔 吊 ,安装前按照规定进行申报。第五章、塔吊基础施工方法1、基础打桩 吊车基础打桩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同工程桩要求,详见打桩施工方案。2、混凝

8、土基础施工方法 基础底部开挖至设计标高,浇筑 100 厚基础垫层,基础垫层宽出基础边缘 300mm. 基础侧模板采用砖胎模砌筑,底部600高370厚,上部240厚,砌筑在基础垫 层上,内侧 20 厚 1:2。5 水泥砂浆抹平.钢筋绑扎先绑扎底板钢筋网,底筋上翻长度不应小于钢筋锚固长度(40d)。 底部钢筋绑扎好后采用混凝土垫块垫起,保护层厚度 40mm。有管桩基础十字梁的钢筋绑扎时,桩心锚固钢筋锚入梁内,不得压倒。管桩桩心锚固钢筋做法同工程桩中的抗拔桩做法,桩顶锚入基础100mm. 制作上部钢筋支架,钢筋支架横筋及立柱钢筋规格同基础主筋直径,间距纵横1.0m,间隔2排焊接剪刀撑。基础上部钢筋下

9、弯长度必须满足钢筋锚固长度要求(40d)。3、塔吊基础施工注意事项 预制混凝土管桩打入时必须按工程桩的施工标准进行控制。 当塔吊基础开挖至设计标高后,进行塔吊基础的测设、定位,检查基底的土质 情况,符合要求后进行桩头切割及凿除,凿出的桩钢筋必须全部锚入塔吊基础 承台内,并按基础尺寸施工混凝土基础。 本基础的预制管桩除考虑承担吊车的向下荷载外,还承担倾覆弯矩产生的向上 的抗拔荷载,桩钢筋锚固留长按照抗拔桩要求不少于 900mm; 如桩顶标高不满足要求,则应局部加深基础,增加抗拔锚固钢筋长度,钢筋长 度均需满足锚固长度要求。 预制桩施打需要接长时,上、下节桩间接缝必须满焊,确保满足抗拔要求。 开挖

10、到设计标高后必须检查基坑土质及尺寸满足要求,检查验收后必须及时浇 筑垫层,防止扰动。 基础承台施工必须按规定办理隐蔽验收手续,安装塔吊时基础混凝土强度必须 达到设计强度 70以上,基础混凝土 28d 强度必须满足设计强度。第六章、塔吊基础验算第一节、计算依据汇总一、基础地质条件(一)、地形地貌场地原始地貌为丘陵及山地,地面起伏大,最大相对高差56.23m。岩石矿物成分的差 异造成风化的差异性,整个场地强、中、微风化基岩起伏变化大,地层分布均匀性极差, 给基础选型及施工带来一定的困难。经土方开挖及填筑后场地高程较平坦,各部位地基承 载力均不同,各项工程吊车基础形式选用视具体情况确定,基础形式采用

11、自重式吊车基础或 管桩式吊车基础两种。(二)、地层岩性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内的地层有:人工填土(Qmi)、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i+Pi)、 第四系上更新统坡洪积层(Q3dl+pl)、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第四系残积层(Qel)、 场地下伏基岩为下侏罗系泥质粉砂岩(J1)及燕山晚期花岗岩(Y 53),现将各地层主要岩性 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人工填土层(Qml) 黄褐、灰黄、灰色,稍湿,松散状态,主要成分为粘性土和泥质粉砂岩风化碎块,下部为少量有机质土。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粉质粘土(层序号):红褐色、黄褐色,稍湿湿,可塑硬塑状态,局部含少量石

12、英砂,切面光滑,摇振反应无,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3、第四系上更新统坡洪积层(Q3dl+pl)粉质粘土(层序号):黄褐杂浅红色、浅黄等色,稍湿,可塑硬塑状态,局部不均 匀含角砾约 20%,切面光滑,摇振反应无,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4、第四系上更新统沼泽相沉积层(Q3h)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序号):深灰灰黑色,很湿饱和,软塑状态,局部含腐木,底 部夹少量石英砂薄层,切面光滑,摇振反应无,干强度高中等,韧性高。5、第四系残积层(Qel)粉质粘土(层序号 51):紫红、褐黄、褐红色,湿,可塑硬塑状态,由泥质粉砂岩 风化残积而成.局部不均匀夹有少量中风化岩碎块。砂质粉质粘土(层序号 5-2):浅黄、褐

13、黄色,湿,可塑硬塑状态,由花岗岩风化残 积而成。6、侏罗系泥质粉砂岩(J1) 根据钻探揭露和岩石的风化程度分为全、强、中、微风化四个风化带,各风化带的特征描述如下:(1)全风化泥质粉砂岩(层序号 61)():褐黄、灰黄、灰褐色,原岩结构基本破坏, 但尚可辨认,具微弱的残余结构强度,手捏略有砂感,遇水易软化,岩芯呈较坚硬土状.(2)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层序号6-2)():褐黄、灰褐、褐红、紫红色,风化剧烈,裂隙 发育,岩石风化不均,软硬互层,存在较多硬夹层。(3)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层序号 63)():灰、灰褐、黄褐色,裂隙发育,裂隙面普遍具 铁染.(4)微风化泥质粉砂岩(层序号 6-4)():灰、

14、浅青灰色,裂隙稍发育,裂面偶见铁染, 岩芯多呈短柱长柱状,少量块状为机械破碎,岩石锤击声脆,岩石新鲜,坚硬,需金刚石 钻进。7、燕山期花岗岩(Y 53)(1) 全风化花岗岩(层序号 71)():褐黄、浅黄色,原岩结构基本破坏,但尚可辨 认,具微弱的残余结构强度,手捏略有砂感,遇水易软化,岩芯呈较坚硬土状.(2) 强风化花岗岩(层序号 7-2)():褐黄、灰褐色,风化剧烈,裂隙发育,岩芯呈土 柱状、砂土状。(3) 中风化花岗岩(层序号 7-3)():灰白、浅肉红色,岩石风化痕迹明显,岩石结构 部分破坏,风化裂隙发育,裂面铁染呈褐黄色。(4) 微风化花岗岩(层序号74)():灰白色、浅肉色。无风化

15、裂隙,岩芯呈长柱状 坚硬,锤击声脆,金刚石可钻进。(三) 、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天然地基岩土设计参数建议值地层名称及 成因代号承载力 特征值f ak (kPa)压缩 模量Es(MPa)变形模量Eo(MPa)内摩 擦角(度)粘聚力C(kPa)渗透 系数K(m/d)人工填土(Qml)903.5410100。1粉质粘土(Q4al+pl)1606.01822200。1粉质粘土(Q3dl+pl)2208。02022221.0淤泥质粉质粘土( Q3h 2003.5812120。1粉质粘土(Qel) (51)2209。52525260.1砂质粉质粘土(Qel)(5-2)2209。52525260.1全风化泥质粉砂岩(J1) (61)35016.07028350.2强风化泥质粉砂岩(J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