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呐喊》赏析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4059735 上传时间:2023-12-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迅《呐喊》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鲁迅《呐喊》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鲁迅《呐喊》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鲁迅《呐喊》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鲁迅《呐喊》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鲁迅《呐喊》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迅《呐喊》赏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鲁迅呐喊赏析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在呐喊序中,鲁迅谈到他弃医从文的经过和目的。他于1898年到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肄业,第二年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1902年毕业后即由清政府派赴日本留学,1904年进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1906年中止学医,回东京准备从

2、事文艺运动。是一次课堂上看画片的经历使他弃医从文的。他回忆道: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他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鲁迅又谈到他把狂人日记等小说投稿到新青年的经过。他曾问办新青年的朋友:假如一间

3、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那人答道: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于是他便写了狂人日记,此后还陆续推出了另外十余篇。鲁迅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叫醒铁屋中的人,使国人得救。谈到呐喊的名称,他说: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

4、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轻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鲁迅的小说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奠基之作和经典之作,它以无穷的魅力,风行了大半个世纪,至今不衰。这三部小说集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其中呐喊是鲁迅先生自狂人日记后的第二本经典小说集,它是中国的名著。同样也是世界的名著。呐喊收入了鲁迅先生1918-1922年所作的15部小说。后来作者抽出去一部历史小

5、说不周山(后更名为铸剑),遂成现在的14部。这些小说反映了五四前后中国社会被压迫者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以下介绍呐喊的内容。在呐喊自序中,作者回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其中了反应了作者思想发展的过程和从事文艺活动的目的和态度。同时也说明了这些小说的由来和起名的原由。作者从学洋务、学医、走科学救国之路,到推崇文艺,把文艺做为改变国民精神的武器,表现了他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和求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精神历程。本篇对于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理解本集小说的内涵,及意蕴均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在写作上,本篇自序文笔清新老到,周密流畅,震人心魄又引人入胜,读之使人欲罢不能。其语言风格充溢着鲁迅独特的个性,具有极强的艺术魅

6、力。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发表于1918年5月的新青年,作者首次采用了鲁迅这一笔名。本篇塑了一个反封建战士“狂人”的形象。作者通过狂人的叙述,揭露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实质上是一部吃人的历史;披着“仁义道德”外衣的封建家庭制度和封建礼教,其本质是吃人。同时,作者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呼吁人民觉悟起来,推翻封建制度。本篇以鲜明的反封建思想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思想界,文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从而为整个中国新文学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篇在艺术手法上的特色,在新文化运动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作者用写实主义手法描写狂人的多疑敏感、妄想,都符合迫害狂的病态

7、特征。而且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写狂人含义双关的表述。狂人对封建势力作得象征性描绘,将写实的手法和象征的手法结合得天衣无缝。从而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其次是语言性格化。狂从日记使用的是现代文学语言。作者精心构思了一个“语言杂错无伦次”的狂人。语言似杂乱而实敏锐,即符合精神病人的特点,又道出了被压迫者的心声。性格化的语言成功的塑造了貌似狂人而实具象征意义的战士形象。孔乙己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中没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穷困、潦倒、迂腐、麻木的孔乙己,在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摧残下终被封建社会所吞噬。作者抨击了国民精神的麻木和社会对苦难者的漠视,同时对腐朽的封建科举制度进行了尖锐的谴责。本篇的艺术特色在于结

8、构严谨,先是开端,交待了环境和气氛;其次发展,介绍人物;再是高潮,即小说中心提示了社会的冷酷无情。小说经营谋篇,工于匠心。特色之二在于以侧面描写来塑造人物性格。作品用第一人称“我”酒店小伙计耳闻目睹的情况来写孔乙己,他的肖像刻画,对话,经历,都通过“我”的概括叙述来表现,由此塑造的人物,显得真实可信,从而把人物描绘的栩栩如生。小说的语言也极精炼简洁。作者刻画的酒店掌柜,小伙计,短衣裳帮顾客,孩子们,众多人物都是以简练几笔勾画出来,惟妙惟肖。孔乙己结结巴巴地为自己靠不住的清白辩解时,那一句自欺欺人的“窃书不能算偷”,将旧时代知识分子自命清高而又迂腐不堪的形象毕现无余,令人叹服!药是以1907年民

9、主革命英雄秋瑾起义为背景,经过艺术加工和典型创造而写成的。小说描写了革命者流血牺牲而不被理解,他们的鲜血反被做成人血馒头去医治痨病这样一个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悲剧,发人深省的剖析了这一革命之所以不成功的历史原因。本篇独具匠心的采用了双线结构。一条线索写华老栓为儿子治病;华老栓买人血馒头,华小栓吃人血馒头,华大妈上坟;一条线索写夏瑜的革命活动和牺牲。两个悲剧交织起来,形成了一幅悲壮的图景。作者精细的构思,突出体现在采用特殊的反射和暗示的写作手法。用“华”“夏”这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姓氏作为流血者和吃血者的代称,其强烈深远的意蕴极为丰富深长。全篇其实只是写一个革命者牺牲事件的反面,通过一群不觉悟的人的印

