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教案语文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4027031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3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下教案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三下教案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三下教案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三下教案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三下教案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下教案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下教案语文(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两首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指名学生背诵。二、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1、 学生认读诗歌咏柳。2、 指名学生读。3、学生读注释,同桌互相交流。4、小组互相交流。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2、全班交流

2、,相机点拨:(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会大自然的伟大神奇)(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2)指名读,师生评议。(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生:

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1、学生朗读古诗。2、 全班交流诗意,教师相机点播。3、学生练读、指读、与教师做相应练习。四、背诵同学们,这首古诗写的多么有趣、多么生机盎然啊,你们会背了吗?一起来试一试。学生练习背诵。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导入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学生背诵古诗,解释诗意。二、学习春日自读完成以下要求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3、根据注释了解诗

4、歌的大意。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1、 学生读准诗歌的字音。2、 指名学生读。3、 读注释,了解诗歌大意。4、 小组讨论交流。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1)整理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2)指名读,师生评议。(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旬来

5、对答。师: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生: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师: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1、指名学生读,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3、 全班交流诗意,教师相机点拨。3、学生练读、指名读,并与教师完成口头练习。四、背诵古诗。古诗的意思都了解了,古诗会背了吗?谁来试一试?学生练习背诵。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指名背诵春日,用自

6、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学生背诵解释诗意。二、识字写字1、出示生字认读:咏、碧、妆、裁、剪、滨、紫2、出主识记字形,集体交流:提醒: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3、先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1、 学生认读生字。2、 学生识记字形。3、 学生观察字形,交流写法。4、教师巡视指导。4、学生练写。 3 荷花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学文,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启发学

7、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2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能力。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最后两段能背诵。并通过补充教材王冕看荷花片段的略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阅读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学重难点:1通过看图学文,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2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能力。课时安排:2课时。板书设计: 形状看荷花自己变做了荷花 姿态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语,揭示课题。1同学们,在我们学校的对面有一座非常美丽的公园莲湖公

8、园,每到夏天的时候,那里总是会开满亭亭玉立的荷花。有个小姑娘非常爱荷花,她写了一篇文章,这就是我们书上的荷花(板书课题)。荷花又叫“莲花”。(板书:莲花)2荷花的叶子叫什么?(荷叶,又叫“莲叶”。)(板书:莲叶)3我们还学过一首古诗,里面也赞美过荷花,我们把这首古诗背诵一下。(师生一起背古诗宋朝杨万里的 )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还会结果呢,它的果实就是“莲蓬”。师生互动,回答问题、背诵古诗。二观察图画,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荷花池边。1、启发:那个小姑娘看到的是什么样的荷花呢?你们看那一池荷花就像这一幅美丽的图画。(出示多媒体课件荷花图,并且向学

9、生提出看图学文的要求。)指导看图:请同学们按次序仔细看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再读读课文。2、读中启发:课文中有个小朋友在看荷花,她见荷花非常美,就写了这篇文章。现在打开书本,自己看看图,读读文章。看看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1、 学生观察图画。2、学生自读课文。三自学讨论,理清层次。1“我”去看荷花。2“我”看荷花。3“我”看荷花时展开的美妙想象。4“我”又回到看荷花的情景中。四讲读课文。学习第一小节1启发:同学们,你们再看这幅图,画上的荷花多美,我们看着,觉得它就是真的荷花。现在我们就把它看作一池真荷花,边看边想象,好像看到什么?闻到什么?2指点:课文一开头就是这样写

10、的。“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就把荷花的特点写出来了。现在请同学们带着想象读课文的第一节。1、学生看图。2、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学习第二节1学生默读第二节,要求很快地读。简单地说说“我”看到些什么?(出示小黑板。提供句式,分步训练)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到()荷叶();又看到()荷花();还看到()花骨朵()。(小莲蓬)要求学生用“又”“还”这两个连词口述一句完整的复句。)2进一步要求: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什么样的荷叶,什么样的荷花,什么样的花骨朵。(进一步启发学生在上述荷叶、荷花、花骨朵前面加上附加语,把句子说得更好、更美一些。)1、 学生默读课文第二小节。2、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第二课

11、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第一堂课我们学习了荷花一课,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把课文读一遍,要把描写荷花的色彩、姿态的词语读出美和爱的感情来。如“碧绿的”“嫩黄的”。学生齐读课文。二复习阅读。1你们读了这一课,最喜欢哪一节?为什么?2第四节是展开想象,课文中的“自己仿佛”“自己觉得”后面写的就是想象的内容。什么叫“仿佛”?(“仿佛”就是“似乎”“好像”的意思,不是真的,而有真的感觉的意思。)请同学们按照这个意思用“仿佛”说句话“什么仿佛什么?”“什么仿佛怎么样?”这样想句子就容易正确了。(通过用“仿佛”造句,展开想象的翅膀,先同桌的同学相互对讲,然后集体交流。)三、识字、写字1、出示字卡

12、“荷、挨、莲蓬、胀、仿佛、裳、翩、蜻蜓”1、学生认读生字。2、重点指导:要求会写的生字中,注意形近字的区别:裳和常、蜻和晴。注意分辨、记忆字形,比如,裳与衣服有关,下边是衣字;蜻与虫子有关,左边是虫字旁;蹈与用脚跳舞有关,左边是足字旁。写的时候注意字的笔画和书写顺序,“蹈”的第十四笔 “佛”的第四笔。2、学生观察字形。3、教师巡视指导。3、学生练写。三教补充教材。王冕看荷花(略读)(1)导语:刚才同学们用“仿佛”说话,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学了荷花这篇课文,现在李老师再介绍一篇材料让你们读。教师介绍读物:这篇材料是从一篇很有名的书儒林外史里选出来的,写的是王冕看荷花。小朋友们很快地把这材料看一遍。

13、(学生阅读课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课外读物。(2)指导:这材料上有几个词是古文中的词,我们现在不查字典,你结合上下文读读,想想。“须臾”是什么意思?天气烦躁里的“烦躁”是什么意思?要学会看注释,可以根据上下文猜读。(板书:须臾、烦躁)看注释:“须臾”就是一会儿的意思;“烦躁”是指天气闷热。(4)这篇材料中有一句写王冕看荷花,看到怎样的程度?(突出“人在画图中”)看这些长篇的文章要学会抓主要的。(5)引导运用:现在我们想想在我们刚学的荷花这篇课文的第四节末了,是不是可以再加上一句话,来点明这一节的中心意思,你们想想应该加哪一句呢?(“真是人在画图中”)(在原来板书的“风过了”后面加上“真是人在画图中”。) 4 珍珠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整理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3、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4、积累课文优美语言。教学重难点:1、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整理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2、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板书设计: 4、珍珠泉泉水 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