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农村学校中的师生关系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4019299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农村学校中的师生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毕业论文农村学校中的师生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毕业论文农村学校中的师生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毕业论文农村学校中的师生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毕业论文农村学校中的师生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农村学校中的师生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农村学校中的师生关系(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 农村学校中的师生关系 学生姓名:舒 勇 学号: 20091070008 系别:数 学 系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习形式: 函 授 指导教师: 李 敏 起止日期: 2010、92011、5 2011年4月18日农村学校中的师生关系摘 要自从农民的“皇粮国税”被取消,政府反而予以农民补贴之后,广大农民朋友关心的问题莫过于教育和医疗。治病救命与医生的关系他们没有发言的权利与选择,教育对多数农民朋友而言,所产生的直接效果远远不及医疗效果那么直接明显,但是教育支出却是相当的明显醒目,因此谈到教育问题时,教师就是替罪头羊。而教师的职业特点造就天天与学生见面打交道,农民与

2、教师的关系也就自然而然地移交到老师与学生的师生关系上了。本文结合笔者十余年的农村从教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对农村学校的师生关系的现状、成因及解决途径进行一些尝试性探讨和实践。关键词 师生关系;和谐;平等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Harmony; equality 一、引言随着人们对教育活动的认识不断深入,教育即交往逐渐成为一个时髦且深刻的命题1。各种各样的交往关系影响着教育效果,而师生关系的状况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于是师生关系也自然成为现代教育研究一个颇受关注的话题。有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必须承认,学生有时候尊重你,爱戴你,在很大

3、程度上不在于你所讲的话多么有道理,也不在于你的专业功底多么深厚,而取决于你与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怎样。正如一位心理咨询专家所说,“沟通的微妙之处不在于道理,而在于关系2”。如果师生关系不好,即使老师讲的话很有道理,学生仍然难以接受。所以,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建立一种怎样的师生关系。二、师生关系的现状 先来看看一些师生关系的案例:某中学英语课堂上两名男生打牌,老师发现予以制止,两名男生破口大骂英语老师,致使老师羞愤难当,回到办公室脑溢血死亡。安徽长丰县双墩镇吴店中学的两名学生在课堂上打架,被曝授课教师杨经贵没有制止,而是坚持继续上课,以致一名学生死亡。 女教师被逼向学生下跪道歉后进精神病院(华西

4、都市报),教师因批评学生挨耳光并被打倒在地(北京晨报)。 小学教师疑因体罚学生被家长要求道歉服毒自杀(中国网) 教师不管、被殴、被辱、被逼疯甚至被弑的新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蜇痛了人们的心。同时,也折射出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功利教育导致师生关系扭曲和变异。 三、扭曲师生关系的成因 1、教师方面当前师德师风很不乐观,有很多的教师的素质低、对学生不负责任,工具理性在教育界“蔚然成风”,教师把教书作为生存的工具,而学生把接受教育作为参与社会竞争的工具,教师和学生之间,只是金钱关系、利益关系,而不复传统的师徒关系,“亦师亦父”的师生关系荡然无存3。随着经济社会学的影响日益蔓延,学校不在是象牙塔,不在

5、是独立于社会的一方净土,生存的压力、利益的驱使使得许多教师的师德发生了质的变化,把教育当做商业贸易,把学生当做会生金蛋的鸡。教书育人的天职在他们的脑海中消失殆尽,追逐利益成了他们的目标,老师成了老板,学生成了他们眼中的顾客。道德的败坏使得他们不在关心学生的成长,不在重视自己肩上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无视法律法规,漠视学生,是师生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2、学生方面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来说,家庭的影响很大。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不良家庭环境因素容易造成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异常。这些因素主要有:家庭主要成员变动,如父母死亡、父母离异或分居、父母再婚等4;当前学生的家庭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一大社会

6、问题。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现如今农村留守儿童占农村学校学生的比例在笔者所到过的学校中达到了六成,并且还有上升的势头,许多学生对父母的印象也就是过年时的身影和平时偶尔电话中传出的声音。家庭教育的缺位使得学生的性格格外偏激,对父母的敢怒不敢言、怨恨都只有往朝夕相处的老师身上发泄,犹如一只只愤怒的刺猬随时准备发射蜇人的刺,惹不得碰不得!以前人们总是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懂事,容易教育,那是因为孩子长期在父母身边,耳濡目染久而久之形成的良性循环。而如今当老师说起父母的爱的伟大时,学生的脸上有的茫然,有的冷漠,有的甚至还有些许愤怒!在学生的心中,老师是父母的说客、不负责任

7、的开脱者,在与教师的交往过程中,因为对父母的不满转嫁到同样身为大人的老师身上。如,把老师对他们的批评看成是找岔儿;教师的态度稍微严厉一点,就认为是不尊重他们、不民主等等。学生看待某些问题思想有一些偏激是正常现象,因为他们终究是不成熟的孩子,但是长期的父母不在身边及时疏导、给以正确的引导,造成的后果却是灾难性的!这也是师生关系紧张的又一主要原因。3、教育主管方面当前应试教育体系,注重知识教育,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使学生人格不健全,也不珍惜生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下属单位、学校的评价唯分是从,年终评价分数按分数排名的行为屡禁不止;对个人的评价也是看教学成绩,导致老师把分数看成自己的命

