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萃取技术在三萜类化合物提取中的应用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4034027 上传时间:2024-01-1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波萃取技术在三萜类化合物提取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微波萃取技术在三萜类化合物提取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微波萃取技术在三萜类化合物提取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微波萃取技术在三萜类化合物提取中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微波萃取技术在三萜类化合物提取中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波萃取技术在三萜类化合物提取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波萃取技术在三萜类化合物提取中的应用(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波萃取技术在三萜类化合物提取中的应用-机电论文微波萃取技术在三萜类化合物提取中的应用徐逸凡 杨志空 孟煜嘉 王艳妮 韩 伟 (华东理工大学中药现代化工程中心,上海 200237)摘 要:综述了微波萃取的原理、应用、特点以及影响因素,并对三萜类化 合物的常用提取方法以及微波技术在三萜类化合物提取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述。关键词:微波萃取;三萜类化合物;提取;影响因素基金项目:上海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 S15039 0 引言中药是我国的“国粹”、民族之“瑰宝”。近年来,由于全球掀起了回归自 然的狂潮,也为中药发展带来了机遇。天然产物中对化学成分的提取是研究中草药的首要步骤,是进

2、一步测定其化学结构、研究其药理作用和毒性的首要条件,也是进行结构改造、化学合成和研 究结构疗效的前提。与传统的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方法相比,新型提取技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其中,微波萃取是一项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型提取技术, 即在天然药物有效成分 的提取过程中(或提取的前处理)加入微波场,是利用微波场的特性来强化有效 成分浸出的新型提取方法。三萜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然而传统的三萜类成分提取 方法存在溶剂消耗量大、提取效率低等问题。由于微波具有很强的穿透性、极高的加热效率和破碎植物细胞壁的能力,与 传统的溶剂提取法相比,微波萃取具有省时、节能、高效等优点,它在中药及天然药物的研究中发

3、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 微波萃取的原理及影响因素微波是指波长在1 mm1 m之间、频率在300300 000 MHz 之间的电 磁波,它介于红外线和无线电波之间。目前 915 MHz和2 450 MHz 这两个频 率已被微波加热广泛采用1。微波萃取技术应用于天然产物萃取的公开报道始于1986年2 ,Gedye等将样品置于普通家用微波炉,通过选择功率档、作用时间和溶剂类型,只需几分钟 即可萃取出目标产物,而传统萃取方式则需要几个小时。20世纪90年代初,由 加拿大环境保护部和加拿大CWT-TRAN 公司合作开发的微波萃取系统 Microwave-Assisted Process ,简称MAP3,现

4、已广泛应用于香料、调味品、 天然色素、中草药和化妆品等领域,并于 1992年开始陆续在美国、墨西哥、日 本、韩国和西欧等国家和地区取得了专利许可,在中国也得到了知识产权保护。 在我国,微波萃取技术已经用于上百种中草药的提取生产线,如葛根、三七、茶 叶、银杏等。微波萃取已被列为我国21世纪食品加工和中药制药现代化的推广技术之一 4。1.1 原理微波萃取的原理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微波辐射过程是高频电磁波穿 透萃取介质,到达物料的内部维管束和腺胞系统,由于吸收微波能,细胞内部温度迅速上升,使其细胞内部压力超过细胞壁膨胀承受的能力,导致细胞破裂,细胞内有效成分自由流出,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被萃取介

5、质捕获并溶解,通过进一步过滤和分离,便获得萃取物料;另一方面,微波所产生的电磁场,加速了被萃 取部分成分向萃取溶剂界面扩散,用水作溶剂时,在微波场下,水分子高速转动成为激发态,这是一种高能量不稳定状态,或者水分子汽化,加强萃取组分的驱 动力,或者水分子本身释放能量回到基态,所释放的能量传递给其他物质分子, 加速其热运动,缩短萃取组分的分子由物料内部扩散到萃取溶剂界面的时间,从而使萃取速率提高数倍,同时还降低了萃取温度,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萃取的质量 。也可以这样解释,由于微波的频率与分子转动的频率相关联,所以微波能是一种由离子迁移和偶极子转动引起分子运动的非离子化辐射能。当微波能作用于分子上时,促

