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4034023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在高等教育办学中,学科与专业建设是两个永恒的话题,一个以促进科学发展为目的,一个以培养社会需要人才为目的,他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并且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表现出不同的联系方式,在以学科层次为标准划分的高等教育办学体系中,层次越高的学校,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的联系越紧密,比如,研究生教育就比本科生教育联系紧密,研究型大学就比教学型大学联系紧密,层次越低,关系越疏远,直至在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的高职学校和专科学校中,学科建设基本上让位于专业建设。 不管二者的关系如何,专业建设始终因为人才培养在高校中的核心地位,而始终是办学的主体、重点。也正是因为这种关系的存在,如果以不断提升办学层次为办学的

2、基本追求,在学科与专业建设的关系上,“学科建设为龙头”就成为一种基本的价值取向.只有学科建设上了层次,学校才能提升层次。另外,现实的社会评价也往往以学科建设的水平为衡量标准。 但是,如果换一种办学思路,不以提升办学层次为基本取向,而以自身的分类定位为前提,“在自身定位上办出一流水平的大学”为取向的话,“学科建设为龙头的提法就值得商榷了! 比如高职教育,专业建设是高职教育与社会的契合点,是高职教育办出特色的关键,专业改革与建设是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重点,学科建设在这类高校中基本上处于弱势! 一般而言,高职与普高的区别在于培养人才的目标,高职以就业岗位需要为导向,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为主要目标,普高培

3、养的人才去向广泛,多样性更为突出,创造性强,前程难于预料,故以“基础厚、口径宽,适应力强”为人才培养为基本目标,学科建设很自然就成为实现这种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普通本科院校也就顺理成章地以学科建设为重点,为龙头,但是,这种认识是针对本科院校总体而言的,具体到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服务教学型、教学型等不同类型的高校,其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有区别的,也就是说,学科建设的作用是不同的!把一般提法的“学科建设为龙头统一用到所有具体学校,就显得有失偏颇。 比如像怀化学院这一类的地方院校,其历史积淀、生源质量、教师水平、办学条件等在普本系列中都处于劣势,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不仅承担了很大部分的扩招任务,一定

4、程度上,还由于高职教育的现实缺憾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沿袭,它还承担了原本由高职院校应该承担的任务,这样一来,这类学校的学科建设由于底蕴不厚,生源质量差,学生职业发展的前景较小,专业建设的任务繁重等原因就很难得有所提升,提“学科建设”为龙头就显得有点生搬硬套! 一方面面对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建设压力,一方面还要面临提升办学层次的压力,原本就资源不足的地方教学型院校在学科建设上就显于两难境地了! 对这类院校而言,学科建设的地位应该是怎样的呢? 不能不搞学科建设,没有学科建设,学校就很难凝聚高水平学术人才;没有学科建设,学校培养的人才就很难有自己的学术特色;没有学科建设,课程质量就难以得到质的提高;没有学

5、科建设,服务地方就很难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没有学科建设,学校的学术水平就很难提升,有特色的大学文化难以形成,在现有的高校社会评价体系中就难得有好的口碑与声望! 但是,也不能全方位的进行学科建设,这是资源与生源等各方面条件制约下的理性选择,对这类学校而言,专业建设是立校之本,学科建设是兴校之源。实施求事地讲,从资源获取能力来讲,这类院校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生存问题,而不是发展问题,自身的办学定位、自身的服务领域、自身的社会地位和自身的特色,以及自身的资源获取渠道都需要更加清晰与稳定,也就是说,还没有多少精力和资源进行“兴校的学科建设。 这类学校介入研究型大学和高职院校之间,在这两者之间的定位,从

6、总体上来讲,不应该笼统地讲是综合型的,而应该是兼顾型的。就二级学科(专业)建设而言,有的需要侧重于学科建设,有的则需要侧重于专业建设!这样,就全校整体而言,才能实现“兼顾”的定位特点. 于是,比较好的战略选择就是要分类型、有重点地进行学科建设!学校要有一个基于本校学科水平评估后的学科建设规划,对纳入学科建设轨道的学科进行重点投入,有区别的管理,对学校发展而言,他们是办学的“亮点”,是特色发展的“引路人”,是应对社会评价的重要棋子! 所以,关于“学科建设是龙头”的争论可以转化为:专业建设是学校办学的“主体”工作,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学科建设是学校办学的“亮点工作,具有发展性、选择性;两者都是学校的重要工作,既要在专业建设的平台上,有重点地进行学科建设,也要注重围绕课程建设与校园学术氛围的营造两方面进行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创业/孵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