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教育必背古诗80首有解释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4076252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DOC 页数:80 大小:1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教育必背古诗80首有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小学生教育必背古诗80首有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小学生教育必背古诗80首有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小学生教育必背古诗80首有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小学生教育必背古诗80首有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教育必背古诗80首有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教育必背古诗80首有解释(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1、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cui。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题 解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构,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地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后人通称之为“汉乐府。之后,乐府也便成了一种体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一首。注词释义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晞:晒干。阳春:生长茂盛。布:散布,洒满。德泽:恩泽。焜黄:枯黄。颜色衰老的样子。华:同“花。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徒:白白地。古诗今译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晒干。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

2、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千万条大河奔腾着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空空悔恨了。名句赏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本诗借物言理,以园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的厉害。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少年时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之时后悔也来不与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训,催人奋进。2

3、、寒食韩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作者背景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唐代诗人。某某今某某某某人。一直在军队里做文书工作,擅长写送别题材的诗歌,与钱起等诗人齐名,时称“大历十才子。后来皇帝选拔他担任起草诏令的中书舍人,当时有两个韩翃,大臣问选谁,皇帝说要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那个韩翃,可见这首诗在当时是多么有名。注词释义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御柳:皇城中的柳树。斜:为了押韵,此处可以按古音读作xi。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传:赐给。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极、王逢时五人为侯

4、,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古诗今译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官中的柳树。黄昏开始宫里颂赐新蜡烛,轻烟先升起在皇帝贵戚家。名句赏析“春城无处不飞花。这是一首寓意非常委婉的讽刺诗。在唐代以前,汉朝最为强大,所以唐人做诗都喜欢借汉来比唐,这里也是借汉代的故事来讽刺本朝。寒食三天焚火,本应第四天才可用火。但皇宫里在第三天的黄昏就将传火种的蜡烛赐给了皇帝贵戚。这件小事说明皇帝对贵戚近臣的特别恩宠,但诗人写得很委婉,而且用春城飞花的奇丽景致开头,用东风拂柳的描写自然引出皇官,好似是在称颂皇上的恩典,所以连皇帝都很喜欢。像这样不用一字指斥,就达到讽刺效果的写法,就叫含蓄。我们

5、仔细一琢磨,就能品味到里面暗含的讽刺意味。3、七步诗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后人缩略版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作者背景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四子,沛国谯今某某亳县人,著名诗人。少年时就很有才华,得到曹操的喜爱,因此受到他的哥哥曹丕的猜忌,后来郁郁而死。他的诗语言精练,词采优美,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注词释义釜:古代的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萁:豆秆。漉:过滤。豉:豆豉。用煮熟的大豆发酵后制成,有咸、淡两种,供调味用。古诗今译煮豆子燃烧的是豆秆,过滤豆豉做成了豆浆。豆秆在灶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本是生在同

6、一根上,煎熬我何必这么着急!名句赏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和曹植本是亲兄弟,曹植少年时就很聪明,能出口成章,下笔千言。曹丕当了皇帝以后,怕曹植威胁自己的地位,想迫害曹植,有一次让曹植在七步之内做成一首诗,否如此就把他处死。曹植应声而起,没走到七步就做好了这首诗。曹植把自己比喻成锅里的豆子,把曹丕比喻成锅下面的豆秆。豆子和豆秆本来是生长在同一根上,现在豆秆却在锅下面燃烧,煎熬锅里的豆子,而锅里的豆子无力对抗。曹植用这个比喻,暗指曹丕我与你是亲生兄弟,应该是骨肉情深,真诚相至,但现在却是骨肉相残,表达了内心的悲愤。相传曹丕听了面有惭色。这首诗比喻贴切,用语巧妙,通俗易懂而又含义深长。4、某

7、某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作者背景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某某某某人。贵族出身,曾为唐玄宗侍卫,后来发奋读书,成为有名的诗人。其诗多写田园风物,以古风和五律最受人推崇,风格古淡隽永,后人将他与柳宗元并称为“韦柳。注词释义某某:今某某滁县,诗人曾任州刺史。西涧:某某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独怜:最爱,只爱。春潮:春雨。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横:指随意飘浮。古诗今译涧边丛生的幽草特别让人喜爱,密林中还有黄鹂鸟在婉转啼鸣。带雨的春潮在傍晚来势更湍急,荒郊野渡寂无人影只有船空横。名句赏析“野渡无人舟自横。诗人在某某做官

8、时,最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经常一个人到涧边散步。岸边的绿草、树丛中的黄鹂,所闻所见都赏心悦目,让人流连忘返。一场突如其来的急雨,使春天原来就高涨的涧水更加湍急,渡口的艄公已去避雨,小船被水流冲得横在岸边。一船来说,船渡往对岸的方向是纵,水流的方向是横。船是被拴住的,水流一冲就横在水中了。诗人所用的字句都很平常,但因捕捉到一个特殊的情景,描绘出小船横在水流中的画面。所以格外生动。从前两句的描写来看,诗人的心情很悠闲,但后两句的风景又有点寂寥的感觉。5、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作者背景相传这是北齐人斛律金所唱的敕勒民歌。这首歌原为卑语,后被

