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基础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4070908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制造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机械制造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机械制造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机械制造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机械制造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制造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造基础(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械制造复习题1、表示金属材料屈服点的符号是(B)。A、deB、SC、b2、下列可用来作为金属材料塑性好坏的判据的是(B)。A、dbB、叫C、HBS3、检验材料哭钢材和半成品的硬度应采用(A)。A、布氏硬度B、洛氏硬度C、维氏硬度4、HRC硬度测定法中,所用压头是(A)。A、120度金刚石园锥 B、锥面夹角为136度的金刚石正四棱锥体C、硬质合金球5、测试淬火钢件的洛氏硬度所用的压头是(B)。A、淬硬钢球B、金刚石圆锥体C、硬质合金球6、面心立方晶胞中原子数为(B)。A、2B、4C、67、纯铁在850度是晶体形式为(A)。入、体心立方晶体8、面心立方晶体C、密排六方晶体8、铁素体的晶体结构是(

2、A)。入、体心立方晶体8、面心立方晶体C、密排六方晶体9、金属中存在大量位错时,位错可使金属的强度(A)。A、增大B、降低C、不变10、合金固溶强化的根本原因是(B)。A、晶粒变细B、晶格发生畸变C、晶格类型发生了改变11、纯金属结晶时,冷却速度越快,则实际结晶温度将(B)。A、越高B、越低C、没有变化12、液体金属结晶的基本过程是(A)。13、A、边形核边长大 B、先形核后长大 命自发形核和非自发形核金属结晶后晶粒大小取决于结晶时的形核和核长大速度,要细化晶粒须(B)。A、增大形核率与核长大速度B、增大形核率,降低核长大速度C、减少形核率,增大核长大速度14、室温下金属的晶粒越细,则(B)。

3、A、强度越高,塑性越差B、强度越高,塑性越好C、强度越低,塑性越差15、珠光体是一种(D)。A、单相固溶体B、两相固溶体16、C、铁与碳的化合物D、都不对铁碳合金含碳量0.0218%是(工业纯铁),等于0.77%是(C),大于4.3%的是(过共晶白口铁)。A、共晶白口铁B、共晶钢C、共系钢17、在铁碳合金相图中共晶线的温度为(A)。A、1148 度B、727 度C、912 度第一部分答案:BBAAB BAAAB BABBD CA第二部分1、硬度是衡量材料力学性能的一个指标,常见的试验方法有(布氏硬度)、(洛 氏硬度)、(维氏硬度)。2、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静态载荷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

4、)。3、材料在外力去除后不能完全自动恢复而被保留下来的变形称为(塑性)变 形。4、常见金属的晶格类型有(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晶格。5、合金中具有相同(晶体结构)、相同的(化学成分)的均匀部分称为相。6、纯金属的结晶是由(晶核形成)和(晶核长大)两个过程组成的。7、固溶体可分为(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两大类。8、固态合金中的相,按其组元原子的存在方式可分为(固溶体)和(金属化合 物)两大基本类型。9、碳融入阿法-铁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铁素体)。10、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低于)其理论结晶温度,这种想象称为过冷;理论结 晶温度的实际结晶温度之差T称为(过冷度)。11、F

5、e-Fe3C相图反映了钢铁材料的组织随(成分)和(温度)变化的规律,在 工程上为正确选材、用材及制定热加工工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12、当钢中含碳量大于(0.9%)时,二次渗碳体沿晶界析出严重,使钢的脆性增加)、抗拉强度(降低)。13、铁碳合金中,根据含碳量有组织不同进行分类,含碳量Wc(0.0218)%的铁 碳合金称为工业纯铁。含碳量大于工业纯铁而二(2.11)%的铁碳合金称为 钢。第三部分1、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差异是由其化学成分和组织结构决定的。(A)2、机械零件或构件工作时,通常不允许发生塑性变形,所以多以S作为强度设 计的依据。(A)3、一般来说,硬度越高,耐磨性越好,强度也越高。(

6、B)4、某些机械零件在工作过程中即使承受的应力远小于材料的屈服点ss也有可 能发生突然性断裂。(A)5、常见的固态金属一般都是非晶体,其内部原子排列是不规则的。(A)6、晶胞的形状及原子排列规律可以反应出晶体中原子排列的规律。(A)7、金属在结晶时,实际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的现象叫过冷,因此实际温度越低,则过冷度越低。(B)8、金属的晶粒越细,其强度和硬度越高,而塑性和韧性越低。(B)9、金属结晶时,冷却速度越快,则晶粒越细。(A)10、向液体金属加入一些能够促进形核或抑制核长的物质可使晶粒细化。(A)11、金属在结晶时,对液态金属附加振动,可细化晶粒。(A)12、再结晶后的晶粒长大主要取

