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抵调库的基本概念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4015196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抵调库的基本概念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免抵调库的基本概念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免抵调库的基本概念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免抵调库的基本概念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免抵调库的基本概念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免抵调库的基本概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抵调库的基本概念(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免抵调库的基本概念 简要地说,免抵调库是指对因实行免、抵、退税措施而减少的增值税收入,按照规定程序审批后,由国库部门同步办理调增增值税收入和出口退税,从而避免和减少该措施对地方利益和税收收入影响的政策简称。要全面理解免抵调库概念,必须一方面结识如下几种问题: 1免、抵、退税措施影响公司应征税源,进而减少税收收入。根据免、抵、退税措施的规定,免、抵、退税中的免税是指对公司出口货品免征本环节应缴的增值税;抵税是指对公司出口货品中涉及的进项税金在其内销货品的应纳税款中予以抵顶;退税是指当公司一定期期内应抵顶的税额不小于应纳税额而未抵顶完时,经主管退税机关批准,对未抵完的予以退税。从上述定义不难看出,

2、实行免、抵、退税措施的公司,由于其出口货品的应缴税金免征,并且出口货品所涉及的进项税金要在内销货品的应纳税款中予以抵顶,因而相比不实行免、抵、退税措施时,公司在财务核算和纳税申报时计算的应缴税金势必大大减少,公司直接申报缴纳的税收收入也就相应减少。公司出口货品占的比重越高,实行免、抵、退税措施后减少的税源和收入也就越多。增值税收入减少,随之附征的都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也相应减少。 2.免抵调库政策旨在对因免、抵减少的收入进行基本精确的核算记录。通过对免抵额进行比较规范、精确的核算记录,并据此计算对税收收入以及地方利益的影响,是免抵调库政策出台的首要目的。根据免、抵、退税管理措施的规定,在具

3、体操作时,由于公司出口货品中所使用的原材料及其涉及的进项税金难以精确划分,因此在实际执行中,公司的免抵额并不是分别计算免税额和抵税额后相加得出的,而是通过免、抵、退税总额与公司期末留抵税金的比较,先计算应退税额,而后再拟定免抵额的。如不考虑免税购进原材料和上期结转等因素,免抵额的计算原理大体如下: 公司免、抵、退税额=公司出口货品离岸价 X 汇率 X出口货品退税率 如免、抵、退税额不小于期末留抵税额,则:应退税额期末留抵税额,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期末留抵税额;免、抵、退税额与期末留抵税额差额调库。如免、抵、退税额不不小于期末留抵税额,则:应退税额免、抵、退税额,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与

4、期末留抵税额差额继续留抵。按上述原理计算出的免抵额,基本上就是如不实行免、抵、退税措施公司应当申报的税源和上缴的收入。固然,由于征、退税率不完全相似,免抵额与实行征退税措施时的应征税额会有些差别,但不会很大。 3.必须在有出口退税指标的状况下国库才可以办理调库。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国内出口退税工作始终受指标的控制。由于免抵调库同步调增增值税收入和出口退税两个科目,因调库增长的出口退税是退税总额的构成部分,因此调库的数额也就相应受到了退税指标的制约。当出口退税总指标有限时,调库增长就意味着外贸公司退税的减少,出口退税对增进公司发展和外贸增长的作用就减少。因此,近两年也浮现了由于免抵调库增长而加大财

5、政收入规模的状况。(来自中国税务网).免抵税额免抵调库数2. 如先征后退,先征的部分地方有5%提成,免了,抵了,是中央的政策,中央应当买单,不能影响地方收入,否则地方政府支持外向型公司的发展的积极性会大打折扣月末根据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计算出的免抵税额做如下会计解决: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差额就是留抵税额,但是这个数在报表上不会直接体现出来(下期增值税主表13栏15栏即是)有关取消免抵调库政策的思考有关取消免抵调库政策的思考 【期号】 08【总期】 29【栏目】 论坛【标题】 有关取消免抵调库政策的思考 【页码】 11,6【作

6、者】 郑文敏 【正文】 内容提纲: 199年,为弥补免、抵、退税措施对地方利益的影响,国家出台了免抵调库政策。5年来,免抵调库政策对保证免、抵、退税措施的顺利实行和保持财税收入的持续迅速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实践的进一步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突出的就是免抵调库占用大量退税指标,进一步加剧了外贸公司退税紧张状况,同步使税源和收入相脱节,虚增了税收收入。本文对免抵调库政策执行的状况及利弊进行了分析,建议尽快取消免抵调库政策。 核心词:免抵调库 免、抵、退税 出口退税指标税收虚增 一、免抵调库的概念及政策由来 (一)免抵调库的基本概念 简要地说,免抵调库是指对因实行免、抵、退税措施而减少的增

7、值税收入,按照规定程序审批后,由国库部门同步办理调增增值税收入和出口退税,从而避免和减少该措施对地方利益和税收收入影响的政策简称。要全面理解免抵调库概念,必须一方面结识如下四个问题: 1.免、抵、退税措施影响公司应征税源,进而减少税收收入。根据免、抵、退税措施的规定,免、抵、退税中的免税是指对公司出口货品免征本环节应缴的增值税;抵税是指对公司出口货品中涉及的进项税金在其内销货品的应纳税款中予以抵顶;退税是指当公司一定期期内应抵顶的税额不小于应纳税额而未抵顶完时,经主管退税机关批准,对未抵完的予以退税。从上述定义不难看出,实行免、抵、退税措施的公司,由于其出口货品的应缴税金免征,并且出口货品所涉

