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编录及钻探注意事项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4057802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野外编录及钻探注意事项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野外编录及钻探注意事项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野外编录及钻探注意事项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野外编录及钻探注意事项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野外编录及钻探注意事项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野外编录及钻探注意事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野外编录及钻探注意事项(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录必备王永强整理提供第一章 粘性土 粘性土分为粉质粘土和粘土一、粉质粘土定义: 塑性指数大于 10且小于或等于 17 的土应定名为粉质粘土, 肉眼观 察,细土中有砂粒,干时不坚硬,用锤可打成细土粒,湿时有塑性有粘结力,能搓成0 0.5-2mm 的土条,长度较小,用手搓、捻感觉有少量细颗粒,稍有粘滞感觉。二、粘土定义:塑性指数大于17 的土定为粘土,肉眼观察较细腻,一般无砂粒,干时很坚硬,用锤可打成碎块,湿时塑性粘性大,土团压成饼时,边部不裂,能搓成0 =0.5mm 的土条,长度不少于手掌,用手搓捻有滑润感觉,当水分较大时,极为粘手,感觉不到有颗粒存在。三、描述内容: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

2、应、摇震反应、结构及层理特征1、颜色:主色在后,次色在前。2、状态: 坚硬:干而坚硬,很难掰成块。 硬塑:用力捏先裂成块后显柔性,手捏感觉干,不易变形,手按无指印。 可塑:手捏似橡皮有柔性,手按有指印。 软塑:手捏很软,易变形,土块掰时似橡皮,用力不大就能按成坑。 流塑:土柱不能直立,自行变形。3、包含物:贝壳、铁锰结核、高岭土姜结石等。4、光泽反应:用取土力切开土块,视其光滑程度分为 切面粗造为无光泽。 切面略粗造(稍光滑)为稍有光泽。 切面光滑为有光泽。5、 摇震反应: 试验对应将软塑 流动的小土块或土球, 放在手掌中反复摇晃, 并以另一手掌 振击此手掌,土中自由水将渗出,球面呈现光泽。用

3、手指捏土球,放松后水又被吸入,光泽 消失,根据土球渗水和吸水反应快慢可区分为: 立即渗水及吸水者为反应迅速。 渗水及吸水中等者为反应中等。 渗水和吸水慢及不渗,不吸者为反应慢或无反应。6、 韧性试验: 将含水率略在于塑性的土块在手中揉捏均匀,然后在手掌中搓成直径 3mm 的 土条,再揉成土团,根据再次搓条的可能性,可分为: 能揉成土团,再搓成条,捏而不碎者为韧性高 可再揉成团,捏而不碎者为韧性中等 勉强或不能再揉成团,稍捏或不捏即碎者为韧性差7、干强度:试验时将一小块土捏成小土团,风干后用手指捏碎,根据用力大小区分为 很难或用力才能捏碎或掰断者为干强度高 稍用力即可捏碎或掰断者为干强度中等 易

4、于捏碎和捻成粉未者为干强度低8、 结构及层理特征:对同一土层中相间呈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3 时, 宜定为“互层”;厚度比为 1/101/3时,宜定为“夹层” ;厚度比小于 1/10的土层,且多次 出现时,宜定为“夹薄层” 。9、对具有互层、夹层、夹薄层特征的土,尚应描述各层的厚度和层理特征。表7.12粘性土状态的分类液性指数状态Il 1流塑粉土一、 定义:粒径大于 0.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 10的土应定名为粉土。肉眼观察绝大部分是粉粒,砂粒少,干时土块结合不够坚固,微力即散成粉末,湿时有流动性,土球经振动可成饼状,在手中可捏成团,能搓

