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至两汉的美学思想和设计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4046840 上传时间:2023-10-1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0.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秦至两汉的美学思想和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先秦至两汉的美学思想和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先秦至两汉的美学思想和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先秦至两汉的美学思想和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先秦至两汉的美学思想和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先秦至两汉的美学思想和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秦至两汉的美学思想和设计(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2 先秦至两汉的美学思想和设计理论上较为突出的成就是设计典籍考工记的出现美学方面,理性精神显著高涨,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以及墨、法等各不同派别的意识形态渗透到美学思想中产生了不同的审美主张。孔子要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避免粗野或浮夸老子更加抽象的提出了“有”与“无”, “利”与“用”之间的关系。庄子也赞成老子的“无为”,反对装饰、雕琢,崇尚返朴归真的艺术原则墨子进一步强调了实用功能,反对浪费侈靡。韩非子也是先强调事物的实用性,然后再谈美和装饰。两汉,政治、思想、经济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时的美学先后分成了两个阶段,即汉初推崇“无为”的道家美学和汉武帝以后 “独尊儒术

2、”的儒家美学。儒家思想自汉确立成为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夏商周时期是青铜器的时代,根据使用范围的不同,可以把青铜器分为实用器皿和礼器两大类型,借用郭沫若先生的说法,青铜器先后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人化 神化 礼化人化( 1) 考工记考工记是我国最早的工艺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科技文献,成书于春秋末期(公元前770前 476年) 。“阴阳五行”的道器统一观“天人合一” “天时地气” “材美工巧”“制器尚象”墨经是中国科技史上的瑰宝墨经中对设计行业提出一种评判标准,“兼相爱,交相利”,即重功能设计、反对无谓的装饰,追求 “器完而不饰”为评判标准以及“质真而素朴”的设计审美意趣魏晋南北朝至宋代漫长的阶段

3、是中国设计美学逐步繁荣的阶段,各个朝代的审美观念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魏晋时期的简约、超俗之美;唐代则的华丽之美; 宋代的艺术与设计体现了平淡的理性审美风格,这些艺术观念的形成与当时的思想文化和美学观念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一时期玄学的兴起、道教的发展以及佛教的传播,使艺术上呈现出明显的宗教色彩。老庄美学大兴,老子 、 庄子 、 周易构成了魏晋玄学的主体,玄学的核心是企图从哲学本体论上去探求人生的价值和理想,代表人物是“竹林七贤 ”;文艺方面:美学观念有巨大转变,庄学复萌并增加了人间情调,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也联系起来。顾恺之(约346名勺407)的 以形写神”南齐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六法论,即“

4、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等创作原则南齐王僧虔(426485)在书法理论方面 有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的说法,都明显地反映出当时人物品藻的影响。陆机文赋提出了“物感 ”说刘勰文心雕龙中提出了“神与物游 ”、 “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 “山沓水匝,树杂云合,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春日迟迟,秋风飒飒。情往似赠,兴来如答。”1.1.2 唐代的华丽之美唐代美学主要围绕审美意象、审美创造、审美欣赏三个方面进行,积累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在审美意象方面,“意象 ”与 “气 ”连了起来,如“同自然之妙有”这在唐代书法和水墨山水画中都有所体现,特别

5、是水墨山水画的盛行具有代表性的工艺品是陶器工艺唐三彩,从目前出土的唐三彩来看,它始于唐高宗时,盛于开元盛世,天宝以后逐渐衰落。盛唐三彩产量大,质量高,三彩俑生动传神,釉色自然垂流,互相渗化,色彩绚丽,呈朦胧之美,艺术水平很高。唐三彩是在综合东汉以来的绿釉和黄釉陶的基础上,又引进波斯蓝釉技术创烧而成的。再如家具,进入隋唐垂足而坐成为一种趋势,高型家具迅速发展,并出现了新式高型家具的完整组合。典型的高型家具,如椅、凳、桌等,在上层社会中非常流行。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唐代家具的装饰风格摆脱了以往的古拙,取而代之的是华丽润妍、丰满端庄的风格。一、高型座具的广泛出现二、高型桌案的应运而生三:床和塌的不断

