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部分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4014235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7.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生理学》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运动生理学》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运动生理学》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运动生理学》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运动生理学》部分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生理学》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生理学》部分(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运动生理学部分华东师范大学在职体育硕士专业复习资料 运动生理学复习重点 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或在长期系统的体育锻炼影响下,人体生理活动发展变化的规律的科学,并应用这些规律指导人们合理地从事体育锻炼和科学地进行教学或训练的一门科学。 人体生理机能三种调节方式及其特点: 1) 神经调节: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产生的应合性反应。 特点:迅速、短暂、局限。 2) 体液调节:通过人体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各种激素来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功能的调节。特点:缓慢、持久、广泛。 3) 自身调节;器官、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对机体内

2、外环境的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映。特点:调节幅度小、不灵活、但有意义。 肌肉的收缩机制:肌丝滑行说理论认为,肌肉收缩时虽然外观上肌肉或肌纤维缩短,但肌细胞内并无肌丝或分子结构的缩短或卷曲,而只是在每一个肌小节内发生了细肌丝向粗肌丝的滑行,亦即由Z线发出的细肌丝在某种力量的作用下主动向暗带中央移动,结果相邻Z线都互相靠近,肌小节长度变短,造成整个肌原纤维、肌细胞乃至整条肌肉长度缩短。 骨骼肌收缩的形式:缩短收缩、拉长收缩、等长收缩。 1) 缩短收缩又称向心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的阻力时,肌肉 缩短,并牵引骨杠杆做相同运动的一种收缩形式。 它又可分为,A:等张收缩:负荷恒定, B:等

3、动收缩:速度恒定。 2) 拉长收缩:是指肌肉积极收缩所产生的张力仍小于外力,肌肉被拉长的一种收缩 形式。 3) 等长收缩:是指肌肉积极收缩所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力,肌肉长度不变的一种收缩 形式。 肌纤维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1)短时间、大强度运动项目的运动员FT%大于耐力项目运动员。(FT快肌) 2)耐力项目的运动员ST%大于非耐力运动员。(ST慢肌) 3)既要求速度,又要求耐力的运动项目的运动员FT%与ST%相当。 呼吸:指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与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它又包括三个相 互联系的环节。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内呼吸。 呼吸运动的类型:1)腹式呼

4、吸:以膈肌收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 2)胸式呼吸:以肋间外肌收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 肺活量:最大吸气后尽力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反映了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 时间肺活量:在吸气之后,尽力以最快的速度呼气,计算1、2、3秒末的呼出气量与肺活量的百分数,正常成人第1、2、3秒的时间肺活量为83%、96%、99%,它既反应了肺的容量又反映了肺1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体育专业学位硕士管理中心 运动生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在职体育硕士专业复习资料 的通气速度。 每分通气量VE:是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 VE潮气量呼吸频率50069L。 最大通气量是每分钟所能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最大量。 肺泡通气量:

5、是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 只有进入肺泡的气体量才是有效的通气量,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呼吸频率, 故慢而深的呼吸有利。 长期运动对肺功能的影响: 1)通气效果的提高和呼吸肌耗氧量的下降。 2)氧通气当量的下降。/VO2。 3)训练对运动时每分通气量的影响。 13血液的功能:运输功能:可将O2、营养物质、激素、酶、维生素运至组织细胞,供应其利用,同时将细胞产生了CO2、尿酸、尿酸肌酐运至排泄器官。 缓冲PH植的功能:正常血浆的PH约为7.357.45,血液是调节酸碱平衡的第一道防线,代谢产生的酸性或碱性物质,被缓冲对缓冲。NaHCO2/H2CO2。 保护和防御功能:血液中的白细胞通过

6、吞噬和免疫反应来实现机体自身保护和防御外来微生物的侵害。 14氧离曲线指反映血氧饱和度与血氧分压之间关系的曲线,该曲线近似“S”型,这一特征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1)氧离曲线上段:PO2,坡度较小,表明PO2在该范围内变化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不大,机体摄取足够的氧气提供较大的重要系数。 2)氧离曲线中段:PO2,坡度较大,表明PO2稍有下降,故会引起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释放些O2,能保证组织细胞O2的供应。 3)氧离曲线下段:PO2,坡度XX,表明PO2稍有下降,故会引起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释放大量O2,能适应O2的大量需求。 15心脏的泵血功能:是指单位时间内输出足够的血量,以适应机体各器官组

7、织新陈代谢的需要。机体代谢增加,心脏收缩加强,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反之,则减少心输出量。 16评价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心输出量,心力贮备,心作功量。 1) 每搏心输出量: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简称搏出量。 2) 每分心输出量:每分钟一侧心室所射出的血量,简称心输出量。 3) 心力贮备: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称心力贮备。 。 它分为:心率贮备。收缩期贮备。舒张期贮备。 4) 搏功:心室一次收缩所作的功。右心室的搏功1/6左心室的搏功。 5) 每分功:等于搏功与心率的乘积。 17动脉血压: 1) 概念:是动脉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2) 成因:先决条件。基本条件:血液在血

8、管中流动时遭遇外周 阻力。 3) 影响因素:每搏输出量。心率。外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作用。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体育专业学位硕士管理中心 运动生理学 2 华东师范大学在职体育硕士专业复习资料 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的比例。 18肌肉运动的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 1)心输出量增加。运动时输出量增加与运动量或耗氧量呈正比。 2) 动脉血压变化。运动时动脉血压水平取决于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两者之间的关系,适量心输出量使血脉压。 3)各器官血流量重新分配。心脏和活动的肌肉的血流量增加,不参加活动的肌肉和内脏血流量减少。 其生理意义: 1)减少不参与活动器官的血流量以保证提供更多的血液量给活动肌