9、翻译成汉语。敕勒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在今某某北部和某某南部一带。注词释义川:指平原。敕勒川,大概因敕勒族居住此地而得名。阴山:阴山山脉,起于河套西北。横贯于某某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穹庐:游牧民族所住的圆顶帐篷。即今蒙古包。野:为了押韵,此处也可以按古音读作y。见:同“现, 这里不读jin。古诗今译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中的牛羊。名句赏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一首北齐所唱的民唱,它唱出了草原的辽阔和牛羊的繁盛,唱出了大草原的壮美景色。前两句,写敕勒川的位置。把天比作穹庐

10、,非常贴切,同时又让我们想起游牧民族的圆顶帐篷和他们的生活;后两句,用“天苍苍和“野茫茫形容草原上的所见,给人以无限辽阔的感受。而“风吹草低一句,写出了草原上水草的茂盛和牛羊的肥壮,又把整个画面变成了一幅天人和谐的人文图景,生动异常。语言简练质朴,音调雄壮,风格明朗豪放,雄浑天成,是描写草原风光的千古绝唱。6、塞下曲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作者背景卢纶748-800,唐代诗人。字允言,河中蒲州今某某永济人。“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送别诗、写景诗很有特色。注词释义引弓:拉弓,开弓。平明:清早。白羽:本指箭秆上的羽毛,这里借指箭。没:陷入。指箭射入很深。古诗今译黑暗的林中

11、风吹草动,将军深夜拉动了强弓。黎明时寻找射出的箭,发现它深陷在巨石中。名句赏析“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这是卢纶反映军士生活最有名一首诗。塑造了一位将军的勇猛形象,篇幅极为简短,却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前两句写黑暗的夜晚,林深草密,惊风阵阵。诗中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为将军拉弓射箭的壮举作了铺垫。传说汉代名将李广出猎时,远远看到草丛中的一块大石,以为是一只猛虎,急忙拉弓射去,箭头居然稳稳地扎入石头之中。这里借用李广的故事,来形容将军的勇猛和神力,确实是非常恰当的。全诗语言精练准确,描写生动传神。7、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作者背景 骆宾王约640-684,唐代诗人

12、,婺州义乌今某某义乌人。人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少年时就有诗名,擅长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是“初唐四杰之一。注词释义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项:颈的后部。这里代指脖子。拨:划。古诗今译鹅,高昂着头颈朝着天,唱着歌。白色的羽毛悠悠浮动在绿水上,红色的鹅掌划动着清清的水波。名句赏析据说这首小诗是骆宾王七岁时所作。头一句三个鹅字,写出了孩子们初见鹅时的惊喜。接下来的三句话,写活了鹅的神态。那一群白鹅悠闲地游来,正昂着颈高叫着,像是在谈天,像是在以唱,更像是在向天歌唱。它们在水中游来游去,洁白的身体浮在绿水中,红红的鹅掌向后轻轻拨动着清清的河水,荡起一片涟漪。这是一幅多么轻松、快乐、自由,多么纯真美丽的画面啊

13、!这是孩子们眼中的世界,是他们认识生活的开始,尤如小鸟冲向大自然,多么欢畅。它让我们体会到了童心的童趣,纯洁了我们的心灵。8、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作者背景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某某武康今某某德清人。少年时居蒿山,与韩愈是好朋友。一生穷困,近50岁时才中进士。孟郊写诗以寒苦之音著称,追求奇特的构思和瘦硬的语言风格,多表现下层民众和自己的贫寒生活与遭遇,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注词释义游子:离家远游的人。意恐:担心。寸草:小草。寸草心:此处指游子的心。三春晖:春天的阳光。这里比喻母爱。三春,初春、仲春、暮春,泛指整

14、个春天。晖,阳光。古诗今译慈爱的母亲手中的针线,离家远行人身上的衣服。要远行时密密地缝呵缝,心中担忧儿子迟迟才回。谁说幼小的青草的心意,能报答得了春天的光辉?名句赏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50岁才中进士,当上某某县尉,这样一个小官,完毕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这首诗就写于此时。诗以一个极为平常而又十分典型的生活细节揭示了母爱的伟大:老母牵针引线为临行的儿子缝补衣裳,由于担心儿子长时间不回来,就把针脚缝得非常细密,希望它能结实一点,更结实一点。慈母对儿子的笃爱之情,就这样一针一线地缝进衣服中,随着儿子千里万里。这一平常而充满了骨肉亲情的生活场景,是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的,所以能引起每一个读者的共鸣,引起我们对母亲的种种回忆和依恋。母爱是不期望报答,也是儿女所报答不完的,因为它像三春的阳光对小草的哺育,是无穷无尽的。诗歌画面简洁,语言朴素,而内涵深厚,动人心弦,所以能脍炙人口,千古流传。9、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作者背景贺知章659-7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