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护理资源布局工作计划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4034254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护理资源布局工作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优化护理资源布局工作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优化护理资源布局工作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优化护理资源布局工作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优化护理资源布局工作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化护理资源布局工作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护理资源布局工作计划(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化护理资源布局工作计划一、 优化护理资源布局结合我市人口分布及结构变化、疾病谱特点及群众医疗护理服务需求,推进优质护理资源均衡布局,健全覆盖急性期诊疗、慢性期康复、稳定期照护、终末期关怀的护理服务体系。切实发挥三级医院优质护理资源引领带动帮扶作用,依托综合实力强、护理学科水平高的三级医院,以医联体、专科联盟等为载体,通过护理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多机构执业等多种形式,促进优质护理资源流动和机构间护理工作同质化发展。健全定位明确、分工协作的护理服务体系,不同医疗机构结合功能定位按需分类提供专业、规范的护理服务。三级医院主要提供疑难、急危重症患者护理,加强护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二

2、级医院主要提供常见病、多发病护理;护理院、护理中心、康复医疗中心、安宁疗护中心、基层医疗机构等主要提供老年护理、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服务。二、 护理事业的起源自有人类以来就有护理,护理是人们谋求生存的本能和需要。远古人在与自然的搏斗中,经受了猛兽的伤害和恶劣自然环境的摧残,自我保护成为第一需要。北京猿人在火的应用中,逐步认识到烧热的石块、砂土不仅可以给局部供热,还可以消除疼痛。原始人创造了砭石和石针,以之作为解除病痛的工具。当人类社会发展至母系氏族公社时代,氏族内部分工男子狩猎,妇女负责管理氏族内部事务,采集野生植物,照顾老、幼、病、残者,家庭的雏形由此产生。护理象征着母爱,初始的家

3、庭或自我护理意识成为抚育生命成长的摇篮,它伴随着人类的存在和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而发展。护理的内涵随着医学科学的日益发展而不断拓展,狭义的护理是指护理工作者所从事的以照料病人为主的医疗、护理技术工作,如对老幼病残者的照顾,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满足人类生、老、病、死的护理需求等。广义的护理,是指一项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专业。护理专业是在尊重人的需要和权力的基础上,改善、维持或恢复人们所需要的生理、心理健康和在社会环境变化中的社会适应能力,达到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三、 近代护理事业的发展近代护理是在中世纪之后生物医学发展的基础上起步的。比利时人维萨里医生解剖尸体,用直接观擦法写出了第一部人体解剖

4、学;英国医生维廉哈维以实验法发现了血液循环;随之,细菌学、消毒法、麻醉术等一系列的医学发明和重大突破,为建立近代护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实践发展的条件。(一)佛罗伦斯的护理事业南丁格林与近代护理、近代护理学与护士教育的创始人之一南丁格尔,为使护理成为一门科学、一种专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南丁格尔出身于贵族之家,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懂德、法、意大利等国语言,富有同情心,性格坚毅,具有开拓精神。1851年,她不顾家人阻挠,有目的的学习护理、卫生及伦理学课程,并毅然决定献身于护理事业。18541856年,英、俄、土耳其等国在克里米亚交战,英军伤亡惨重。选定南丁格尔,由她率领38名训练不足的护士奔赴

5、战地医院,负责救护工作。她克服重重困难,以忘我的工作精神、精湛的护理技术和科学的工作方法,经过半年的艰苦努力,使伤员的死亡率由原来的50%降至22%(英国百科全书1979年版)。南丁格尔的创造性劳动,证明了护理的永恒价值和科学意义,改变了人们对护理工作的看法,震动了全英国。通过实践,南丁格尔坚信护理是科学事业,护士必须接受严格正规的科学训练,只有品德高尚、具有献身精神的人才能胜任。1860年,她用英国奖励她的44000英磅,开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为近代科学护理事业打下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救护伤员的卓越成就和牺牲精神,被国际红十字会确认为是红十字会工作的开端,为表彰她

6、的功绩,1883年英国皇室授予她勋章;1912年,国际红十字会决定设立南丁格尔奖章,作为奖励世界各国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护士的最高荣誉。人们为了纪念她将她的生日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南丁格尔以其为护理事业奋斗不息的献身精神,成为全世界护士的楷模。她是近代护理学的奠基人。(二)我国近代护理事业概述我国近代护理学是随西医的传入而起始的。1935年,在广东省建立的第一所西医医院,外国人为了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以短训班形式培训护理人员。1887年,美国护士在上海妇孺医院开办护士训练班。1888年,在福州开办我国第一所护士学校,首届只招收了3名女生。那时医院的护理领导和护校校长、教师等多由外国人担任,

7、护士教材、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护士的培训方法等都承袭了西方的观点和习惯,形成欧美式的中国护理专业。1912年中华护士会成立护士教育委员会,并对全国护校注册。1914年6月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护士代表大会。在这次会议上,钟茂芳是第一位被选为学会副理事长的中国护士。钟茂芳认为从事护理事业的人是学识的人,应称之为士,故将nurse创译为护士,被沿用至今。那时的理事长由外国人担任,直至1924年才由我国护士伍哲英接任理事长。1922年,我国参加国际护士会。1925年,中华护士会第一次派代表出席在芬兰召开的国际护士会会员国代表大会。1921年,北京协和医院联合燕京、金陵、东吴、岭南大学创办高等护理教育,学