9、肉。 2)运动骨骼肌血管舒张,其他不参与活动器官血管收缩,使总的外周阻力不会明显下降,从而使平均动脉压保持相对稳定。 19长期运动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窦性心动徐缓。 运动性心脏肥大。 心血管机能改善。 20脉搏测定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评定心脏功能和身体机能状态。 控制运动强度。 21最大吸氧量: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参加的长时间激烈运动中,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人的极限水平,此时,单位时间所能摄取的氧量称为最大吸氧量。 影响最大吸氧量因素:最大吸氧量主要决定于心脏的泵血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功能。心脏的泵血功能称为最大吸氧量的中央机制,肌肉利用氧的能力称为最大吸氧量的外周机制。根据Fink

10、原理:吸氧量的心率每搏输出量动静脉氧差。 另外,最大吸氧量还受遗传、年龄、性别、训练因素的影响。 22新陈代谢:生物体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中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 23物质代谢:人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的交流过程。 广义的物资代谢包括: 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能源物质的合成与分解,代谢实物的排泄三个过程。 24能量代谢:在物质代谢中伴随着能量的释放、转移和利用的过程。 25基础代谢率:是指人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的能量代谢。所谓基础代谢是指人体清醒而又极端安静的状态,而且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及精神紧张的影响。 26糖代谢、运动能力与补糖: 糖的分解供能:分为无氧酵解和有

11、氧氧化两种。 血糖浓度与运动能力: 在不同持续时间和运动强度的运动中,血糖浓度的变化有所不同。短时间剧烈运动后,血糖浓度升高,其原因是机体由安静状态进入运动状态时交感肾上腺系统活动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所致。在运动前或运动中,适量补充糖可维持血糖水平,提高运动能力,延缓疲劳的发生。因此血糖水平的稳定对于运动能力的提高有重要意义。脑组织和红细胞必须依赖血糖供能。当血糖供应缺乏时,脑细胞和红细胞开始死亡。 糖原储备与运动能力: 有研究表明,运动性疲劳或过度训练的原因之一是体内糖原储量的耗竭。运动前补充糖或加强食物中3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体育专业学位硕士管理中心 运动生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在职

12、体育硕士专业复习资料 碳水化合物的量,可以使体内有充足的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储备量。有利于运动过程中血糖水平和肌糖原水平的维持,提高运动能力,对于人体大多数组织细胞而言,葡萄糖一旦进入细胞或肌肉中进一步合成肌糖原,就不能直扩散出细胞。所以,力竭性肌肉运动时,活动的肌肉是不能利用不活动肌肉中的葡萄糖或肌糖原。只有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供给活动的肌肉组织才能保证它所需的能量供应。所以增加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储备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合理膳食与适宜运动训练相结合是提高机体糖原储备有效途径。 27运动过程中脂肪代谢和供能特点: 它随运动强度的增大而减低,随运动时间的延长而。 1)动员慢,常在运动过程中体内糖

13、原储备降低的情况下,FFA才成为主要供能物质。 2)长时间运动后期主要依靠脂肪酸氧化供能。 3)短时间剧烈运动时脂肪分解受到抑制。 28运动对脂肪代谢的影响: 1)提高机体氧化利用脂肪酸供能的能力 运动训练是提高机体氧化利用脂肪酸供能的能力的最有效的措施。长期运动会使骨 骼肌线粒体的数量、体积,单位肌肉毛细血管密度,线糖体酶及脂蛋白酶活性增加。 2)改善血脂异常:血脂异常指TCH、LDL、TG、HDL。耐力训练可促进水解,增加。 3)减少体脂积累:长期耐力运动提高LPL活性,促进脂肪水解,加速FFA氧化供能,减少体脂积累。 29肾脏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 1) 通过泌尿活动,使物质代谢

14、的生产物排出体外,维持内环境稳态,尿酸、尿素、肌酐等。 2) 通过肾脏排出浓缩尿、稀释尿以及改变尿量来调节机体水平衡。 3) 通过肾小管和集合管,对K、 Na等重吸收和排出,来维持机体电解质的平衡。 4) 通过肾小管和集合管对H、HCO3-1的排出,调节机体的酸碱平衡。 30运动后蛋白尿: 指健康人剧烈运动或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后,出现的一过性蛋白尿为尿。 31测定运动后蛋白尿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1)评定负荷量和运动强度的大小。 2)观察机体对负荷量的适应能力。 3)反映运动员的训练水平。 目前认为运动后蛋白尿产生机理可能与下列有关 运动时酸性代谢物的刺激 肾血管收缩而造成缺血和缺氧 肾组织结构改变 肾单位出现急性损伤。 32人体三个技能系统的特征: 乳酸能系统 无氧代谢 食物能源:糖 迅速 有限 副产品乳酸导致肌肉疲劳 1-3分钟 有氧氧化系统 有氧代谢 食物能源:糖、脂肪 慢 多 没导致疲劳的副产品 耐力运动 33运动技能:指在运动过程中通过后天学习而获得的动作技能。它是一种行为,不是先天固有的,是后天获得的。 磷酸原系统无氧代谢 化学能源:CP 供能十分迅速 ATP生产量少 肌肉中储量少 短跑或短时间运动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体育专业学位硕士管理中心 运动生理学 4 华东师范大学在职体育硕士专业复习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