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幼儿园师生间的沟通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4059870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幼儿园师生间的沟通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谈幼儿园师生间的沟通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谈幼儿园师生间的沟通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谈幼儿园师生间的沟通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谈幼儿园师生间的沟通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幼儿园师生间的沟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幼儿园师生间的沟通(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幼儿园师生间的沟通随着教育工作者对 健康”认识的日益全面,人们在关注生理健康的 同时,逐步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与提高人的素质之间有密切的联系,那种只重视幼儿生理卫生保健,忽视幼儿心理卫生保键、只重视智力开 发而忽视社会性培养的教育,致使幼儿在身体健壮,智力发展的背后隐 藏着缺乏同情心,情感淡漠,社会适应能力差等问题,而我们所说的健 康是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统一。为此,近年来,我们在寻求促进幼儿 心理健康发展的途径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经过一年多的尝试,我们 发现,良好的师生间沟通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办法之一。一、什么是师生间沟通?沟通有何意义?所谓沟通是指教师与幼儿互相交流,在情感、认

2、识上达成一致的过 程,师生间的沟通是建立 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渠道,随着现代社会经济 的不断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使成人有时忽视了与幼儿进行沟通,忽 视了对幼儿心理需要的满足,以致因父母与孩子缺乏沟通,造成代沟, 教师与幼儿缺乏沟通,造成师生关系的不和谐,因此,成人与幼儿之间 需要沟通,在互相沟通中,得到宽容、理解、支持和尊重。而师生间的 沟通,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加深了师生间的了解,在沟通中,幼儿能够 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尊重,使幼儿有一种被重视感,并有一种充分 的接纳感,感到自己为教师所关心,喜爱,从而得到一种安全的愉快的 情绪体验。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幼儿保持活泼、开朗的情绪, 增强

3、对教师的喜爱和信任,乐于接受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同时,幼儿在 与教师的沟通中,向教师传递他的情绪、情感,使教师能够及时地了解 幼儿的需要,给予适宜的指导与帮助,教师与幼儿能建立起积极的相互 信任、尊重的关系,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二、教师良好的个性,是师生间沟通的保证一般而言,幼儿喜欢和善、耐心、公平,对幼儿有兴趣的教师,不喜 欢严厉、批评责骂、惩罚儿童、脾气坏的教师。热情的教师相对冷漠 的教师更乐于助人。热情与容许对原来成就水平低、缺乏学业动机的 幼儿有良好的影响。因此,作为幼儿教师要利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影响 幼儿。如,我们班上一幼儿,在回答不出计算题时,一本正经地对老师 说:我妈妈说我是吃忘

4、记蛋长大的。”全班幼儿哄堂大笑,这时,教师并 没有取笑他,而是诚恳地对他说:你我只要认真想一想,一定会算出来 的,待会儿,我们再一起学一学好吗?”游戏时,几个能力强的幼儿也充 当起了小老师,耐心地帮助他,终于,使他学会了,他脸上也露出了甜甜 的笑,不再以为自己是天生比别人差。三、满足幼儿的需要是师生间沟通的前题人的需要种类很多,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按需要的指向将其 分为七种,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等, 幼儿是社会的人,因而,幼儿具有一种对于自尊、自重和来自他人的尊 重的需要,要求得到成人的关注,要求自主,要求被赞扬和被认可,要求 负一定的责任。对幼儿被赞扬和被认

5、可需要的适度满足 ,可激发幼儿 的积极情绪,强化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在师生的沟通 中,幼儿感到教师对自己是欣赏的态度,就会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在这个 世界上是有价值,有力量、有能力、有位置、有用处的,乐于与教师进 行情感与认识上的交流。如:一次幼儿在绘画时,一名幼儿将海水画成 了红色,老师看见后,好奇地问:咦,你的海水为什么是红色呀?”幼儿见 教师没有责怪的意思,便大胆地说:傍晚,太阳快下山了,把大海照得红 通通的,海水就变成红了。 ”反之,如果教师采用训斥的态度,强令幼儿 改正,便得不到沟通的机会,无法了解幼儿内心真实的想法。四、师生沟通中应掌握的原则师生沟通过程中,常会因幼儿年龄

6、小,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主动与人 沟通能力差,教师的权威地位等原因阻碍沟通,造成双方沟通的困难或 沟通无法进行下去的情况。因此,教师应掌握一些与幼儿沟通的原 则。1.平等的原则建立人格的平等关系,是师生间沟通的基础,也是幼儿是否愿意、喜 欢和教师沟通的关键。我们成人间的沟通 ,是基于双方人格的平等。而与幼儿沟通时,我们往往会因为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还不懂事 ,更 因为教师的权威地位而忽视这点,以希望、说教的方式来与他们沟通,你应该这样做,而不要 忽视了幼儿作为完整个体的独立性和 自主体,使幼儿感受到来自权威的压力,这些都不利于师生间的沟通。 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创设主动与幼儿沟通的时机

