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修版历史人教新课标专题1 第3章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化 综合测试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4071281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修版历史人教新课标专题1 第3章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化 综合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修版历史人教新课标专题1 第3章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化 综合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修版历史人教新课标专题1 第3章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化 综合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修版历史人教新课标专题1 第3章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化 综合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修版历史人教新课标专题1 第3章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化 综合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修版历史人教新课标专题1 第3章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化 综合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修版历史人教新课标专题1 第3章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化 综合测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备考精品资料【精校版】第一部分 必修内容 专题一第3章一、选择题1(2014新课标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答案D解析秦朝与西晋法律的差别说明在西晋的时候,养子视同亲子,同样受到儒家伦理道德的约束,说明这一时期儒家伦理道德得到进一步强化。故应选D。2(2014山东13)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答

2、案A解析本题考查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从所给材料分析,孔子兴办私学,不分贵贱招收学生,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也就是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答案为A项。根据所学知识,教育与瓦解宗法分封制没有必然联系,而且,在春秋战国初期,宗法分封制就已经瓦解,排除B项。C项和D项在所给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3(2014新课标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宋明理学,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的能力。A、B两项分别为先秦时期儒学代表孟子和荀子的观点,与题目中的人物“宋明理学

3、家”不符,故排除;宋明理学家在继承孟子“人性本善”的观点基础上认为人的行为仍与“善”存有较大差距,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故排除C项,选择D项。4(2014海南1)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A君主无为而治B强化血缘等级C推行礼乐仁政D实行严刑峻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君上之于民也”说明君主集权,“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说明对人民统治的严苛,属于法家思想,故D项正确。A项属于道家思想,B项材料中没有提及,C项属于儒家思想,均不符合题意。5(2014上海12)“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

4、,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尤其有四体也。”此段文字出自()A孟子B庄子C韩非子D道德经答案A解析从题干的内容来看,应是儒家思想家的主张。孟子是儒家的著作;庄子和道德经是道家的著作;韩非子是法家的著作。故应选A。6(2014南昌)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方镇中说:“唐之所以亡,由方镇之弱,非由方镇之强也。是故封建之弊,强弱吞并,天乎之政教有所不加;郡县之弊,疆场之害苦无已时。欲去两者之弊,使其并行不悖,则沿边之方镇乎!”黄宗羲这段话的主要意图是()A扩大地方权力,限制中央集权B主张郡县制和封建制并用C设方镇以克服郡县制度的弊端D深刻揭露君主专制的弊端答案A解析本

5、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黄宗羲提出“复方镇”,把中央权利下放到方镇,这样可以既限制膨胀的君权,又可以防止割据之害。B、D两项材料无从体现,C项概括不全面,因此选A。7(2014上海9)将黏土上刻成一个个单字,烧硬后用于排版印刷。印完一版,单字可以卸下以备再用。此项技术最早记载于()A史通B农政全书C农书D梦溪笔谈答案D解析题干所描述的是北宋毕昇所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而北宋时期沈括的梦溪笔谈,涉及数学、天文历法、地理、物理、化学等各学科的知识,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就是由这部著作记载下来的。故应选D。8(2014北京13)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

6、。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B九章算术、罗马法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D春秋繁露、理想国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的东西方科技成就。依据所学可知,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时期的成就,日心说、万有引力定律是近代西欧的成就,九章算术、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是东汉时期的成就,罗马法是古代罗马即大秦的成就,春秋繁露是西汉时期的成就,理想国是古希腊柏拉图的著作。故B项符合题意。9(2014天津2)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降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B改进

7、生产工具的意义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答案A解析从材料的含义可知,不管是上古的神农、尧舜,还是后来的殷周,都特别重视农业的发展,这在儒家的经书诗与书中都有体现。这说明重视农业这一思想古今有之,儒家加以继承与发展。B、C两项材料并没有体现,D项只是一个侧面。故应选A。10(2014海南7)明中后期介绍商路、商业信息的书籍大量出现,徽商黄汴的天下水陆路程记载了全国143条水陆交通路线的里程。这说明()A社会经济发展促成知识结构的更新B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C商业类书籍为士子科举的必读书目D商人成为知识的主要生产和传播者答案A解析从“商路、商业信息的书籍”“水陆交通路线”等关于商