6、演变至五代时,家具造型崇尚简洁无华,朴实大方。这种朴素的内在美取代了唐代家具刻意追求繁缛修饰的倾向,为宋式家具风格的形成树立了典范。值得一提的是唐代柳宗元的梓人传文章中指出工艺创作中总体设计的运用准则是:先“规矩绳墨以定制”,后 “善运众工不伐艺”。1.1.3 宋代的平淡风格宋代美学的总体特点是面向现实人生,高度重视生活情趣,任情感自然地流露和表现,鄙视宫廷艺术的富丽堂皇、雕琢伪饰。宋代美学大体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提倡“平淡天然的美”,以欧阳修、苏轼、严羽为代表;一派是提倡客体化的、具有伦理道德性质的“理”,以邵雍、程颢、程颐、朱熹等哲学家为代表。宋代文人美学的纯朴淡雅追求对宋代瓷器产生了相当大

7、的影响。宋瓷, 不单单只是盛东西的物件,而是上升到精神层面的一种文化。宋时主要窑口分为“六大窑系”,即北方的定窑系、钧窑系、耀州窑系、磁州窑系和南方的龙泉青瓷窑系、景德镇青白瓷窑系哥窑传世作品不少,其胎因含铁份较多而呈黑灰等色,口沿处则呈褐黄色,因而被誉为“紫口铁足”。哥窑瓷器釉层厚,因此釉面上大小不一的冰裂纹开片成为其显著的特色之一磁州窑是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唐宋时期除白瓷外,还兼烧黑瓷、花瓷、青瓷等,其装饰主要是白釉划花,剔花和白地黑花钧窑属于北方青瓷系统,但与其它青瓷不同的是其釉不是透明的而是非透明的乳浊釉,大多近于蓝色,较深的称作天蓝淡的称为天青或“月白”。釉中闪烁着莹光般的幽雅光

8、泽,釉色之美登峰造极青花瓷器的创烧成功,是陶瓷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转变,将中国书画艺术从纸帛的 平面上转移到立体的器物上来,成为一种新的视觉欣赏形式,新的艺术载体。沈括的梦溪笔谈2.3 明清美学与设计明清时代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时期:一方面明代美学家对审美意象作了进一步的探讨。一方面也冲击了当时的教条主义美学和复古主义美学。在明代的设计作品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家具设计。形成了富有鲜明民族风格的 “明式”家具。 明代家具在继承宋代家具传统的基础上,发扬光大,推陈出新,不仅种类齐全,款式繁多,而且在设计上充分利用材料本身的色泽和纹理,比例适度,线条流畅,装饰线脚简练细致,朴实无华。实现了形式与功能的完美

9、统一,鲜明的明代家具风格,把中国古代家具设计推向了顶峰。在著作方面计成的园冶2.4 综论中国传统美学在设计上的折射2.4.1 中国设计美学的思想来源儒家“中和之美”的美学思想道家美学思想佛教美学思想儒家思想是我国古代哲学的主流思想,其 “中和之美”则是我国古代设计美学的核心。在儒家美学思想对中国设计美学思想的影响中,最为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玉器 ”。儒家思想赋予玉以“君子比德于玉”的内涵青铜器时代,制器尚像2. 道家美学思想对设计美学的影响在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发展中,道家是与儒家美学相对立的流派。道家哲学和美学的创始人是老子和庄子及其学派。其思想建立在关于“道 ”的理论基础之上。道家认为美在于超

10、功利的自然无为。最具代表的是“涤除玄鉴 ”、 “心斋 ”、“ 坐忘 ” 观点是建立审美前提和结果,这一核心范畴被引入绘画领域,尤其是山水画当中,深刻影响着中国古典绘画艺术,也潜移默化影响了中国平面设计的版式构成。魏晋南北朝时期,老、庄之学大兴,无论在诗歌领域,还是在书画领域都纷纷地倾向于“师法自然 ”, “表现性情”审美追求,以通向对“道 ”的观照和把握。从而在艺术中把自然当作至美、至真的对象来加以描述和表现。道教名山-武当山3. 佛教美学思想对中国设计美学的影响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的思想意识领域有重要影响。佛教之所以能在中国发展的原因在于它能够溶入本土,与儒道两家相互交融。佛教建筑设计印度佛寺院