8、及的进项税金要在内销货品的应纳税款中予以抵顶,因而相比不实行免、抵、退税措施时,公司在财务核算和纳税申报时计算的应缴税金势必大大减少,公司直接申报缴纳的税收收入也就相应减少。公司出口货品占的比重越高,实行免、抵、退税措施后减少的税源和收入也就越多。增值税收入减少,随之附征的都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也相应减少。 免抵调库政策旨在对因免、抵减少的收入进行基本精确的核算记录。通过对免抵额进行比较规范、精确的核算记录,并据此计算对税收收入以及地方利益的影响,是免抵调库政策出台的首要目的。根据免、抵、退税管理措施的规定,在具体操作时,由于公司出口货品中所使用的原材料及其涉及的进项税金难以精确划分,因此

9、在实际执行中,公司的免抵额并不是分别计算免税额和抵税额后相加得出的,而是通过免、抵、退税总额与公司期末留抵税金的比较,先计算应退税额,而后再拟定免抵额的。如不考虑免税购进原材料和上期结转等因素,免抵额的计算原理大体如下: 公司免、抵、退税额=公司出口货品离岸价 汇率X 出口货品退税率 如免、抵、退税额不小于期末留抵税额,则:应退税额=期末留抵税额,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期末留抵税额; 如免、抵、退税额不不小于期末留抵税额,则:应退税额=免、抵、退税额,免抵税额0。 按上述原理计算出的免抵额,基本上就是如不实行免、抵、退税措施公司应当申报的税源和上缴的收入。固然,由于征、退税率不完全相似,免

10、抵额与实行征退税措施时的应征税额会有些差别,但不会很大。 必须在有出口退税指标的状况下国库才可以办理调库。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国内出口退税工作始终受指标的控制。由于免抵调库同步调增增值税收入和出口退税两个科目,因调库增长的出口退税是退税总额的构成部分,因此调库的数额也就相应受到了退税指标的制约。当出口退税总指标有限时,调库增长就意味着外贸公司退税的减少,出口退税对增进公司发展和外贸增长的作用就减少。 4.因此,近两年也浮现了由于免抵调库增长而加大财政收入规模的状况。 (二)免抵调库政策的由来 免、抵、退税措施是自197年初开始实行的,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搞活国有大中型公司,扩大外贸出口,履行代理制

11、。当时国务院有关对生产公司自营出口或委托代理出口货品实行免、抵、退税措施的告知(国发97号)并未对实行该措施后影响收入问题作出规定,只是在其后财政部下发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有关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公司自营(委托)出口货品实行免、抵、退税收管理措施的告知(财税字1750号)中提到:实行免、抵、退税措施后,由于免、抵对地方财政利益会有一定的影响。为此,中央财政将对影响地方的部分向地方财政予以补偿。998年初,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有关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公司自营(委托)出口货品实行免、抵、退税后199年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年终结算措施的告知(财地字1981号),明确了具体补偿措施,即:各地国

12、税局2月10日前将公司名单及免抵税额报省级进出口部门汇总,月底前报总局,同步抄送本地财监办和省财政部门。财政部根据财监办审核后的免抵额,计算影响财政增值税的25%部分和地方税收返还部分,拟定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的19年补贴数额。清算差额在198年解决多退少补。由此可见,对199年免抵减少收入的补偿是根据9年初的记录审核状况单独计算做出的,不是采用免抵调库措施。 199年7月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了有关实行免、抵、退税措施有关预算管理问题的告知(财预字192号)。该文献初次明确了调库的具体措施和操作程序,标志着免抵调库政策正式实行。文献规定:审批退税机关将县以上征税机关上报

13、的免抵按季审核无误后回发,并抄送同级国库和财监办。县以上征税机关根据批准的免抵额以正式文献告知同级国库办理调库。同步增长免抵调增增值税和免抵调减增值税,并将免抵调增的25%部分由中央库划入地方库。19年前两季在8月底前调库,后两季度以及后来年度的免抵额均在下一季度的第一种月内办理调库。自98年月1日起开始实行。因在预算科目中将免抵调减增值税列为出口退税的子科目,文中的增长免抵调减增值税事实上就是指增长出口退税。198年11月2日,为贯彻上述文献精神,并保证当年税收增收100亿元目的的实现,国家税务总局又下发了国家税务总局有关加强生产公司出口货品免、抵、退税调库工作的告知(国税明电1996号),

14、强调对已按规定预免预抵的,须尽快严格按规定办理调库,保证将免抵税款计入今年收入完毕数。 198年后,国家对免、抵、退税管理措施进行了不断改善,但免抵调库政策始终执行下来并延续至今。 追溯免抵调库政策的来源可以看出,该政策的出台带有明显的补偿和补充性质。补偿性是指该政策出台的首要目的是为弥补实行免、抵、退税措施对地方利益的影响;补充性是指该政策是对免、抵、退税措施执行后所带来问题的一种补充规定。由补偿性和补充性所决定,免抵调库政策带有较强的相对独立性,这项政策的执行与否,一不会直接对免、抵、退税措施产生影响;二在合适时机完全可以取消或用别的措施来替代。 二、免抵调库政策执行状况及利弊分析 (一)免抵调库政策执行状况 除9年末由于税收收入任务紧张暂停执行外,免抵调库政策年来总体上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实行。免抵调库数额及其在增值税收入中占的份额,也随着实行免、抵、退税管理措施公司范畴的扩大和出口额迅速增长而呈逐年增长的态势。下表为199年以来各年份免抵调库状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年来免抵调库额从198年的27.亿元猛增到的514.5亿元,5年合计调库76亿元,年平均增长幅度达到107.6%,远远高于同期增值税3.4%的增长幅度;占增值税收入的比重也由0%上升到8.2%,比重提高了7.5个百分点。免抵调库如此多的数额,如此高的增长速度,对国内经济和财税工作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