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县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4020714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延长县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延长县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延长县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延长县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延长县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延长县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延长县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延长县中学高一第一次语文月考试题一、语言文字应用(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A. 铁砧zhn 龟裂jn 嗜好sh 浅尝辄止zhB. 笞刑ch 伺候s 庠序yng 垂头耷脑dC. 推搡sng 赡养zhn 恫吓dng 不可估量lingD. 猎隼sn 船坞w 软肋l 干燥如焚f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A.部署 谛造 蔓延 烟雾缭绕B.辩驳 怜悯 诀窍 安之若素C.等侯 桎梏 按键 骇人听闻D.遗憾 沧桑 枷锁 侧隐之心3下列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2分)A. 海防市水污染问题突出,人们改变水环境的愿望非常迫切,特别是沿河居民对

2、此感同身受。B.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具体而微的要求。C.研究显示,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能促使食客情不自禁地慷慨解囊,有助于增加酒店的收入。D.中国寺庙建筑宏大精美,因势构筑巧思妙想,真可谓鬼斧神工,令人叹服。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A. 在中国组装生产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空中客车”,这不仅会改变世界客运飞机制造的市场格局,而且也将提高中国民族飞机制造业的整体水平。B. 近年来,面对国内彩电市场严重滞销的不利形势,长虹集团积极更新技术并提升售后服务质量,恪守“韧性、信心、开放”的理念,在竞争中一下子取得了优势地位。C. 据记者了解,为维持房价

3、数据的“稳定”,部分一线城市对高房价暂停发放预售许可证,使高价房无法入市销售,低价房源则加大入市,从而拉低了新房的平均成交价格。D. 被各界广为关注的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拟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一事有了最重要的一次进展,已与福特汽车公司就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的所有重要商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二、(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

4、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

5、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鑢乎。”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文心雕龙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

6、递。正如沈德潜所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转关也。”(说诗日卒语)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起来,遂达到了诗歌的高潮。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重性情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来是辉煌灿烂的,但其顶峰也不过只有这么一个盛唐,半个世纪而已。5下列对中国诗歌自身“调节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调节功能”是指历久不衰的中国诗歌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求变

7、的一种特性。B其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体现在不断形成新的诗句节奏:五七言取代了四言。C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格律的逐渐严密化: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D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性情与声色的交互作用,从而使中国诗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6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高&考资源网 )A随着人们对诗经兴趣的降低,诗经的时代结束了,人们由此感觉到二二节奏的四言诗越来越僵化。B中国诗歌没有从五言七言发展成九言,是因为五言七言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更为活泼的缘故。C明代的陆时雍和文心雕龙都指出了两代诗风的嬗递发生在陶渊明和谢灵运之间。D晋宋之间,诗歌转变主要表现在从重写意到重摹象,从启示性语言转向写实性语言两个方

8、面。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诗歌能历久不衰,是因为人们在诗歌创作中总是保持探索求新的自身调节的状态。B中国诗歌的发展是从自由体走向格律体,后来出现各种技巧被自觉运用的重声色也就不足为奇了。C古诗与近体诗的长期并存,说明在中国诗歌史上对诗歌语言形式层面的追求意义不大。D从诗歌的发展来看,性情与声色两者只有完美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成就诗歌的灿烂辉煌。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6分,每小题2分)李白传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

9、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白益傲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

10、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节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读本,个别字词从其他版本)8、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十岁通五经 通:通晓B白益傲放 益:更加C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辟:开辟D璘败,累系浔阳狱累系:捆绑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11、是()A因以命之衡因上疏陈事B以所业投贺知章何面目以归汉C遂荐于玄宗而君幸于赵王D白长笑而去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供奉。C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四、(22分)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喜纵横,击剑为任

12、侠,轻财好施。翻译:。(2)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翻译:。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赠花卿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注:花卿指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此诗因杜甫于花府听闻乐奏而作。首句“丝管”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写出兰亭集序里用类似手法描写音乐的句子。(2分) 结合全诗,说说作者在构思方面是如何做到虚实结合的。(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飞湍瀑流争喧豗,_ 。(2) _ ,塞上风云接地阴。(3)一去紫台连朔漠,_ 。画图省识春风面, _ 。(4)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_ , _ 。(5)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_ , _ 。(6)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_, _ 。(7) _ ,此时无声胜有声。(8)此情可待成追忆,_ 。五、(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在西域读李白夏立君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唯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中,他悠悠忽忽扑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