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新文化运动》课本剧剧本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4069985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整理《新文化运动》课本剧剧本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整理《新文化运动》课本剧剧本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整理《新文化运动》课本剧剧本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整理《新文化运动》课本剧剧本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整理《新文化运动》课本剧剧本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整理《新文化运动》课本剧剧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整理《新文化运动》课本剧剧本(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整理新文化运动课本剧剧本历史(8 年级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课本剧剧本人物表主要角色: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由四位男生担纲)甲 乙青年各一(男、女同学各一饰)画外音(一女生朗诵) 参加聚会的青年朋友(全体同学饰) 开场白:(老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举行一个别开生 面的座谈会。座谈会的主题就是“新文化运动”。为此,老师特地给同学们请来了几位最尊贵的客人。让我们以热 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光临。幕启: (扮演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的四位同学上场,全体同学 起立鼓掌欢迎)陈、李、胡、鲁:(站成一排,面向全体同学,以手抚胸,鞠躬 施礼)各位青年朋友,大家好!陈独秀:(上前一步)我是陈

2、独秀,青年杂志也叫新青年 就是我创办的。请各位记住我的大名,谢谢!李大钊:我叫李大钊,欢迎各位青年朋友光临本次聚会。本人由 于宣传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后来被北洋军阀政府杀害,但我永远 和大家在一起。胡适:鄙人姓胡,单名一个“适”字,酷爱文学。新文学形式改 革的初步设想就是我提出来的。鲁迅:我嘛,原名周树人,笔名叫鲁迅,人称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中国文学革命的先驱者之一。李大钊:哈哈,今天我们大家难得一聚,咱们还是讨论讨论新文 化运动进行的情况吧。来,各位请坐下谈。陈、胡、鲁:这个话题甚好!(全体落座)鲁迅:独秀先生,您德高望重,见识广博,论谈精辟。还是您先 谈吧。您可是我们新文化运动的泰山北斗

3、啊。李、胡:对、对,树人兄说得是。陈独秀:好,那我就不谦让了。现在呀,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我 们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各位听说了没有?李大钊:听说了,真是荒诞之至!胡适:我也有所耳闻,这种说法实在是对国家大事无知的表现!鲁迅:(举起右手,食指上指,略带气愤的)我看,这是某些人 别有用心,想破坏我们新文化运动向前发展的谬论!陈独秀:我看,咱们有必要在民众当中澄清一下这个问题。今天, 在我们面前坐了这么多热心新文化运动的青年朋友,我想请他们一起 来讨论关于新文化运动到底是怎样发生的,怎么样?(面向其他三位)李、胡、鲁:好!陈独秀:(站起来,面向全体同学,拱手作礼)各位同道,(双手 摊开)首先,让我们

4、一起来回顾一下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吧。 只有这样,某些人的信口开河才能不攻自破。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 一段和这一段下面的蓝框字。(坐下)(全体同学朗读、完毕) 胡适:(站起身,面向全体同学)现在,我们已经明白了新文化 运动并非是我们几个人凭空造出来的,那么,现在我要问大家:开展 新文化运动有没有必要呢?(全体同学回答:非常有必要!)好,现 在我来考考大家,你们当中有谁知道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青年甲:(举手回答)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陈独秀先生在XXX 创办的青年杂志的诞生。)胡适:非常正确!(落座) 李大钊:(站起身,面向全体同学)各位青年朋友,新文化运动 举起了“德先生”和“赛先

5、生”两面大旗,向着封建专制进行冲击, 可是,你们知道“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吗?(全体同学回答:知道,就是“minzhu”和“科学”)好!回答 得太好了!那么,再过几十上百年,“minzhu”和“科学”会不会过 时呢?(全体同学齐答:不会!)对,我想。在那样一个新的年代, 新的世纪,人们的生活会更离不开“minzhu”和“科学” 了!(落座) 鲁迅:(站起身来,髙举拳头)对,我们要继续髙举“ minzhu” 和“科学”这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我们的主要阵地,向尊 孔复古的逆流猛烈开火,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更加富有生气的思想解放 潮流!(落座)陈独秀:(站起身)现在,我提议:让我们在场

6、的所有同道人士 全体起立髙举起我们的右拳,庄严宣誓我们新文化运动的主旨。来, 全体起立(全体同学起立)陈独秀:“我们宣誓:(全体同学:我们宣誓)提倡minzhu,反对独裁专制;(全体同学:提倡minzhu,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全体同学: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全体同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 对旧文学(全体同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请大家坐下(落 座)。胡适:(面向李大钊)大钊先生,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的国民性,独秀先生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minzhu”和“科学”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

7、黑暗。”您还 有什么新的见解?李大钊:我最近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孔子与宪法的文章。 我特别指出:“孔子是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揭露袁世凯将孔教载入 宪法,是“专制复活之先声”。适之先生,你最近又有什么大作问世?胡适:谈不上什么大作,只是一点心得而已。大钊兄,小弟我刚 刚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另外,为了推动新文学的 大力发展,我很快将推出我的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我主张以 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而且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 大家觉得如何?李大钊:为了新文学的发展,适之先生可谓用心良苦啊! 胡适:您过奖了,大钊兄。陈独秀:不,大钊兄所言极是。鲁迅:适之兄,恕我直言,鄙人以为,你的主