6、进了分子的转动运动,分子若此时具有一定的极性,便在微波电磁 场的作用下产生瞬时极化,并以24.5亿次/s的速度做极性变换运动,从而产生 键的振动、撕裂和粒子之间的相互摩擦、碰撞,促进分子活性部分(极性部分) 更好地接触和反应,同时迅速生成大量的热能,促使细胞破裂,使细胞液溢出并 扩散至溶剂中。1.2 影响因素微波萃取操作过程中,其主要工艺参数包括:萃取溶剂、萃取功率和萃取时间。影响萃取效果的因素很多,如萃取剂的选择、微波剂量、物料含水量、萃取 温度、萃取时间及溶剂pH值等。1.2.1 萃取剂的选择在微波萃取中,应尽量选择对微波透明或部分透明的介质作为萃取剂,也就是选择介电常数较小的溶剂,同时要

7、求萃取剂对目标成分有较强的溶解能力, 对 萃取成分的后续操作干扰较小。微波萃取要求溶剂必须有一定的极性,才能吸收 微波进行内部加热。通常的做法是在非极性溶剂中加入极性溶剂。 目前常见的微 波萃取剂有甲醇、丙酮、乙酸、二氯甲烷、正己烷、苯等有机溶剂和硝酸、盐酸、 氢氟酸、磷酸等无机溶剂以及己烷-丙酮、二氯甲烷-甲醇、水-甲苯等混合溶剂。1.2.2 微波剂量在微波萃取过程中,所需的微波剂量的确定应以最有效地萃取出目标成分为 原则。一般所选用的微波能功率在 2001 000 W、频率2030 MHz,微波辐 照时间不可过长7。123物料含水量水是介电常数较大的物质,可以有效地吸收微波能并转化为热能,

8、所以植物物料中含水量的多少对萃取率的影响很大。另外,含水量的多少对萃取时间也有很大影响,因为水能有效地吸收微波能,因而干的物料需要较长的辐照时间4。1.2.4 萃取温度和时间微波萃取的连续辐照时间与试样重量、溶剂体积和加热功率有关,通常在10100 s。对于不同的物质,最佳萃取时间不同。连续辐照时间也不可太长, 否则容易引起溶剂的温度太高,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还会带走目标产物,降低产 率8。1.2.5 溶剂pH值溶液的pH值也会对微波萃取的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针对不同的萃取样品, 溶液有不同的最佳萃取酸碱度。孔臻、刘钟栋9等采用微波法从苹果渣中提取果胶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 而仅改变体系的pH值

9、。实验发现,当pH值在1.9以上时,随着pH值的降低, 果胶得率增加,但是当体系pH值小于1.7时,由于酸度过高,使得果胶质水解 得到的果胶进一步脱脂裂解,造成果胶得率下降。2 微波萃取的特点及应用2.1 特点2.1.1 选择性好由于极性较大的分子可以获得较多的微波能,利用这一性质可以选择性地提 取极性分子,从而使产品的纯度提高,质量得以改善。微波萃取还可以在同一装 置中采用两种以上的萃取剂分别萃取所需成分,降低工艺费用8。2.1.2 提取效率高微波提取时,物料的极性物质分子在快速振动的微波电磁场中吸收电磁能, 使物料快速升温,减少了操作时间。微波萃取只需几秒到几分钟的时间就能达到 提取效果,

10、而用传统的热提取、索氏提取法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以上的 时间才能达到,因此大大提高了提取效率。2.1.3 能耗低由于微波加热过程是介质分子获得微波能并转化为热能的过程,其能量直接 作用于被加热物质、空气及容器,对微波基本上不吸收和反射,从根本上保证了 能量的快速传导和充分利用,既减少了溶剂用量,又缩短了操作时间,大大降低 了能耗。2.1.4 设备简单,操作简便不同于超临界流体萃取所需的复杂设备,微波萃取的设备简单、操作便捷。目前绝大部分利用微波萃取进行的提取都是在家用微波炉内完成的,其造价 低、体积小,适用于实验室研究及应用10。2.2 在天然产物提取中的应用微波萃取具有选择性好、提取效

