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学生习题册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4075582 上传时间:2023-09-21 格式:DOC 页数:82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观经济学》学生习题册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微观经济学》学生习题册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微观经济学》学生习题册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微观经济学》学生习题册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微观经济学》学生习题册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观经济学》学生习题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学生习题册(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一.选择题1. 经济学可定义为()。A. 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B. 消费者如何获取收入;C. 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D. 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2.“资源是稀缺的”是指()。A. 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B. 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 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D. 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光。3. 经济物品是指()。A. 有用的物品; B. 稀缺的物品;C. 用钱购买的物品; D. 有用且稀缺的物品。4. 一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点表示()。A. 通货膨胀;B. 失业或者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C. 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及技术

2、水平降低;D. 社会使用既定的生产资源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组合。5. 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点表示()。A. 通货膨胀; B. 该国资源未被充分利用;C. 该国可被利用的资源减少; D. 该国生产处于最适度的水平。6. 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A. 失业; B. 通货膨胀;C. 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 D. 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物品生产下降。7.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A.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 怎样生产;C. 为谁生产; D. 以上问题均包括。8. 花10元钱理发的机会成本是()。A. 10元钱的其他最好的用途; B. 用来理发的时间的其他最好

3、的用途;C. 给理发师10元钱的价值; D. 10元钱和用来理发的时间的其他最好的用途。9. 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A. 资源配置问题; B. 资源利用问题;C. 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D. 价格理论。10.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是()。A. 研究方法不同; B. 研究对象不同;C. 研究范围不同; D. 上述都是。二.判断题1如果社会不存在稀缺性,也就不会产生经济学。()2稀缺性仅仅是市场经济中所存在的问题。()3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会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4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所以产量是既定的,永远无法增加。()5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

4、题被称为资源利用问题。()6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不同的。()7经济学根据其研究范畴的不同,可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8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9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0.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失灵。()11.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相互补充的。()12.经济学按其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13.实证经济学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经济学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14“物价高一些好还是低好”的命题属于实证经济学问题。(

5、)15规范经济学的结论以研究者的阶级地位和社会伦理观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结论。()三.名词解释1稀缺性 2生产可能性边界 3效率 4机会成本 5均衡四.分析讨论题1试述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2什么是稀缺性?如何理解稀缺的相对性和绝对性?3. 什么是选择?它包括哪些内容?4. 稀缺性同经济学的关系如何?怎样理解经济学是关于稀缺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科学? 5. 稀缺性同经济制度的关系如何?当前世界上解决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问题的经济制度基本有哪两种? 6. 什么是微观经济学?什么是宏观经济学?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7. 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8. 实证分析方法中的假设与理论关系如何

6、?9. 什么是变量?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存量与流量? 10.小王邀请小李参加他的婚礼,小李接受了邀请。下面哪一项是小李参加小王婚礼的机会成本,哪一项不是,并说明理由。(1)小李给小王买了100元的礼物。(2)小李在一周前理发花了10元钱。(3)小李在前往小王家的途中吃午餐用了20元。(4)为了参加婚礼小李放弃了听一次哲学讲座。11.如果经济学家讨论的是“人们的收入差距大一点好些还是小一点好些”的问题,试问这是属于实证经济学问题还是属于规范经济学问题?第一章 绪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 2.B 3.D 4.D 5.B 6.C 7.D 8.D 9.A 10.D二.判断题1.2. 3. 4. 5.

7、 6. 7. 8. 9. 10. 11. 12. 13. 14.15.三.名词解释1稀缺性 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在经济学中,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被称为稀缺性。2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资源被充分利用的条件下所能得到的各种商品组合的轨迹。3效率 一项活动如果在不会使任何人的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再有可能使其中任何一个人的福利提高,则说明这项活动是有效率的。4机会成本 使用一项资源的机会成本是指所放弃的该资源在其他各种用途中可能获得的最大收益。5均衡 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四.