8、制45年,并授予毕业学士学位。1932年在南京创立我国第一所高级护士职业学校。1934年,教育部成立护士教育委员会。然而,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经过60年(18881948年)的漫长岁月,正式注册的护校只有180所,总计培养护士3万多人,远不能满足亿万人民对卫生保健事业的实际需要。四、 护理事业的发展历史(一)近代护理是在中世纪之后生物医学发展的基础上起步比利时人维萨里医生解剖尸体,用直接观擦法写出了第一部人体解剖学,英国医生维廉哈维以实验法发现了血液循环。随之,细菌学、消毒法、麻醉术等一系列的医学发明和重大突破,为建立近代护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实践发展的条件。近代护理学与护士教育的

9、创始人之一南丁格尔,为护理成为一门科学、一种专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救护伤员的卓越成就和牺牲精神,被国际红十字会确认为是红十字会工作的开端。为表彰她的功绩,1883年英国皇室授予她勋章,1912年,国际红十字会决定设立南丁格尔奖章,作为奖励世界各国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护士的最高荣誉。人们为了纪念她将她的生日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南丁格尔以其为护理事业奋斗不息的献身精神,成为全世界护士的楷模。她是近代护理学的奠基人。(二)我国近代护理事业概述我国近代护理学是随西医的传入而起始的。1835年,在广东省建立的第一所西医医院,外国人为了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以短训班形式培训护理人

10、员。1887年,美国护士在上海妇孺医院开办护士训练班。1888年,在福州开办我国第一所护士学校,首届只招收了3名女生。那时医院的护理领导和护校校长、教师等多由外国人担任,护士教材、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护士的培训方法等都承袭了西方的观点和习惯,形成欧美式的中国护理专业。1912年中华护士会成立护士教育委员会,并对全国护校注册。1914年6月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护士代表大会。在这次会议上,钟茂芳是第一位被选为学会副理事长的中国护士。钟茂芳认为从事护理事业的人是学识的人,应称之为士,故将nurse创译为护士,被沿用至今。那时的理事长由外国人担任,直至1924年才由我国护士伍哲英接任理事长。1922年,

11、我国参加国际护士会。1925年,中华护士会第一次派代表出席在芬兰召开的国际护士会会员国代表大会。1921年,北京协和医院联合燕京、金陵、东吴、岭南大学创办高等护理教育,学制45年,并授予毕业学士学位。1932年在南京创立我国第一所高级护士职业学校。1934年,教育部成立护士教育委员会。然而,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经过60年(18881948年)的漫长岁月,正式注册的护校只有180所,总计培养护士3万多人,远不能满足亿万人民对卫生保健事业的实际需要。五、 护理事业发展的进展情况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继续完善,二级及以上医院护士规范化培训比例达99%。专科护士培养力度持续加大,建立临床教学基地1

12、64个,在老年、伤口造口失禁、脑卒中、重症等13个专业或领域开展专科护士培养,累计培养护理骨干11535名。护士执业制度日益完善,下放护士注册管理层级,精简申请材料、简化办理流程,开展护士多机构执业,全面实施护士电子化注册,推进电子证照,有效促进了人才合理流动和优质护理资源下沉基层。通过持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护士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基层护理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部分医疗机构已覆盖门(急)诊、血液净化中心(室)、手术(部)室、导管室等非住院部门,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进一步增强。护理质量管理持续加强,建立北京市护理质量管理

13、核心指标18项,开展护理指标数据和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监测,为加强本市护理质量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和循证依据。积极推进老年居家医疗护理服务,鼓励医疗机构将出院患者护理服务从医院延伸到社区、家庭,大力发展老年护理、居家护理,从优化资源配置、增加服务供给、规范开展需求评估、有序提供护理服务、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推动老年护理工作。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促进互联网护理服务行业规范、健康发展,护理服务模式得到创新发展,护理服务领域不断延伸拓展,覆盖医疗机构、社区和居家及全人群,逐步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多层次健康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相比,我市护理事业发展还存在不平衡

14、、不充分的问题。护士队伍数量分布不均、医护比例倒置问题扭转不明显,护理服务供给与群众多样化、差异化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护理服务内涵领域需要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护理领域相关体制机制仍需健全完善等。十四五时期也是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迈入全民健康新时代的关键时期。护理事业需要紧紧围绕人民健康需求,构建全面全程、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体系,不断满足群众差异化的护理服务需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对护理事业发展提出了新任务。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对护理服务特别是老年护理服务提出迫切需求,需要有效增加老年护理服务供给。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护理事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护理领域主要矛盾表现为人民群众

15、的护理服务需求与供给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需要进一步从护理体系、服务、技术、管理、人才等多维度统筹推动护理高质量发展,提高护理同质化水平。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护理事业创造了新条件。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卫生健康服务深度融合,卫生健康领域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的不断涌现,为推动护理服务模式创新,提高护理服务效率,引领我市护理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六、 我国现代护理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一)社会因素及主观认识对护理人员影响较大目前,社会上仍存在轻视护理工作的偏见,护士的社会地位得不到应有的承认,加之护理工作繁重、责任重大、风险性高、不被理解等客观

16、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护理人员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产生偏差,服务意识淡薄,缺乏同情心,态度生硬,工作主动性差,成为护理管理的一大难题。(二)护理人员编制严重不足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新业务、新技术的不断开展及护理工作范畴的不断拓宽,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明显增加。但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却严重缺编,床护比例严重失调,造成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结果,护理人员需要把主要精力用于完成治疗,而基础护理工作多由家属代劳,制约了护理质量的提高。(三)护理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尤为突出长期以来,我国护理学科教育以中专教育为主,受过高等教育的护理人员为数甚少,以致出现护理人员基础知识贫乏、专业知识老化、知识面狭窄的现象,护理学科的学术水平和科研得不到发展和提高,成为护理管理发展的障碍。(四)缺乏完整而合理的护理管理体系自1980年我国引进护理程序以来,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护理管理方法已有不少报道。但由于历史及主观认识的原因和我国护理管理体制不够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