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莱高英德三年级音乐第五课牧童之歌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406727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莱高英德三年级音乐第五课牧童之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石莱高英德三年级音乐第五课牧童之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石莱高英德三年级音乐第五课牧童之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石莱高英德三年级音乐第五课牧童之歌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石莱高英德三年级音乐第五课牧童之歌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石莱高英德三年级音乐第五课牧童之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莱高英德三年级音乐第五课牧童之歌(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课 第五课 牧童之歌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表演剪羊毛和聆听牧童短笛。2. 这两首歌曲为我们塑造了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让我们懂得音乐能成功地塑造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教学重点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歌曲,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复习“附点”节奏及四分休止符的音乐知识。教具准备录音机、多媒体导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1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这是一幅多么淡雅的水墨画。这一情景你能想像吗?音乐如何去表现这一情景?了有利的铺垫二、音乐小练习1、听辩旋律分辨附点节奏特点(1)教师播放两段多媒体,画面走出来一位小男孩。又跑来一匹大马。点击栅栏,屏幕出

2、现两条旋律:(略)启发提问:请同学们仔细听,那一条旋律是表现小男孩走出来的,哪一条是表现大马跑过来的?(2)教师分别弹奏两条旋律,引导学生仔细听辨,讨论后回答。学生答:第一条是表现小男孩走过来的, 第二条是表现大马跑过来的。 进一步讨论:第二条旋律采用的是附点节奏,给人以欢乐的跳跃感。(3)带领学生击拍并演唱旋律二、节奏练习拍击并掌握附点节奏(1)出示节奏(略) 启发学生找出节奏容易拍错的地方。(2)学生讨论并拍击练习(3)启发创编动作表休止附的空拍(拍肩,摊手,捻指)(4)指导学生随着音乐的旋律,以多种形式进行节奏练习。(拍击节奏,竖笛吹奏,模唱旋律,捻指)教学思路:教学中将节奏练习与音乐有

3、机结合,帮助学生解决本课的难重点附点节奏,避免了枯燥的技能练习,又充分发挥音乐是听觉艺术的特点,促使学生在听中做,在做中听,为学唱歌曲做铺垫。三、讲授新课1、播放画面,听歌曲录音,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情绪。2再听一遍。设问:你能从音乐中体验这一情景吗?听完后说说你的想像与感受?3师生讨论对第一乐段的感受4揭题:牧童短笛,对照图形谱哼唱15聆听第二乐段。设问:这段音乐描绘牧童在干什么?在速度上、节奏上与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变化?是什么乐器演奏的?6师生讨论第二乐段提出的两个问题。7完整地听全曲。设问:全曲分几段?为什么?有没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乐段?8再次完整地听全曲,根据你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边聆听边即兴

4、用动作来表演。(动作是无声的,一定要保持教室的安静。使大家能边欣赏边表演。)9完成课本上的涂色块及线条连接的作业。10简单介绍作曲家贺绿汀。11板书澳大利亚牧场的画面。(如能做成有动感的多媒体画面效果更佳,也可让学生从课本的插图中去感悟。)12边看画面边听范唱。设问:歌曲唱些什么内容?这一群牧场上的男女老少在干什么?13再连续听两遍,请大家边听边看歌谱,在听完两遍后,测试一下,谁的记忆最好?哪一位能唱出歌曲中的哪几句?比谁唱出句子多而准确?14在学生试唱的反馈中学会全歌。(学生的反馈可以是歌,也可以是曲,凡是唱歌的,再请学生补曲;是曲者,请学生补歌。)15再聆听一遍范唱。他们的情绪怎样?从你对

5、歌曲的理解中认为用什么速度、什么情绪来演唱更能表达这群牧场上人们的心情。16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全歌。17把歌中的节奏改为唱一唱,比较一下感觉如何?为什么?18再完整地更有感情的唱好歌曲。19分组讨论,为第二部分2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编配伴奏。(打击乐的选择权给学生自己,要完全体现学生的自主性。)20各组展示表演并进行点评,集体表演,教师点评。四、课堂达标五、教学小结 板 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五课三年级第六册第五课 牧童之歌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唱小小羊儿要回家。表演小小羊儿要回家、剪羊毛。2.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教学重点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教学难点在学唱小小羊儿要回家中掌握全音符的