11、率高、能耗小、设备简单、操作简便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中草药、香料、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近年 来,研究工作主要聚焦于天然产物的提取方面,提取的成分涉及多糖、生物碱类、黄酮类、葸醌类等。2.2.1 多糖类付志红11等采用微波技术提取车前子多糖。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微波提取 的最佳工艺参数,得到车前子多糖在固液比为1:15、微波强度为60%的条件下提取65 s,多糖提取率为1.867%,为传统提取方法提取率的1.5倍。结果表明, 微波萃取在用于某些生物材料的多糖提取中可明显提高提取率。2.2.2 生物碱类Ganzler12等从羽扇豆种子中提取金雀花碱(斯巴丁),与传统的振摇提取 法比

12、较,微波法提取物中的斯巴丁含量比振摇法高 20%,且速度快,溶剂消耗 量也大大减少。2.2.3 黄酮类张梦军13等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法和水提法提取甘草黄酮,并用四因素、十 六水平的均匀设计考察并优化微波提取甘草酮的实验条件,发现微波辅助提取甘草黄酮的最佳条件为:当固液比1:8、乙醇浓度为38%、加热功率为288 W、 加热时间为1min时,微波辅助提取法(24.6 mg/g )明显优于水提法(11.4 mg/g),提取率高,且提取时间大大缩短,是一种适合甘草黄酮的提取法。2.2.4 蒽醌类郝守祝14等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微波技术对大黄游离蒽醌浸出量的影响, 并与传统提取方法做比较。考察了微波输出功

13、率、药材粒径、浸出时间3个因素 对提取效率的影响,优选了大黄游离蒽醌的最佳浸出方案。结果表明,微波浸提法对大黄游离蒽醌的提取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煎煮法,同 乙醇回流提取法相当。由此说明微波法是一种提取效率高、操作简便、省时的新型提取方法。3 微波萃取在三萜类化合物提取中的应用3.1三萜类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triterpenoids )是由30个碳原子构成的萜类化合物,由 6 个异戊二烯单位连接而成,是类异戊二烯代谢途径的重要产物之一 15-16。三 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从生源来看,是由鲨烯( squalene )通过不同的环 化方式转变而来,而鲨烯是由焦磷酸金合欢酯 (farnesyl py

14、rophosphate , FPP) 尾尾缩合而成。一般根据三萜类化合物碳环的有无和多少进行分类,目前已发现的三萜类化 合物,多数为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少数为链状、单环、双环和三环三萜。近几 十年来还发现了许多由于氧化、 环裂解、甲基转位、重排及降解等而产生的结构 复杂的高度氧化的新骨架类型的三萜类化合物。药理研究证明,三萜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傅乃武17等人对甘草中三萜类化合物的抗氧化作用进行了研究,得出其对抗H2O2的溶血作用明显,而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02-)和HpD光溶血无明显对抗作用。李薇18利用 小鼠体内移植的瘤模型,测定白桦三萜类物质(TBP)对小鼠黑色素瘤B16、肉 瘤S

15、180、Lweis肺癌和艾氏腹水癌等肿瘤的抑瘤率,结果表明TBP有抗肿瘤作用。此外,三萜类化合物还有抗炎、抗菌、抗病毒、降低胆固醇、杀软体动物等 活性。3.2 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三萜类化合物包括三萜烯及三萜皂苷,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菌类、蕨类、 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动物及海洋生物中均有分布,尤以双子叶植物分布最多。 它们以游离形式或者以与糖结合成苷或成酯的形式存在19,几乎都不溶或难溶于水。将三萜类化合物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出来,是研究此类化合物的前提。三萜类 化合物常见的提取方法有溶剂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半仿生提取法、微波 萃取法、超声循环提取法等。321溶剂萃取法溶剂萃取法是最常见的提取三萜类化合物的方法。一般根据其溶解性,采用 不同的溶剂进行提取分离。其中,应用最广的为有机溶剂萃取法,常用的有机溶 剂为乙醇等。该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溶剂,易造成医药污染且提取的成分不高, 使制得的药物剂型单一,多为汤剂或者丸剂、散剂等,服用量大且携带不便,不 利于中药的现代化。3.2.2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日SFE将传统的蒸馏和有机溶剂萃取结合于一体,利用超临界C02优良的溶剂力,将基质与萃取物有效分离、提取和纯化。崔星明20等采用SFE得到的芦 笋提取物,用甲醇溶解,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