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小石潭教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4052280 上传时间:2024-02-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小石潭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交小石潭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交小石潭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交小石潭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交小石潭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小石潭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石潭记详案新乡市第十中学 杜天颖学习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词类活用,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寂凄苦的心境;4、背诵课文。教学时数: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我国古代的山水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柳宗元的一篇山水游记小石潭记(教师板书课题、作者)二、朗读课文:1.“欲读懂,先读通”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如遇到生字请参看大屏幕。(ppt)2.生自由读3.谁能给大家试读一遍呢? 挑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看有没有读准字音。4.师点评三、疏通文意:1

2、.小石潭看似普通,但小石潭记却成为经典之作,下面让我们在疏通文意中走进小石潭去发现它、感受它。请同学们两两结合,一人读原文,一人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如遇到疑问,请举手质疑。2.生活动3分钟,师解疑。3.在同学们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检测一下学习的效果,请看大屏幕(ppt)。解释句中加点字。水尤清冽 冽(寒冷)皆若空游无所依 依(依托)怡然不动 怡然(愣住的样子)四面竹树环合 环合(环绕合抱)我们学习文言文,必须要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2解释句中加点字。 全石以为底(介词,用) 以 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译) 以其境过清(介词,因为) 全石以为底(动词,作为) 为 为坻为屿为看为岩(动词,成为)

3、谭西南而望(连词,表修饰) 而 乃记之而去(连词,表承接) 隶而从者(连词,表并列) “而”在文言文中主要作连词,它连接的前后两部分,如“潭西南而望”是向潭西南方向望去,前一部分修饰后一部分,“而”在这里就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乃记之而去”是于是记录下来就离开了,“而”连接的前后两部分动作有先后之分,“而”就是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隶而从者”,“隶”和“从”都是跟随的意思,“而”连接的前后两部分是表示并列关系。 这就是我们需要积累的另一种文言现象一词多义。(3)请看下一张:(ppt)先解释加点的字,然后翻译句子。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名词作状语。 斗:像北斗星那样。 蛇:像蛇那样。 凄神寒骨悄

4、怆幽邃。形容词使动用法。 凄:使凄凉。 寒:使寒冷。 这些是我们在学习文言文中需要特别掌握的一种现象词类活用。4.小结:下面让我们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再次大声齐读课文,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四、赏析课文(ppt)1.通过以上环节,我们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柳宗元灵动的笔下究竟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怎样的小石潭呢?请同学们用“这是一个_的小石潭,从_语句可以看出”的句式来说话,并简要分析。老师示例:(ppt)这是一个竹树茂盛的小石潭,从文中“四面竹树环合”的语句中可以看出,“环合”是环绕合拢的意思,直接写出树的茂盛。生发言:竹树茂盛:“青树翠蔓,蒙落摇缀,参差不齐”从形、色、动态、静态方面体现树的茂

5、盛。环境清幽:“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环合、寂寥”体现出环境的清幽。潭石奇特:“潭石以为底”体现多。 “为坻为岩”体现石头的形态各异。潭水清澈:“清冽”直接表现水的清澈。 第二段写鱼。借鱼写水,运用侧面描写,衬托水的清澈。鱼儿欢快:“怡然”“俶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表现鱼的欢快。 “似于游者想乐”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突出鱼儿的欢快、愉悦之情。溪岸曲折: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岸势犬牙差互” “斗折”、“蛇行”、“犬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体现溪水、溪岸的曲折、蜿蜒。水声悦耳:“如鸣佩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水声的悦耳动听。 2.小结:(完成板书)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了解到小石潭的特点是树茂、

6、水清、鱼欢、岸曲、石奇。同时也学到了运用侧面描写和动静结合的方法来描写景物。五、品味情感。1.小石潭清澈的水,奇异的石,欢快的鱼,无不蕴含作者丰富的情感。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快速找出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或句子。(ppt)2.生活动,展示:“心乐之” -作者发现小石潭的欢喜。“似于游者相乐” -“一切景语皆情语”鱼儿的欢乐其实就是观鱼者的快乐。“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凄”“寒”“悄怆”表明作者内心深处的孤寂与痛苦。3小结:通过大家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游小石潭时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有乐又有忧,作者的情感为什么会变化呢?请同学们结合写作背景来理解。(ppt)4.学生读写作背景:柳宗元不仅才华

7、横溢,还拥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希望通过改革来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集团,改革失败后,自己遭贬,好友被杀,母亲、妻子相继去世,皇帝又下令不许他调移升迁。司马还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职,他满腔热忱化为乌有。为了排遣胸中的抑郁,愤懑,他经常徜徉于山水之间来寻求精神上的寄托。5.生交流,发言。6.师总结:柳宗元被贬之初并不消沉,而是“居闲益自刻苦”。但是他没有想到,这一贬就是十年, 以至于到去世也无重新振作之日。这不正像自己眼前的小石潭吗?虽然有奇异的美景,可是多年以来,却隐匿于僻壤之地,久久不被人发现。而如今小石潭的美得到人们的承认,自己还被贬在这荒远之地。此情此景,怎不让人心中黯

8、然神伤。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柳宗元初见小潭美景时的一点欢乐,早已被心中的压抑所占据,所以才会产生“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的结果。这篇山水游记,作者不单纯写景,而是将自己的内心活动,寄寓山水之中,恰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柳宗元对山水有深切的观察体会,并创造出新的境界。这就是“即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7.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文章前四段。8.文章到此就可以结束了,但作者却又写了第五段,交代同游的人,这是不是多余的呢?很多资料都认为这是游记的一种常见式,但老师通过读书发现“永州八记”中只有本文在篇末交代同游者。你能结合自己读书的感受,谈谈它的作用吗?9.生讨论,交流10.小结:这篇文章记录了作者充满矛盾的心理历程,折射出孤寂凄苦的特殊心境,由于这种特殊心境的制约,作者无心关注同游者,即使有伴相陪,也仍感到孤独,所以篇末才交代同游者。可见本文布局别具匠心,更能体现作者内心忧愁之深、之重。让我们时隔千年阅读时,仍能感慨良深。六、当堂背诵。(ppt)这节课,我们不仅领略了柳宗元笔下小石潭奇特的景致,也感受到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寂凄苦之情。学习一篇好的文章,我们还应把美的文字映入脑海,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来背诵,看谁背得快,背得多。 板书设计: 竹树茂盛 小石潭记 潭水清澈 柳宗元 潭石奇特 乐忧 鱼儿欢悦 溪岸曲折 环境清幽- 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