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第七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4015112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5.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东莞市第七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广东省东莞市第七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广东省东莞市第七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广东省东莞市第七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广东省东莞市第七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东莞市第七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东莞市第七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东莞市第七中学 2014-2015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题 3 分,共 60 分)13为了纪念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诞辰 2560 年,电影孔子于2009 年 3月 30 日在北京隆重开机。如果你是电影的历史顾问,以下哪些有关孔子的历史常识你认为是正确的?( )A.孔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B.孔子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重视,但其后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C.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D.孔子的著作有诗书礼易乐春秋论语等【答案】 C【解析】考点:孔子思想。 A不对,孔子是

2、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B不对,儒家思想在汉武帝以后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D 不对,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根据孔子的言论整理的著作。C 符合孔子的教育思想。14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斯恶矣; 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持此观点的是()A.道家B.儒家 C .墨家D.法家【答案】 A【解析】考点:百家争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强调的是哲学辩证法思想,这正符合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哲学特征,所以答案选 A, B 项主张实现“仁政”和重视伦理道德教育, C 墨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 ,D 法家强调加强中央集权和强化君

3、主专制统治以及倡导“以法治国” 。15 公元前 6 世纪到公元前 2 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人类首次觉醒, 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对于中国而言, 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A.百家争鸣B.焚书坑儒 C .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答案】 A【解析】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百家争鸣思想解放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公元前6公元前 3 世纪” 和所学史实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16 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 ,意思是要人们和平相处,互利互惠。以下文字中与这个主张相近的是( )A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

4、,不为桀亡。”B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C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D “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答案】 D【解析】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诸子百家思想主张,题目中的是墨家的, A 中强调的是“天行有常” BC强调的是法治和兵器军事是法家思想D讲军事是不得以而用之,求和平和发展。17 .史记商君列传中关于商鞅说服秦孝公变法记载“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其中关于“帝道、王道、霸道”对应的思想分别是( ).道家、儒家、法家.儒家、法家、墨家根据题干提供的信

5、息和所学史实帝道A.法家、道家、儒家BC.墨家、法家、道家D【答案】B【解析】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对商鞅变法思想的理解。指的是上古帝王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王道指的是遵循现代的礼乐制度的儒家思想; 霸道指的是在诸侯争霸的乱世依靠严刑峻法的法家思想加强对人民的约束。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根据以上分析,ACD匀错误。18 .汉书食货志记载:“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为改变这种状况,当时的统治者( )A.重征赋税B .独尊儒术 C .实现仁政D.无为而治【解析】考点: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统治者被迫实行与民休息的的政策, D 项无为而治符合这一时期的经济政策; B 项独尊儒术、 A 项征

6、收重税等都不是这一时期的经济政策特点。19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O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意图是规劝皇帝要行仁政为维护君主的统治服务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反映了 “天人感应”的思想带有浓厚迷信思想A. B . C . D .【答案】 D【解析】考点: 汉代儒学。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的描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符合汉代董仲舒的儒学。所以答案选D20 学者对古代某思想家有如下的叙述: “(他) 想把濂溪 (周敦颐 )、 二程种种意见都包容和会通,再加上通诸孔孟先秦儒,兼及道释,而组织一大系统”请问这位古人是() 【答案

7、】 CA.李贽B.王阳明 C .朱熹D.王夫之【解析】考点:宋明理学。北宋理学大师周敦颐、二程,到了南宋的朱熹继续发展程朱理学21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提到: “历史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今日来看,他们的立场仍是过于单纯。”这种“单纯”主要表现在()A. 理学抛弃了传统儒学“积极入世”的治学态度B. 理学的兴起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C. 理学弥补了传统儒学在塑造人性方面的缺陷D. 理学家们将儒、佛、道思想合而为一【答案】 B【解析】考点: 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理学的兴起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是为维护封建专制制度服务的, 从这个角度讲, 它的目的明确而简

8、单,故B 项符合题意。理学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和发展,故A项错误。传统儒学也注重对人性的塑造,故C项错误。理学以传统儒学为基础,并融合了佛道思想,故D 项的说法错误。22 五四时期的思想家把李贽当作反孔的先驱。 冯元仲称赞他“手辟洪蒙破混茫, 浪翻古今是非场。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以下观点哪一项最有可能是他的(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D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答案】 B【解析】考点:李贽思想。A不对,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为孟子的主张;C不对,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为顾炎武的主张; D 不对, . 饿死事小