8、分析讨论题1.答: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利用市场机制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理论。所谓资源配置,是指把现有资源用于生产可供人们消费的物品或劳务的过程。由于资源在任何经济社会中都是稀缺的,因而资源最优配置的机制必须决定资源用于何种物品的生产以及如何实现有效率的生产。另外,在资源的所有权既定的条件下,一定的资源将是获得产品的唯一途径。所以,资源配置问题就是决定经济社会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问题,从而构成了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三大基本问题。2.答:稀缺性的相对性是指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所以经济学上所说的稀缺性是指相对的稀缺性,是相对于

9、欲望无限性的有限性。但是,这种稀缺性的存在又是绝对的。这是指,它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 3.答:由于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在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多种可能性组合中,究竟该选择哪一种,即一个国家关于消费品和生产资料这两大部类的生产组合,到底选择哪一点?这就有个选择问题。所谓选择就是如何利用既定的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以便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求。它包括这样三个相关的问题:第一,生产什么物品与生产多少。因为生产资源是稀缺的。目的与达到目的手段之间的矛盾迫使人们必需在各种需要之间权衡比较,有所取舍。同时还必须决定每种产品的产量

10、应各为若干。第二,如何生产,即采用什么生产方法。每种生产要素一般有多种用途,而任一种产品一般也可采用多种生产方法。例如,同一种产品,既可采用多用劳动少用资本的方法,也可采用多用资本少用劳动的生产方法。这里有一个生产效率的问题,即如何组织生产使生产要素能够最有效率地被使用的问题。第三,被生产出来的产品怎样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即经济学所说的收入分配问题。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总是生活于组成一定社会形式的人群之中,所以生产总是社会生产。就是说,社会的人作为劳动的主体,在有目的地作用于劳动的客体自然物质时,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形式下进行劳动的。所以经济分析必然包括生产出来的产品归谁享用以及享用多少的问题

11、。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即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也就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4.答:经济学是为解决稀缺性问题而产生的,因此,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就是由稀缺性而引起的选择问题,即资源配置问题。解决资源的稀缺性问题,人类社会还必须解决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稀缺资源,使之生产出更多的物品。人类社会往往面临这样一种矛盾:一方面资源是稀缺的,另一方面稀缺的资源还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这种情况就是产量没有达到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给定技术条件下一个社会可能实现的最大产量。而且,人类社会为了发展,也不能仅仅满足于达到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水平,而要创造条件,达到资本财

12、货与消费品的更大组合。为什么有时社会生产的资本财货和消费品的组合达不到生产可能性曲线,如何使社会生产的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可能性超出原生产可能线?这是一个由稀缺性引起的另一个问题:资源利用。所谓资源利用就是人类社会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稀缺资源,使之生产出更多的物品。 可见,稀缺性不仅引起了资源配置问题,而且还引起了资源利用问题。正因为如此,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把经济学定义为“关于稀缺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科学”。5.答:尽管各种社会都存在稀缺性,但解决稀缺性的方法并不同。也就是说,在不同的经济制度下,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不同的。当前世界上解决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问题的经济制度基本有两种。一种是

13、市场经济制度,即通过市场上价格的调节来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与为谁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依靠价格的调节与刺激来实现。一种是计划经济制度。即通过中央计划来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依靠计划来实现。当然,在现实中,许多国家的经济制度都是市场与计划不同程度的结合,但这种结合并不是一半对一半,总是以一种经济制度为主,以另一种为辅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市场经济从总体上看比计划经济效率高。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既然稀缺性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具体的经济制度,所以经济学的定义就应该是,研究一定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科学。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

14、与利用的科学。西方经济学是市场经济的经济学。 6.答:现代西方经济学把经济学原理或经济理论,即有关经济问题的知识体系的全部内容,区分为两大组成部分或两大分支学科: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的经济理论。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经济理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在研究对象、解决的问题、中心理论和分析方法上是不同的。微观经济学:(1)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3)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4)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1)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3)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4)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在上述各个方面存在着区别。但它们作为一门科学的一套理论体系或知识体系的两大组成部分,又是密切联系的。首先,它们是整体与整体由已构成的个体之间的关系。两者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补充的。其次,微观经济学与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