5、成0 3mm的短土条。用手搓捻无粘滞感觉,较粗糙,大部分是粉末。二、描述内容:颜色、包含物、湿度、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层理特征1、颜色:主色在后,次色在前。2、 包含物:云母、贝壳、石英、氧化铁浸染条纹(带)、高岭土条纹(团块)等。3、湿度:分稍湿、湿、很湿。 稍湿:土扰动后不易握成团,一摇即散。 湿:土扰动后能握成团,摇动时土表面稍出水,手中有湿印,用手捏水即吸回。 很湿:水位以下,用手摇动时有水流出,土体塌流成扁圆形。4、层理特征:层厚及夹层情况 ,对同一土层中相间呈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3时,宜定为“互层”;厚度比为1/101/3时,宜定为“夹层”;厚度比小于1/10的土

6、层, 且多次出现时,宜定为“夹薄层”。表7.10粉土密实度的分类孔隙比 e密实度ev 0.75密实0.75W ew 0.90中密e 0.9稍密注:当有经验时,也可用原位测试或其他方法划分粉土的密实度。表7.11粉土湿度的分类含水量 w湿度w v 20稍湿20w ww 30湿w 30很湿粘性土、粉土按塑性指数的分类及野外鉴定鉴定方法分类粉质黏土塑性指数(Ip)lp1710Ip W 17Ip w 10湿润时用刀切切面非常光滑,刀刃有粘腻的阻 力稍有光滑面,切面规 则无光滑面,切面比较粗糙用手捻摸时的感觉湿土用手捻摸有滑腻感,当水分 较大时极易粘手,感觉不到有颗 粒的存在仔细捻摸感觉到有少 量细颗粒

7、,稍有滑腻 感,有粘滞感感觉有细颗粒存在或感 觉粗糙,有轻微粘滞感或 无粘滞感粘着程度湿土极易粘着物体(包括金属与 玻璃),干燥后不易剥去,用水反 复冲洗才能去掉能粘着物体,干燥后 较易剥掉一般不粘着物体,干燥后 一碰就掉湿土搓条情况能搓成小于0.5mm的土条(长度 不短于手掌),手持一端不致断裂能搓成0.52mm的土条能搓成23mmt勺土条干土性质(干强度)坚硬,类似陶土碎片,用锤击放 可打碎,不易击成粉末用锤易击碎,用手难 捏碎用手很易捏碎摇振反应无无摇振后形状易改变,析 水,静置一段时间,表面 析出的水消失粘性土、粉土天然状态的野外鉴定状态 液性指数土类坚硬硬塑可塑软塑流塑 IL W 0

8、0IL W 0.250.25 IL W 0.750.751.0黏土、 粉质黏土干而坚实 掰不成块不易变形,用 力可掰成块能捏成任意形状柔软,极易捏成任 意形状,手按钻头 内土易如一指土柱自行坍塌,不 冃能直立粉土(粘质粉土砂质粉土)不易变形,用 力捏即成碎 块同上捏极易变形,轻摇 即成饼状水能自由渗出,土 呈流动状态塑性极低,:接近粉砂的土,一般可不描述状态土的描述等级摇振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粉土迅速、中等无光泽反应低低粘性土无光滑、稍有光泽高、中等高、中等第三章 砂 土一、定义: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 50%,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 超过总质量50%的土、应定名为

9、砂土,肉眼观察绝大部分是砂粒,干时松散,湿时无塑性,搓不成条,用水搓捻时感觉砂粒,无滑润感觉。二、描述内容:砂土应描述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粘粒含量、湿度、密实 度等、层理特征。1颜色:主要颜色在后,次要颜色在前,如黄褐、青灰等。2、矿物组成:砂土主要矿物组成:石英、云母、长石等。3、颗粒级配: 砾砂:粒径大于 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 25%-50% ; 粗砂:粒径大于 0.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 ; 中砂: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 50% ; 细砂:粒径大于 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 85% ; 粉砂:粒径大于 0.075mm的颗粒质