6、时值及延长记号教具准备录音机、多媒体导学过程二次备课一、歌名导入1、设问:谁能来解释一下歌名?小小羊儿为什么要回家?它们的家是怎样的家?2聆听范唱二遍。要求能感受歌曲的内容、速度与情绪。二学唱曲调: (1)听一遍曲调的范唱。要求:边听边看谱,是否发现歌谱上出现一个新的音符。 (2)简单复习已学过的音符。 (3)新授全音符。如果四分音符唱一拍,那么全音符就唱四拍。 (4)学生再听一遍曲调范唱,找出出现几次? (5)跟着钢琴弹奏的曲调轻轻哼唱。教师纠正曲调中的音准及节奏错误。 (6)完整地唱全曲。三学唱歌曲与处理: (1)跟着钢琴轻声地把歌词唱准。纠正错误处。 (2)复习剪羊毛。 (3)师生讨论这

7、两首歌曲演唱的相同点与不同处。 (相同点:题材相同,描述牧场牧羊的内容。不同处:地区风格不同;中国山区与澳大利亚牧场。情景不同:黄昏赶羊群回家与剪羊毛劳动场面。速度、情绪不同;中速、抒情与稍快、活泼。) (4)从对比分析中唱好小小羊儿要回家。 (5)讲解延长记号。结合歌曲的意境,讲述在本歌中的作用。还可让学生想像最后的“嘿”和延长是怎样的情景。 (6)创作歌曲伴奏的节奏型及选择打击乐器。宜采取分组讨论自由结合讨论方法,并进行分别试唱试奏,尊重学生的创作实践活动,给予鼓励。四表演实践。以小组为主或以小组为主邀请外组同学参加。可以选择小小羊儿要回家,也可选择剪羊毛。曲目、队伍确定后,进行适当的排练

8、活动,然后展示表演成果。这一环节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教师积极配合、做好服务,如道具、伴奏等,学生要什么尽量服务好,但不是去“发号施令”、“指责”。6.集体表演,教师学生互评。五、教学小结。板书设计小小羊儿要回家教学反思石莱 高英德第五课三年级第六册第二单元可爱的动物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孤独的牧羊人为我们塑造了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让我们懂得音乐能成功地塑造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2.在曲调接龙活动中,以即兴创作相连接,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教学重点1、掌握歌曲的风格特点:轻快、跳跃、幽默,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2、通过曲调接龙活动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教学难点1、感

9、受小小羊儿要回家与孤独的牧羊人两首歌曲情绪、速度上的变化。更好地体会音乐作品。2、如何以音乐审美中歌曲本身的内在美为中心,融洽音乐、电影、演唱、评价等教学活动为一体,有机达到教学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具准备录音机、多媒体导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1设问:谁看过影片音乐之声?教师可简单介绍一下剧情,(也可放录音doremi歌曲导入)。(有条件找到影碟片VCD,通过多媒体播放一片断,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1设问:谁看过影片音乐之声?教师可简单介绍一下剧情,(也可放录音doremi歌曲导入)。(有条件找到影碟片VCD,通过多媒体播放一片断,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二聆听孤独的牧羊人。1、介绍这一插曲

10、是女教师与孩子们在玩木偶戏时的一首歌曲。2这首歌曲中每隔两小节就出现“来咿噢嘟”这是谁的歌声?再听时,请在“来咿噢嘟”处轻轻地合着拍子拍手。3、介绍这一插曲的风格:影片的故事发生在奥地利,但这是一部美国的音乐剧,所以这首插曲是美国乡村音乐的风格,尤其是“来咿噢嘟”是用假声唱法,这是地道的美国乡村歌曲的演唱特点。4、复听歌曲,可边听边表演。5单元小结:四首作品,一个题材,三个个体,一个群体,地区不一,风格多彩。三、曲调接龙创作游戏游戏规则:头尾相接必需是相同的音高,如:有节奏的一个接一个,中间不能卡着脱节。所以要求接者要注意力集中,并且接好最后一个音即兴脱口而出一句曲调。凡卡着的,接错的,音不准的被淘汰。游戏开始时,可以由教师开始,也可以由学生开始唱头一句,接着就按座位顺序而接。看谁坚持到最后为胜者。初次时不宜太复杂。此游戏在其它单元课中也可穿插进行,以经常锻炼学生的即兴曲调创作的反应,提高他们的音准、节奏等综合能力。四、全班歌舞表演,师生互评。五、教学小结板书设计孤独的牧羊人选自音乐之声教学反思石莱 高英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