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4045967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个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1.古代雅典法庭上,诉讼人不仅从语言上打动陪审员,

2、唤起陪审员的同情,而且有时他们还诉诸行动,把亲属带到法庭上哭诉,引起陪审员的怜悯,从而受益。这反映出A. 雅典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的法律程序B. 戏剧家在司法审判中扮演重要角色C. 雅典司法审判有法不依的现象严重D. 诉讼环节在司法审判中占重要地位【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诉讼人不仅从语言上打动陪审员,唤起陪审员的同情”“把亲属带到法庭上哭诉,引起陪审员的怜悯”中可以看出诉讼环节在司法审判中占重要地位,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司法审判程序,故A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诉讼环节的地位,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有法不依,故C项排除。【点睛】“诉讼人不仅从语言上打动陪审员,唤起陪审员的同情”“把

3、亲属带到法庭上哭诉,引起陪审员的怜悯”是关键信息。2.古代雅典城邦任何法令的出台,首先需要某一公民发起政治倡议、提出议案,然后由议事会和主席团召集会议、筹备事项、主持公民大会进行讨论,最终由公民大会作出决定。这反映了古代雅典A. 民主运作方式公开透明B. 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C. 司法审判程序严格规范D. 公民参政议政态度积极【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依据材料可知,古代雅典法令出台的整个过程都由公民参与和监督,并最终由公民大会决议并作出决定,这反映了古代雅典民主运作方式的公开透明,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雅典法律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并非保护平民的利益;C

4、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法令出台程序的公开透明,与司法审判无关;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法令出台程序的公开透明,并未表明公民参政议政的真实态度。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3.古代雅典的梭伦为了发展雅典的手工业,允许外邦人获得雅典的公民权;而到了伯利克里时期却规定:“其父母皆为雅典人者,始能为雅典人。”这一变化说明古代雅典A. 手工业获得较大的发展B. 人地矛盾日益尖锐C. 公民权利意识逐渐强化D. 民主政治走向鼎盛【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梭伦时期“允许外邦人获得雅典的公民权” 到伯利克里时期“其父母皆为雅典人者,始能为雅典人”的变化,可以得出获得雅典公民身份需要更多限制,由此推导出古代雅典的公

5、民权利意识逐渐强化,故答案选C项。A、B项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点睛】本题属于解析类历史选择题,其在具体解题中首先要精准简约提炼材料信息,其次,将材料信息转化为相关历史学科术语,最后,据此信息推导其结果。例如:由材料梭伦时期“允许外邦人获得雅典的公民权” 到伯利克里时期“其父母皆为雅典人者,始能为雅典人”的变化,可以得出获得雅典公民身份需要更多限制,由此推导出古代雅典的公民权利意识逐渐强化。4.古雅典城邦有时会因为公民人数不足,吸收外邦人加入城邦的公民集团,但其程序非常严格,要举行两次公民大会,第二次公民大会的参会人数不能少于6000人,而且会议必须采用秘密投票的表决

6、方式。这一措施A. 导致外邦人获得雅典公民权B. 降低了公民集团的参政热情C. 推动了城邦决策方式的变革D. 有利于城邦民主政治的稳定【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公民人数不足,吸收外邦人加入城邦的公民集团,但其程序非常严格,要举行两次公民大会”表明古代雅典对“吸收外邦人加入城邦的公民集团”有严格的规定,这项措施有利于城邦民主政治的稳定发展,同时也反映出公民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关,故D项正确,C项排除;A项只是材料的表现,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公民的参政情况,故B项排除。5.古罗马的旅客服务设施包括船舶、客栈、车马店三种,公元前2世纪,裁判官颁布了关于船舶经营人、客栈主、车马店主的承保责任的告示

7、。它规定.经营船舶、客栈、车马店的人,要对发生在其经营场所的盗窃行为对旅客承担责任。该规定A. 维护了帝闰境内平民利益B. 可直接佐证罗马长途贩运业的发达C. 体现了维护私有财产的原则D. 表明罗马人追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经营船舶、客栈、车马店的人,要对发生在其经营场所的盗窃行为对旅客承担责任”可知,罗马法的规定维护了私有财产,故C选项正确;材料颁布了关于船舶经营人、客栈主、车马店主的承保责任的规定,没有涉及到帝国境内的平民的利益问题,故A选项错误;材料一定程度上可体现罗马长途贩运业的发展,但不是主要问题,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颁布了关于船舶经营人、客栈主、车

8、马店主的承保责任的规定,没有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6.公元前三世纪后,罗马已不是原来那种城邦国家了,它已成为世界上各个民族和国家进行交易的共同市场。这种商业贸易的必然结果之一,就是平衡划一这些人民或民族间的区别。以上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 世界市场发源于古罗马B. 罗马帝国时人人平等C. 罗马帝国建立的合理性D. 万民法实施必要性【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这种商业贸易的一个必然结果之一,就是平衡划一这些人民或民族间的区别”等信息来看,说明仅仅适用于罗马公民的公民法已不能适应社会状况发展的需要,应当扩大罗马法的适用范围,故D项正确;世界市场发源于新航路的开辟,故A项