9、,失节事大为朱熹的主张; B 符合题意,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表明反对盲从孔子,因此五四运动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把李贽当作反孔的先驱。23 . 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 “ 明末清初, 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 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对该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学术思想的发展B.明清儒家力图恢复先秦的儒家学说C.明清儒学比较全面地指出理学的弊端D.清代传统经学有利于近代民主思想产生【答案】A【解析】考点:孟子思想主张。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中

10、国传统学术 (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 是指理学向经世致用思想转变, 而这种转变是与明末清初政治环境的变化有关, 明末清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在这样背景下出现明?#之际的儒学思想,A的表述符合题意;B的表述不合史实,因为明清儒家是对先秦的儒家学说批判继承;C不合史实,材料没有体现明清儒学比较全面地指出理学弊端的信息;D 的的述与题意无关,故选A。24培根说:“ ( 两宋时期 ) 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 第二种在战争上, 第三种在航海上。 ” 这里所说的 “第一种东西” 是我国古代的 ()A.火药 B .造纸术C.印刷术D

11、 .指南针【答案】 C【解析】考点:四大发明对西方的影响。根据所学,在“文字方面”上的是印刷术的普及,提高了印刷质量和速度,加速了知识的普及和传播,促进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 ;在战争上的是火药, 航海上的是指南针, 儒家思想, 主要是影响的东亚地区。 故选C。 根据以上分析,人8所均错误。25 . 我国古代天文学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我国最早的天文学巨著出现创制黄道游仪发明测量地震方位的地动仪发明新型浑仪一一简仪()A. B.C. D. 【答案】 B【解析】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技。我国最早出现的天文学著作是在战国时期;创制黄道游仪是在唐代;发明测量地震方位的地动仪是在汉代;发明了简仪是在元朝,故

12、选B。26 . 该书问世以后受到了清朝统治者的重视, 曾多次被刻印, 被乾隆皇帝称赞为“用意勤而民事切”。现代有人评价它是我国传统农书中空前绝后的。该书是A 齐民要术 B 农政全书 C 天工开物 D 本草纲目【答案】 B【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从材料“被乾隆皇帝称赞为“用意勤而民事切”可以看出这是明代的农政全书,水平最高,故选 Bo A项是在南北朝时期出现的著作;CD项与材料无关。27 . 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解析】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书法特点。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书同文字”,作为全

13、国统一的官方字体是小篆字体。从四个选项中的字体特点可以分析出,ABCD四种字体分别为小篆、楷书、行书、草书。故本题选 A28 .清明上河图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古代开封的繁荣景象。下列场景中不可能在画中出 现的是()A.王家锦帛铺当街而设B.刘三叔精装字画铺出售唐代名家字画C.驼运丝绸、瓷器的骆驼正在出城D.娱乐场所瓦舍表演杂剧西厢记【答案】D【解析】考点: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西厢记是元代杂剧的代表作, 作者是王实甫不可能出现在宋代的瓦子表演节目中,所以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A B C三项活动出现均早于宋代,有可能在清明上河图中再现出来,所以 答案选Do29

14、.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A.李煜 B .李清照 C .辛弃疾 D .陆游【答案】C【解析】考点:辉煌灿烂的文学。根据材料信息“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可知“柳郎中”是宋词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学士”是宋词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只有C项,辛弃疾为南宋宋词豪放派代表人物。30 .徽调、汉戏、昆曲、秦腔等经过五六十年的相互交流、融合,从而产生了声腔、剧目、表演都独具一格的新剧种一一京剧。200多

15、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地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彩,京剧的形成和发展说明()A.文学艺术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B.京剧艺人对剧种的改造时京剧发展的根本原因C.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是京剧形成与发展的决定因素D.文学艺术只有不断地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才能得到发展【答案】D【解析】考点:题中材料说明了 “京剧”这一新事物是在吸收微调、汉戏、昆曲、秦腔等优 秀成果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的这一原理,D项符合题意,故选 D项;京剧作为艺术是社会意识,这里体现了社会意识在不断向前发展,不体现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故A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项强调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因而不符合题意;C项是从划分新旧事物的标 准角度说明的,也不符合题意。31 .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它的本质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