10、量超过总质量的 50%。4、颗粒形状:描述颗粒的磨圆度。5、粘粒含量:所含粘性土占总质量的百分比。6、湿度:稍湿、很湿、饱和 稍湿:呈松散状,用手握时感到湿、凉,放在纸上不会浸湿,加水时吸收很快。 很湿:可以勉强握成团,放在手上有湿感、水印,放在纸上浸湿很快,加水时吸收很慢。 饱和:钻头上有水,放在手掌上水自由渗出。7、 密实度:砂土的密实度应根据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实测值N划分为密实、中密、稍密和 松散,并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标准贯入锤击数N密实度标准贯入锤击数N密实度N 10松散15N 30中密10N 30密实砂土的野外鉴定鉴定特征砾砂粗砂中砂细砂粉砂颗粒粗细约有1/4以 上颗粒比养 麦或高粱

11、米(2mm 大有一半以上 颗粒比小米粒(0.5mm)大有一半以上颗 粒与砂糖或白 菜籽(0.25mn) 近似大部分颗粒与粗玉 米粉(0.1mm)近 似大部分颗粒与 小米粉近似干燥时状态颗粒完全分 散颗粒完全分 散,个别胶结颗粒基本分散, 部分胶结,胶结 部分一碰就散颗粒大部分分散, 少量胶结,胶结部 分稍碰即散颗粒少部分分 散,大部分胶 结,(稍压即散)湿润时用手拍后的状态表面偶尔有水 印表面有显著翻 浆现象表面无变化表面无变化表面有水印(翻浆)粘着程度无粘着感无粘着感无粘着感偶有轻微粘着感有轻微粘着感砂土的湿度鉴定湿度饱和度Sr鉴定特征稍湿Sr w 0.5稍有潮湿感,加水时砂样吸水很快湿0.

12、50.8水能自由渗出或轻微摇动即可产生析水现象,加水时砂样基本不吸水第四章碎石土一、定义: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 50%的土,应定名为碎石土,并按下表进一步分类; 碎石土分类土的名称颗粒形状颗粒级配漂石圆形及亚圆形为主粒径大于200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 50%块石棱角形为主卵石圆形及亚圆形为主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 50%碎石棱角形为主圆砾圆形及亚圆形为主粒径大于2mm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 50%角砾棱角形为主二、描述内容: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充填物性质和 充填程度、密实性、层理特征。1、颗粒级配:不同粒径碎石占总质量的百分比 漂石、块

13、石、粒径大于 200mm超过总质量的50% ; 卵石、碎石、粒径大于 20mm小于200mm超过总质量的 50% ; 圆砾、角砾、粒径大于 2mm小于20mm超过总质量的50%。2、颗粒形状 块石、碎石、角砾:以棱角形为主。 漂石、卵石、圆砾:以圆形及亚圆形为主。3、颗粒排列:颗粒间排列、接触方式。4、母岩成分: 岩浆岩:代表性岩石 玄武岩花岗岩、流纹岩、辉绿岩等; 沉积岩:代表岩石泥岩、砂岩、页岩、灰岩、砾岩等; 变质岩:代表岩石千枚岩、板岩、片麻岩等。5、风化程度: 未风化:岩质新鲜,偶见风化痕迹; 微风化:结构基本未变,仅节理面有渲染或略有变色,有少量风化裂隙,用手锤不易击 碎; 中等风化:结构部分破坏,沿节里有次生矿物,风化裂隙发育,岩体被切割成岩块,用 镐难挖,用手锤易击碎,岩芯钻方可钻进; 强风化: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风化裂隙很发育,岩体破碎,用镐可挖,手可折断,干钻不易钻进; 残积土:组织结构全部破坏,已风化成土状,锹镐易挖掘,干钻易钻进,具可塑性。6、充填物性质和充填程度:当充填物为粘性土、粉土、砂土充填应按充填物性质分别描述 颜色、状态、密实度、湿度等。7、密实性 按N63.5分类;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N63.5密实度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N63.5密实度N63.5 5松散10N63.5 20中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