9、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商业贸易发展对法律的要求,不是说明人人平等,与建立罗马帝国的合理性无关,排除B、C项。【点睛】“这种商业贸易的一个必然结果之一,就是平衡划一这些人民或民族间的区别”是关键信息。7.罗马市民法最早的“要式契约”是债务口约,具有以下特点:固定的套语、完全以口头方式进行、提问和回答必须是连续的,“郑重的仪式才能使当事人双方的合意具有法律效力”,而且,其法律效力是严厉的、可怕的。罗马法这一特征在当时利于A. 缓和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B. 以法律方式推进民主政治发展C. 推动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D. 增强市民法的有效性和约束力【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体现了早期罗马

10、法具有形式主义特征,在当时的条件下,对形式的要求越严格,市民法的强制力就越强,仪式是罗马市民法增强有效性和约束力的重要手段,故 D 项符合题意; “其法律效力是严厉的、可怕的”,在当时可能导致贵族债权人与平民债务人矛盾激化, 故 A 项错误;“固定的套语、完全以口头方式进行、提问和回答必须是连续的”强调的是古罗马重缔约形式的特征,与民主政治无关联,B项错误;随着商业的发展,形式主义的严格性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8.中世纪初期,罗马法长期处于衰落状态,“教会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法庭中都有法律的效力”。从12世纪开始,西欧各国对罗马法展开了广泛的研究,“无论国王或

11、市民,都从成长着的法学家等级中找到了强大的支持,罗马法被重新发现”。据此可推知A. 罗马法开始成为资产阶级反教会的工具B. 圣经与罗马法具同等法律效力C. 罗马法复兴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D. 圣经遭到新兴社会阶层的抛弃【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罗马法复兴的根本原因是当时西欧的法律状况同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极不适应,而罗马法是资本主义社会以前调整商品生产者关系的最完备的法律,因此西欧各国对罗马法进行研究,故C项正确。西欧各国对罗马法进行研究,并未说明要用于反教会,同时,国王也不是资产阶级,故A项错误。圣经词句在各法庭中都有法律的效力,并不能说明二者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故B项错误

12、。题目没有体现圣经遭到新兴社会阶层的抛弃,故D项错误。所以选C。9.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主要是因为A. 新大陆的发现B. 商品贸易范围空前扩大C. 殖民扩张开始D. 各地文明开始汇合交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等信息说明是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论述新浪路开辟的影响的,故选择C项。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新航路开辟影响。10.一位历史学家曾评论说:“1603-1660年的对外贸易与殖

13、民地关系密切。商人在树立英国国旗,而不是仅仅跟随国旗走,他们在已知世界的大部分地方前进,定居或建立殖民地。”下列解读正确的是,此时期英国A. 成为了“世界工厂”B. 建立起“日不落帝国”C. 商人主导国家决策D. 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1603-1660年”“对外贸易与殖民地关系密切”反映了英国商人需要海外市场,推动了英国政府殖民扩张,从而促进了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故D项正确;A项是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后出现的,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是18世纪下半叶确立的,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材料强调商业力量在对外扩张中的作用,没有体现出商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故C项排

14、除。【点睛】“1603-1660年”是关键的时间信息。11.16、17世纪,英国的封建领主不再愿意将土地出租给农民,而更愿意将其出租给资本家去投资办农场或牧场。导致这一变化发生的因素有A. 农村劳动力的增加B. 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C. 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D. 农村土地价格的下降【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羊毛和商品粮需要量的增长与价格的提高,刺激了资本家去投资办农场或牧场,因而不少人到农村去租地并且为租到土地而提高地租,而多少年来农民只缴纳固定不变的贡赋。由于农村土地价格的下降,物价上涨,领主的收入已明显相对减少,许多人很愿意将自己的土地租给资本家。因此D选项正确。A

15、选项错误,农村劳动力的增加与封建领主更愿意将土地出租给资本家去投资办农场或牧场无关;B选项错误,世界市场的出现导致资本家去投资办农场或牧场,不是封建领主意愿变化的直接原因;C选项错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于17世纪中期,并非16世纪开始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2.欧洲中世纪的通行文字是拉丁文,圣经就是典型。但到近代初期方言文学勃兴,很多思想家对此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但丁对于意大利语,拉伯雷对于法语,马丁路德对于德语。这一现象A. 有利于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B. 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C. 体现了民主平等启蒙思想D. 导致欧洲陷入四分五裂【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欧洲中世纪的通行文字是拉丁文近代初期方言文学勃兴,很多思想家对此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但丁对于意大利语,拉伯雷对于法语,马丁路德对于德语”等信息可知这一现象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故B项正确;文艺复兴推动了方言文学勃兴,排除A;启蒙思想出现于17、18世纪与材料无关,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欧洲陷入四分五裂,排除D。13.1738年版牛顿的哲学原理一书的封面如下图所示:“光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从牛顿头上照下,通过缪斯女神手中的镜子反射到伏尔泰正在写作的手稿(牛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