7、 ,放下做 教师的架子,虚心向他们 请教”做几回学生。记得有一次,小朋友们都 在玩游戏,有一个小朋友能对照着小卡片搭直升飞机 ,照像机等物,立 体感很强。教师主动走过去要求他教给老师,他很惊奇,眼睛睁得很大, 仿佛在说:你是老师,怎么不会呢?”明白了他的心理教师说:老师也有 不会的东西,不会就要向别人学。”听了老师的话,他点了点头,很快他 教老师学搭直升飞机,不仅这样,他还乐意教别的小朋友。事后,他充满 自信地对别的小朋友说:老师搭的这个直升飞机,还是我教给她的 呢!第二天一大早,她妈妈就向老师反映小朋友在回家路上,跟她说了 许多在幼儿园里的事情,了解了这个小朋友在幼儿园的情况。接着晨 间活动

8、时,这个小朋友又玩起了昨天的玩具,还等不及地拉着老师的手 告诉老师他的秘密:他最喜欢搭飞机和小汽车,长大了要开汽车。 一件小小的事情,使我们认识到,让幼儿感受老师的平等对待,是开启 他们心灵的钥匙,为今后幼儿与教师主动地沟通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 础。2.尊重的原则尊重的原则体现在教师与幼儿沟通中教师对幼儿所持有的态度,这种态度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师生的沟通的顺利进行。沟通中,教师如持有尊重的态度往往就象催化剂一样,加速师生沟通的进程,并且会激 励幼儿再与教师沟通的欲望,会调动幼儿与教师沟通的积极性。反之, 则会打击幼儿与教师沟通的积极性。在沟通时,我们常常会发现,幼儿 希望老师全神贯注地看着他,有时

9、,他们 怕你看不见,会凑到你的眼前 跟你大声说。三岁后的幼儿,又常常会让成人觉得他们很不听话,经常 出现与成人对抗的情绪,而这些举动的出现,实源于幼儿内心尊重的 需要。这时,教师要注意幼儿的这些心理需要,在与他们沟通时,教师要 以积极地态度来尊重幼儿,认真地倾听他们的诉说,对诉说的内容要做 出积极地反应,点点头、微笑、询问、运用鼓励性的言语,身体的接触 等表示,使幼儿感到与教师交流中有一份被关注、重视的尊重感 ,由此 产生心理的极大满足,使幼儿与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带给幼儿积极愉 快的情绪体验。3接纳的原则接纳的原则是指教师在与幼儿沟通中,对幼儿的情绪及发生的行为问题,不急着作出判断的评价,而

10、米取一种宽容的方式,表示接纳。即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用宽容的态度,在充分理解幼儿的基础上,进行沟 通。这时,幼儿在情感上易于接受教师的启发和劝导,有利于问题的解 决。我班的有个小朋友,性格活泼开朗,走路一跳三蹦,喜欢唱歌跳舞, 可她刚到幼儿园的时候,不象现在这样,总不能和别的小朋友玩在一起 小朋友说她抢玩具,不给大家玩,她马上就钻到桌子底下去,谁也不理 睬。一天上午的桌面游戏才开始,有个不朋友就喊起来了 :老师,李娜 又抢我的玩具了 !我快步走到他们这组,用眼睛寻找她,她在桌子底 下。”一名幼儿批评着李娜说。见此情景,我连忙蹲下去,拉着她的手, 向她表示教师没有怪她 ,并且和她一起玩具。过了一

11、会儿,她对我说:老师,我想玩史梦莹那边的玩具我点点头,一边告诉她,好玩的玩 具大家都想玩,怎么办呢?别人的玩具能抢吗?想一个办法来解决,在这 样宽松的气氛里,我和她讨论了如何与小伙伴进行交往和游戏,如何协调自己和同伴的关系,并且,在以后的活动中,尽量创造机会多让李 娜和小伙伴一起游戏,同伴告她状的声音渐渐减少了 ,李娜脸上的笑 容也越来越多,再也不会钻桌底了,变得越来越活泼、开朗。很多事例 告诉我们,当幼儿在遭遇到冲突或挫折时,他们往往希望寻求成人的同 情和接纳。如成人对孩子表现出接纳,会有效地缓解甚至消除幼儿的 心理紧张和情绪不安,即使在幼儿的所做所为并不合科乎情理的情况 下,教师也要接纳幼

12、儿,等他们情绪的”风雨”过后,再与幼儿细作理论, 这时,幼儿能接受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再与幼儿细作理论,这时,幼儿能 接受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从而有效地保护了幼儿的自尊,更好地解决问 题。4.适时的原则适时的原则是指教师要把握与幼儿沟通的时机。沟通时要注意把 握沟通的时间、地点、考虑幼儿所处的环境 ,以及幼儿的生理状况及 情绪,通过这些,调整与幼儿沟通的内容,积极寻求主动与幼儿沟通的 契机,只有把握了这些,才会使沟通产生事半功倍的成效。例如,幼儿在 专心致志于某一件事,或很入迷地玩游戏时,教师最好不要打扰他,当 他完成了或需要帮助时,你再过去,抓住这样的时机与他沟通,会使沟 通的进程和内容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年来,通过 沟通”这个渠道,让我们有了更公正、更客观地了解幼儿内心世界的机会。同时,也与幼儿建立了彼此互相信任、尊重的情感。为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提 供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