8、业的信息说明经济发展促进知识的更新,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印刷技术的信息,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中没有反映科举考试信息,故C项错误;D项说法绝对。11(2014海南3)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王氏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王羲之“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认为是理想的女婿人选,“遂以女妻之”。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女性地位低下B婚姻讲究门第C择婿方式独特D大臣拉帮结派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太尉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家中遍观子弟,以图被选”说明当时婚姻的选择是以门第为标准,故B项正确;A项材料中没有显示;C

9、项不能体现材料主旨;D项没有反映“大臣拉帮结派”的信息。12(2014甘肃天水)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对材料中市民文化“相当细弱”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B君主专制的强化阻碍了“市民文化”的发展C文化专制政策压制了“市民文化”的发展D列强侵略不利于中西方市民文化的交流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清中叶”是1840年以前,这时不存在所谓的列强的侵略,故应选D。二、非选择题13(2014江苏联考)著名汉学家埃狄纳巴拉兹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

10、中国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然而之后中国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的走进近代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此外,宋朝兴修的新的水利工程,大大扩大了水田灌溉面积。据估计,11至12世纪,水稻产量增加了一倍。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

11、心的大城市。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文学则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内藤湖南宋代文化特征材料三宋代的领导地位源于一系列的因素,从技术上的发明、从普遍的教育到对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上一个1000年的中国,是世界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乔纳森斯彭斯新闻周刊材料四蒙古人的入侵形成了对于伟大的中华帝国的沉重打击,这个帝国在当时是全世界最富有和最先进的国家。在蒙古人入侵的前夜,中华文明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它的辉煌顶峰,而由于此次入侵,它却在其历史中经受着彻底的破坏。谢和耐蒙元入侵

12、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表现及原因。(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宋代文学艺术领域的平民趣味。(3)据材料三,并结合具体史实指出宋代领导地位形成的因素。(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的原因。答案(1)表现:“市”打破了时间界限(市坊合一;出现了夜市);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商业城市(或城镇);纸币流通。原因:宋代生产率得到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手工业、农业发展;人口增加)(2)文学: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宋代散曲等。艺术:清明上河图等风俗画是当时画坊亮点。(3)宋代科技发达,活字胶泥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13、等;教育普及,科举制进一步完善;出现了程朱理学等新的哲学流派。(4)政治上仍然是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科技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理学思想后来日益走向僵化;蒙古的入侵打断了这一进程。14(2014海南32)材料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元代著名书法家,为宋太祖后裔。南宋灭亡后,赵孟頫仕元朝,官至一品。现代有书评家评价他的书法“平整、圆润、妍,是元朝一大家,宋以后一人而已。人说他格调不高,是因为他降元。但他的字好,学好不容易”。傅山(16071684)为明末清初人,注重个性宣泄的书法,在历史上有很高的声誉。他在训子帖中说,在二十岁左右时,“于先世所传晋唐楷书法,无所不临(临摹),而不能略肖”,偶然得到赵孟頫的墨迹,“爱其圆转流丽,遂临之”。1644年清朝入主中原后,他拒仕清朝,对赵孟頫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薄其为人,痛恶其书浅俗无骨”,开始临摹颜真卿(唐代著名书法家,在平定叛乱中为国捐躯,被后世视为忠臣)的书法,自叹“腕(指书写习惯)杂矣,不能劲瘦挺拗如先人矣”。摘编自白谦慎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等(1)根据材料,指出傅山对赵孟頫书法艺术评价的前后变化及所持标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傅山对赵孟頫评价的因素。答案(1)变化:前期:圆转流丽;后期:浅俗无骨。标准:前期就书法论书法;后期以气节评价书法。(2)因素:时代变化;抗清情结;个人审美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