7、决于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A)13、冷变形金属经再退火后,其强度硬度升高,而塑性韧性则降低。(A)14、冷拉钢丝绳,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是由加工硬化而产生的。(A)15、金属的同素异晶转变过程实质上也是一种结晶过程。(A)16、合金中的固溶体一般来说塑性较好,而金属化合物的硬度较高。(A)17、固溶强化是指因形成固溶体而引起合金强度、硬度升高的现象。(A)18、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都是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合成的机械混合物。(A)19、铁碳合金中的含碳量越高其强度越高。(B)20、碳的质量分数对碳钢力学性能的影响是:随着钢中碳的质量分数的增加,钢的硬度、强度增加,塑性、韧性下降。(B)AABAB

8、ABBAA AAAAA AAABB热处理:1、钢的热处理工艺过程是由以下几个阶段组成的:加热、冷却、保温。2、将亚共析钢加热至(Ac3)以上(3050)度,保温足够时间奥氏体化后,缓慢)冷却(随炉),这种热处理工艺称为完全退火。又称为软化退火。完 全退火只适用与(亚共析)钢,不适用于(过共析)钢。3、将(共析)钢或(过共析)钢加热至(Acl)以上(2030)度,保温后等温 冷却或缓冷的热处理工艺称为球化退火。4、正火是将钢加热到(Ac3)(亚共析钢)或()(过共析钢)以上约(Accm) 度,保温足够时间,然后(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5、根据渗碳体介质的不同,渗碳工艺有(气体)渗碳、(固体)

9、渗碳和(液 体)渗碳三种。渗碳常用于(低碳)成分的碳钢或合金钢,经渗碳后需进行淬火)及(低温回火)热处理。选择题:1、热处理时,一般都要使金属常温组织经加热变成()组织。A、珠光体 B、渗碳体 C、奥氏体 D、莱氏体2、共析钢加热为奥氏体后,冷却时所形成的组织主要决定于()。A、奥氏体冷却时的转变温度 B、奥氏体在加热时均匀化的程度C、奥氏体加热时温度3、钢淬火时获得马氏体是()。A、碳溶于嘎马-Fe中的置换固溶体B、铁与碳的化合物C、碳溶于阿法-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4、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A、碳的质量分数B、转变温度C、临界冷却温度D、转变时间5、共析钢加热到Ac3温度以上时,将发生

10、()。A、铁素体向奥氏体转变B、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C、渗碳体向奥氏体转变6、生产中消除加工硬化的方法是()。A、去应力退火B、再结晶退火C、完全退火7、为改善调质钢的切削加工性,其预先热处理应采用()。A、完全退火B、球化退火C、正火8、正火是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以什么形式冷却的一种热 处理工艺()。A、随炉冷却B、在空气中冷却C、在油水中冷却C、在水中冷却9、含碳量WC=1.2%钢的球化退火加热到()。A、AC3+(3050)度B、AC3+(2030)度C、ACCM+(3050)度10、为改善碳素工具钢的切削加工性,其预先热处理应采用()。A、调质B、球化退火C、正火11、

11、中碳钢为了获得综合机械性能,淬火后应采用()。A、低温回火B、中温回火C、高温回火12、一般说来,淬火时形状简单的碳钢工件应选择()作冷却介质,形状简单 的合金钢工件应选择()作冷却介质。A、机油 B、盐浴 C、水 D、空气13、形状简单的工件淬火应选用()。A、单液淬火8、双液淬火 C、分级淬火 D、复式淬火14、要提高15钢零件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可采用的热处理方法是()。A、正火 B、整体淬火C、表面淬火D、渗碳后淬火+低温回火15、用20CRMNTI钢制造的汽车齿轮,其最终热处理应采用()。A、完全退火 B、淬火 C、渗碳D、渗碳淬火+低温回火16、为了获得使用要求的力学性能,T10钢

12、手工锯条应采用()处理。A、调质 B、正火 C、完全退火D、淬火+低温回火17、热轧弹簧的热处理应采用()。A、淬火后低温回火 B、淬火后中温回火C、淬火后高温回火18、T12钢制造的工具其最终热处理应选用()。A、淬火+低温回火B、淬火+中温回火C、调质D、球化退火19、零件渗碳后,一般需经过()才能达到表面硬度高而且耐磨的目的。A、正火 B、调质 C、淬火+低温回火20、工件渗氮后一般()。A、不需要进行任何热处理 B、需经淬火及低温回火C、需经调质处理21、淬火及低温回火工序一般安在()。A、毛胚生产之后,粗加工之前B、粗加工之后,半精加工之前C、半精加工之后,磨削之前D、难以确定22、在制造45钢轴类零件的工艺路线中,调质处理应安排在()。A、机械加工之前 B、粗加工之前C、将价格之后1、 CACABBCBBBC ACADDCBACAC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