8、根,片面追求分数,忽视学生的健康成长。错误行使教师的教学自主权,对学生管理严格、要求严格,不但不会让学生感激,反过来会惹来学生的记恨,家长的指责,由此学生的行为被纵容,无法无天,对教师没有起码的尊敬。这是加在师生关系上的一个魔咒,此咒不除,师生关系决难改善! 4、社会方面 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关系等,这些因素对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5。其中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严重地毒害着学生的心灵。特别在当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广泛,各种社会传媒的作用越来越大,生活紧张事件增多,矛盾、冲突、竞争加剧。所有这些现象都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内心矛盾,影响学生的

9、身心健康。当前农村中对学生的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网吧、游戏厅了,网吧游戏厅的老板唯利是图,置国家法律于不顾,学生成了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大肆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其内。对于老师的巡查他们给予放哨、开后门,对于无钱上网的学生他们给予赊账,甚至放高利贷!利欲熏心使得他们丧失做人的基本准则,最起码的商业道德也没有,丝毫没有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泯灭了作为父母、家长甚至作为人最起码该尽得教育责任,怂恿学生逃课、打架,和父母、家长、老师作对,长此以往学生对于学习丧失兴趣,沉迷游戏娱乐之中,远离父母、老师,远离真正关心他们健康成长的人!而政府主管这些的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经济繁荣,至于精神文明吗?不是他们的

10、业绩成就展示的指标,不用他们管的!以前的政府部门还要管收粮,现在不用操那份闲心了。该负的教育责任都还一个劲的往学校推,使得学生一走出校门受到教育的机会为零,对教师的评价也就是:老师拿走了财政收入的多少多少,让学生耳濡目染的是金钱利益关系,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四、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1、提高师德修养,塑造高尚师德形象。 所谓师德,是指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师德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也是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助推器。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6。胡锦涛同志曾在会见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强调: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时刻不忘党和人民的重托

11、;把培养优秀人才作为自己的重大责任,要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孜孜不倦地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育人水平;要率先垂范,为人师表,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就是说教师应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教师是管人的人,但管人首先要学会做人,做好人,然后才有资格去教育管理人,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不杜绝教师队伍中的不道德现象,不完善教师的人格形象,塑造学生灵魂又从何谈起?所以,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树立高尚的师德形象。首先,要有敬业爱岗,立志终生植根于教育行业,专心治学治教,躬耕教坛,孜孜以求,无私奉献,这是干好教育事业的思想基础。其次,树立牢固的法制观念,学

12、法讲法,以法执教,依照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要求,履行自身的职责和义务。再次,弘扬敬业、爱业、艰苦创业精神,并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标准约束自己,完善自己。最后,把“教书育人”与“教书育己”统一起来,从细小事情抓起,坚持经常,形成习惯,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形象给学生感染和启迪。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有机结合,和谐学生的心灵。寻找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与关爱生命教育的最佳结合点,让学生真正的珍爱生命,将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上升到对生命的敬畏教育,感受生命是至高无上的7。 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心理健康教

13、育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青少年“身”和“心”全面发展的要求;提升青少年的生活品质,让他们健康的成长、幸福的生活,是当代教育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教育的真正核心所在。作为未成年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应采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或讲座,利用广播、电视、录像、黑板报等宣传工具,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及知识要求,让青少年从多角度、多场合接受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其身心发展特点,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转变不良行为,和谐自己的心灵,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使其顺利渡过青春期。通过设立心理咨询室、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使个别青少年的心理疾病得到治疗,不断提高其心理素质。探索学校、家庭、社区

14、“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强化生命教育,打造“平安青春期”工程8。 3 、改革教育制度,促成师生关系和谐。 近二三十年来,经济领域的市场化风习很快蔓延到学校,大家都处于竞争之中,师生之间又多了一层利害关系,最终导致师生关系利益化甚至市场化,这样怎能促成师生的和谐呢?学校工作应以学生为中心,老师的责任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老师不是老板,更非警察。老师是知识的承载者、是知识接力中的前一棒,学生是老师知识的传承者和扩大者9。要根除功利教育,让师生关系恢复和谐,仅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转变观念是做不到的,而必须进行教育制度改革,并同步进行包括户籍制度、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在内制度改革,方可有成效。

15、4 、全社会要为教育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片面追求升学率是教育界的一种弊病,如今这种“片面追求”却成了用人单位和时髦宣传。一些高效益单位的用人、招工条件成了清一色的“大专以上”学历,这对学生和家长盲目追求高学历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0。其实任何单位都应有不同学历层次的工作人员来各司其职。所以,宣传媒介也不要过分渲染高学历的作用,应强化全面素质的要求。总之全社会要为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做点贡献,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首先,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其次,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注意把握大众宣传媒体宏扬正气,抑制邪恶的导向。社会执法部门要加大对不法分子的打击力度,净化各种社会环境,消除种种不健康的丑陋现象等负面因素对初中生健康成长的干扰。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使他们能够真正地明辨是非,认清主流,达到正确的学习与模仿,学会积极地适应社会和人生,从而安全顺利地渡过人生的“危险期”、“转折期”,获得身心各方面的健康发展11。学校可与社区、德育基地联合,形成合力,抵制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地净化社会环境。例如,与派出所联合,整治校园周边的网吧,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学生远离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网络环境,引导学生文明上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