10、象及其反映,来反射出革命者的惨烈。夏瑜被杀没有明写,而是从围观人的动作描写中暗示出来;其被杀地点也分明点出为古轩亭口,这正是秋瑾被害的绍兴古轩亭口的暗示提供;其视死如归的精神是通过牢卒和听客们愚妄的反应反射出来的;其坟上的花圈则暗示:他们的同志们仍在坚持斗争。小说末尾以坟头比喻阔人祝寿的馒头,其中的暗示意味就更加深远令人警醒了。小说的全篇笼罩着浓重阴冷的气氛,也是作者为突出人物和主题而成功营造出来的,便吃人血的故事更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呐喊篇目:一件小事 狂人日记 鸭的喜剧 端午节 故乡 孔乙已药 阿Q正传 兔和猫 社戏 风波 头发的故事明天 白光文本速读1、呐喊自序主要回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

11、反映了弃医从文的缘由,同时说明了以“呐喊”命名的缘由及写作小说的动机。鲁迅出生时家境已经衰落,加之父亲生病,小时候的鲁迅就经常往返于当铺与药店的路上:先当了衣服首饰,再踮起脚跟到高高的药柜上抓药,但是父亲还是病故了。鲁迅后来进学堂了解了很多医学知识,联系替父亲抓药的经历也悟得中医的很多骗局,这更激发了鲁迅学医的欲望,他依然赴日本学医,但在一次课堂上,“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鉴赏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这一镜头深深刺痛了鲁迅,他决定弃医

12、从文,认为“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事,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作者以“呐喊”命名,想“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些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们不惮于前驱”。2、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一篇短篇小说,也是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作品的主人公是一个患有迫害狂恐惧症的“狂人”。他有着种种疯子的病症:时时感觉要被人吃掉。作品具体写出了他的病态:遇见赵家的狗,赵贵翁,街上打儿子的女人等等,回家看见家人,送饭的陈老五,给自己看病的医生,甚至听到狼子村佃户的谈话,都觉得他们是要吃掉自己。狂人研究后明白了没有年代的历史“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3、孔乙己作品以第一人称的口吻,以“我”(咸亨酒店

13、的伙计)的所见所闻叙写了没落知识分子孔乙己来酒店喝酒的精彩。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脸色青白,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花白的胡子乱蓬蓬的。长衫又脏又破。经常说些之乎者也话语以示自己是个读书人。但因不善经营,生活很窘困,就偶尔做些偷窃的事。当别人取笑他偷了东西时,他会涨红了脸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一次因偷了丁举人家的东西,被打折了腿后,他盘着两腿,垫着蒲包,用手“走”了过来喝了一次酒。后来“我”就再也没看见过他,也许是死了,没人关心他的结局。4、药小茶馆的掌柜华老栓的独生子华小栓生了痨病,华家夫妇得到一个秘方,人血馒头可以治好痨病。恰好这个秋天的日子,一个叫夏

14、瑜的革命者要被处以死刑。老栓便花钱从刽子手康大叔手里买回了蘸有夏瑜鲜血的馒头,让小栓吃了,小栓最终还是病死了。夏瑜是被他的三伯父告密被捕的。在狱中夏瑜还向管牢阿义宣传革命,却挨了阿义两个巴掌,夏瑜耻笑阿义可怜。康大叔将这个事情讲给在茶馆喝茶的茶客们听,茶客们根本就不理解夏瑜,都觉得夏瑜被打了还说别人可怜,简直是个疯子。第二年清明,夏四奶奶上坟,看见儿子坟上的花圈,以为是夏瑜显灵,可等到最后,只看见一只乌鸦飞向了远方。5、明天单四嫂子的儿子宝儿生病了,她只得掏出节省下来的钱请何小仙看病,何小仙与贾家济世老店暗中勾结,便开了药方让单四嫂子去抓药,宝儿吃下药不见效,还是死去了。红鼻子老拱和蓝皮阿五一

15、直唱着小调,除了想打单四嫂子的主意,绝无同情之心。蓝皮阿五还曾以帮助单四嫂子抱宝儿为借口,乘机占她的便宜。宝儿死了后,很多人都来帮忙,包括看上去很有同情心的王九妈,但实际都乘机大吃了单四嫂子一顿,然后各自回了家。只留下期望梦中能与宝儿相见的单四嫂子6、一件小事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写了知识分子身份的“我”雇用了一人力车夫,车夫无意中碰倒了一老女人,责任大多在对方,但车夫却坚持放下车子,扶起那个老女人,并走向警所。“我”从车夫的行为中深深感到了车夫的伟大及自己的渺小。7、头发的故事小说通过N先生与“我”的对话实际上几乎通篇是N先生的独白。从纪念双十联想到辛亥革命的表面成果剪去辫子,再回忆辫子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曾有多少人因为光着头皮便被社会践踏了一生。然后叙述了自己的经历:出去留学因为图方便剪掉了辫子,招来同学们的厌恶、监督的大怒,甚至要被监督驱逐回国。谁料不久监督也因被人剪了辫子而逃走了。回国后,N先生买了一条假辫子遭来耻笑,甚至被冠以杀头的罪名,后来因革命党的造反才暂得安身,再后来革命党带来了大规模的剪辫子运动,自己终不再被人辱骂。8、风波在江南水乡,发生了围绕辫子去留的一场风波。封建遗老赵七爷听说皇帝又坐龙庭了,把头上盘着的辫子放下来,到七斤家逼门示威。七斤以撑船为生,辛亥革命时进程被革掉了辫子,但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