8、张,好倒是好,但是改良色 彩未免太重了点儿,缺乏彻底的革命性.我最近在新青年上发表的 是一篇白话小说,题目是狂人日记,我的创作意图是借狂人之口, 控诉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用“吃人”二字全可概括,号召人 们起来推翻那黑漆漆的吃人社会。李大钊:不错!我看了这篇小说。这是树人兄创作的第一篇白话 小说。这篇小说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这简 直就是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嘛,哈哈各位青年朋友,我建议未看过这篇小说的赶快看一看。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哟!青年乙:我想请教李大钊先生,新文化运动的斗争锋芒直指孔教, 您刚才也强调”孔子是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但我不太明白的是被称 作中国圣人的大

9、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为什么会成为包括窃国大盗袁 世凯在内的历代专制帝王的护符呢?李大钊:这个问题提得好哇!我想它可能代表了在座的许多青年 朋友的思考。客观的讲,孔子对中国的思想发展和教育发展是有重要 贡献的,但是他的思想体系中有很多的封建糟粕。比如什么(边讲边 站起身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三纲五常”之类的儒家伦理学说。“三纲” 是指(继续书写)“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 子、为妻者绝对服从于君、父、夫,不能够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行为。 “五常”指(继续书写)“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君臣、 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关系的行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在很大程度 上也是封建专制式的

10、。因此“三纲五常“被历代封建专制统治者所推 崇,并被当作压制和摧残minzhu、自由,对人民进行愚化、奴化教 育的工具。为实现独裁和专制的袁世凯当然也不例外。所以我说“孔子是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青年乙:谢谢先生赐教。陈独秀:各位同道朋友,现在,俄国工人阶级发动的十月社会主 义革命已经取得了胜利,这对我们中国的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来说真是 新世纪的曙光,我们要抓住这一大好时机,宣传十月革命,宣传社会 主义,大力促进我们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大家以为如何?(全体同学: 好、很好!)李大钊:哈哈,我正在撰写宣传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文章庶 民的胜利,我还要写一篇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这两篇论文是姊 妹篇。我

11、要高声颂扬十月革命,大力宣传十月革命。(激动得站起身, 来回踱步)我要说(高声朗诵)“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部分同学插言:说得好,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陈独秀,鲁迅也站起身)陈独秀:听说大钊先生要在 xxx 创办革命刊物每周评论,这 真是好极了!算我一份。这样我们南有新青年,北有每周评论, 南北呼应,东西辐射,不仅扩大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而且一定会 鼓动更多中国的先进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作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 民,将中国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紧握李大钊的手)鲁迅:(上前一步,搭右手于陈李二人握着的手上)愿我们能够 如愿以偿的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历史使命!胡适:

12、(站起身,右手握拳于右肩右前方)对,还有我们的文学 革命!定型)(全体同学热烈鼓掌)画外音:(一女生高声地有感情朗诵)中国新文化运动有着深远 的历史意义。首先,它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第 二,它启发着人们追求 minzhu 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 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全体同学:(起立朗诵)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当学 习和继承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们那种勇于探索新思想和超前学习的精 神,将 minzhu 和科学的两面大旗举得更高更高!我们作为未来祖国 社会主义建设的参与者,应当学习和继承他们那种敏锐的政治眼光、 为维护祖国的进步,积极创造新事物而不懈奋斗的

13、精神,将我们的祖 国建设成现代化的强大国家!剧终这样一个课本剧的编写成功,得力于师生的共同努力,是老师和 同学的心血结晶。它通过各种不同人物角色的台词,将课文内容有机、 有序、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同学们面前。因此,它倍受同学们珍惜,也 因此,同学们的演出热情高涨。主要“角色”为了入戏,他们在一起 多次讨论、排练人物的声调和神态。全班学生还瞒着老师利用课余时 间进行了一场预演,据说预演还比较成功。由于准备充足,兴趣浓厚, 积极性高,在新文化运动课本剧教学实验的公开课上,同学们很 快就进入了各自的角色状态。课堂上师生之间的配合与学生之间的配 合都非常默契。实验一路顺风,结果大大超出了笔者的预期效果。课

14、 后,听课老师们认为:新文化运动课本剧教学的实验,基本达到 了本文教材所要求的教学目标,为实施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 可资借鉴的个案。从这个个案当中,可以看到不仅本文的教学重点通 过学生表演得到了充分展示,知识点生动化的得到了巩固,而且僵枯 艰深的教学难点也能够变得鲜活起来,且轻而易举的被解决。我们的 很多历史课文都可以采用课本剧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学生也说:“这 样一来,拉近了我们和这些名人、伟人之间的距离,我们对这些历史 人物不仅不再陌生,而且印象深刻。我们熟悉了他们当然就对他们亲 近了,并且对他们油然而生敬佩崇拜之情。总之,我们很喜欢这种形 式的课。”以上,是笔者进行新文化运动教学改革从准备、组织到实验 的基本过程。虽然它得到了与课老师的肯定和学生的欢迎,但是,仔 细推敲仍然觉得在整个的教学过程当中,还是存在不少值得改进的地 方。这里,将它整理出来,目的是抛砖引玉,以期同仁及大方之家的 批评,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共同推动中学历史教学的进一步改革。(原创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