11、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精舍式,一是支提式。先后传入了我国。受儒家实用理性的影响,传入中国的佛教建筑很快被中国同化,特别是“精舍式 ” ,与我国传统的宫殿建筑形式相结合,成为具有中国建筑风格的佛教建筑。4. 4.2中国传统设计美学观念的具体体现1. 中国传统设计中的“ 精气神 ”明代椅子造型上产生的形式感的力是向上的,这符合中国人常说的“坐如弓,站如松” 的坐姿美要求,这与坐在明代太师椅上感觉相互吻合。西方的沙发,力是向下的,所以人们在其上的感受是向下的力,当然其坐姿是自由、散漫的,因此是一种休闲、自由的精神状态。中国的建筑也具有这种“精气神 ”, 其布局和样式给人以长在地上的感觉, 装饰元素也有

12、丰富的典故和吉祥意义,所以体现出与西方建筑不一样的视觉感受,中国的建筑注重建筑和自然的关系,西方建筑则更注重形与形之间的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协调、变化与统一等客观艺术规律。2. 中国设计中的“意 ”与 “象 ”中国设计美讲究形外之形、象外之象,这说明中国设计对设计实体以外的意向的表现也是设计内容的一部分。3. 中国设计美学中的“和 ”与 “合 ”不论是中国儒家美学中的“和 ”,还是道家美学中的“道 ”,都体现着中华民族对 “天人合一 ”的崇高艺术美的追求和独特审美标准的集中体现。传统哲学和艺术中的直觉方法讲“体物 ”, 因此从不脱离人谈造物,也从不把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孤立地分开而“就物论物 ”。

13、 从而避免了物质与精神 的对立从而做到和谐统一,这正是中国造物观的精神之所在。从平面设计的角度上讲, “审曲面势”与我国适合纹样的表现有相似之处。第 3 讲 西方设计美学概述3.1 萌芽时期的设计美学萌芽时期的设计美学主要是指从人类直立行走到新石器时期的这段时间的设计美学,其审美取向表现为不自觉性3.2 手工艺时期的设计美学手工艺时期的设计美学是指从设计的萌芽时期到人们在使用机器进行生产之前的这段时期的设计美学。是西方手工艺的辉煌时期,也是西方设计美学发展的成熟期。3.3 机器生产时期的设计美学机器生产时期的设计美学是指进入工业时期后, 人们发明并运用机器进行机械化生产时期的美学,这个时期设计

14、和生产的分工已经非常明确,设计作为独立的部门分离出来,设计美学也作为独立的学科确立起来。“ 希腊三贤 ”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方设计美学与中国设计美学的样式不同的根本在于各自审美观念的理论基础的差异,古希腊设计美学总结起来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基于科学的理性思维方式二是对神的追崇古希腊建筑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形式、比例和相互组合上,由此形成了相当稳定的程序化作法,并称为“柱式 ”。多立克柱式:特点是比较粗大雄壮,没有柱础,柱身有20 条凹槽,柱头没有装饰,多立克柱式又被称为男性柱式。典型例子是雅典卫城的帕提农神庙。希腊伊奥尼亚柱式:特点是比较纤细秀美,柱身有24 条凹槽,柱头

15、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由于曲线明显,又被称为女性柱式。由于其结构优雅高贵的气质特点,广泛出现在古希腊的大量建筑中,如伊瑞克提翁神庙。科林斯柱式:比例比伊奥尼亚柱式的比例更为纤细,柱头是用毛莨叶作装饰,造型类似盛满花草的花篮。装饰性更强,但是在古希腊建筑中的应用并不十分广泛,如雅 典的宙斯神庙。2. 古罗马时期的设计美学与设计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Vitruvius,公元前1世纪)在建筑十书中论述了造物活动中美和功用的关系。维特鲁威提出建筑的基本原则是“坚固、适用、美观的原则 ”。3.3.2 设计出路的探索威廉莫里斯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奠基人。1857年,莫里斯为结焙而请设计师菲利蒲韦伯设计以红砖瓦构成的 红屋”充分体现了工艺美术运动在建筑设计方面的思想,创立了建筑设计的四条基本原则。第一,在形状、装饰和材料上,每个室内都应该是结构和面的逻辑派生。第二, 每个室内都必须具有与它的功能相适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