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下物理知识点详细全面精华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4012067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下物理知识点详细全面精华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下物理知识点详细全面精华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下物理知识点详细全面精华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下物理知识点详细全面精华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下物理知识点详细全面精华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下物理知识点详细全面精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下物理知识点详细全面精华(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 力 1. 速度大小发生改变 运动状态改变 2. 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3. 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 同时发生改变力的示意图:1、确定受力物体2、找出作用点3、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 力的大小)4、在线段的末端标出箭头表示力的方向5、标明力的符号和大小。注意:三“标”一“线”带箭头的线段带箭头的线段 1.线段的箭头表示力的_方向_;2.线段的起点或终点 表示力的_作用点。3.若在同一图中有几个力,力越大,线段应越长,在力的示意图旁边标出力的 符号和大小第二节弹力知识点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弹性限度,物体就会失去弹性,也不能完全复原。二、弹力 (反抗作用力的力

2、)1.弹力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简言之: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2.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3.弹力三要素弹力大小:弹力的大小跟使它发生形变的力大小相等。总是随着物体形变程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对同一物体而言,发生弹性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弹力方向:始终与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或者说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一致、或者说与使它发生形变的力的方向相反),并且总是与接触面垂直。 拉力:沿绳或弹簧收缩的方向 压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 支持

3、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物体弹力作用点:作用在使它发生形变的物体表面上4.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1) “三看清”:看清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以及指针是否对准零刻线,若不是,应调零。被测力的大小不能超出量程。(2) 测量前,用手轻轻地来回拉动几 次,避免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 的摩擦而影响测量的准确性。(3) 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 (4)读数时,应保持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眼睛观察指针的视线应与弹簧测力计的刻线齐平(5)记录结果包括数字和单位注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表示的是挂钩所受的拉力弹力与弹性的区别:弹力是力,单位N,弹性是物体的性质。第三节重力知识点一、重力

4、(G)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2.来由:万有引力3.施力物体:地球。4.受力物体: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切物体 。二、重力三要素:1.重力的大小2.重力的方向 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每个固体都有重心,而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 质量均匀、外形规则的唱片的重心在它的圆心上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在受力物体上画力的示意图时,通常把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上重心与稳定性A、重心越低越稳定;B、支撑面越大越稳定;C、过中心向下所引的垂线穿过支撑面,且离力支撑面中心越近越稳定。三、力的示意图四、一个弹簧测力计在钩上

5、挂了几个钩码,弹簧测力计示数为G,若将弹簧测力计倒过来,将钩码挂在吊环上,手提测力计钩,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A )。 A大于G B等于G C小于G D无法确定提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表示挂钩所受到的拉力。 第二次示数大小=G+弹簧测力计的自重第八章 运动和力 一、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三次实验都是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得越远。 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伽科略斜面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推理,称作理想化

6、实验。 2、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原来静止的物体,会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都将会做匀速直线运动。 C、揭示了“力”的本意:维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不需要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需要力。 3、惯性定义: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

7、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无关。 4、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绝不能说成“在惯性作用下”或“受到惯性”、“克服惯性”等。 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正是因为物体具有惯性所以才会遵守惯性定律 5、解释惯性现象 (1)汽车紧急刹车时人会前倾的原因:人原来随汽车一起向前运动,当汽车急刹车时,人的脚已随车停止运动,而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人会前倾。 (2)汽车起动时人会后倾的原因:人原来随汽车一起处于静止状态,当汽车突然启动时,人的脚已随车开始运动,而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人会后倾。 6、生活中利用惯性现象的例子有:(1)助跑跳远;(2)锤

8、子的锤头松了,把锤柄朝下敲已敲地面,锤头都套牢在锤柄上了;(3)拍打衣服可以去除浮尘;(4)投篮;(5)射箭;(6)扔东西;(7)掷铁饼;(8)使用体温计前要甩一下 生活中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例子有:(1)开车要系好安全带;(2)汽车里安装安全气囊;(3)交通工具配备刹车系统;(4)开车要保持车距;(5)不能超载 二、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实验:(1)可用甲图或乙图装置探究,乙图装置比甲图装置的优点是:可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2)可通过调节钩码的数目来调节两个力的大小 (3)把木块(或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再放手后,木

9、块(或卡片)不能平衡,会转动,做这一步的目的是: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之一是否是二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4)把卡片剪开,一分为二,观察卡片是否能平衡可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之一是否是二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3、结论: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二力平衡条件可以用八字概括“同物、等大、反向、共线”。 4、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作用力比较: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力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5、判断二力是不是平衡力的两种方法: (1)、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若二力满足“同

10、物、等大、反向、共线”的条件,就是一对平衡力。 (2)、根据二力平衡的定义:若物体在二力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是一对平衡力。 例1: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 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例2:吊在天花板上静止不动的电灯: 电灯受到的重力和电线对电灯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电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电灯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例3:一位同学推动一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 木箱受到的推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摩擦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木箱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11、地球对木箱的吸引力和木箱对地球的吸引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人对木箱的推力和木箱对人的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和木箱对地面的摩擦力使一对相互作用力 6、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推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1)如果物体在不受任何力或者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则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如果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时,则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会改变,如做变速运动、曲线运动等。 7、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推断物体的受力情况与上面的判断思维过程正好相反 (1)当物体处于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则物体不受任何力或者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2)当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则物体一定受到了非平衡力的作用。 8、力和运动

12、状态的关系:当物体受平衡力时,运动状态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说明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当物体受非平衡力时,运动状态改变(运动快慢改变、运动方向改变) 。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三、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滑动摩擦力(如木箱在地面上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木箱从斜面上滑下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人顺着爬竿滑下时受到的摩擦力;写字时笔受到的摩擦力;用抹布擦筷子时筷子受到的摩擦力) 静摩擦力(如推地面上的木箱但推不动,木箱受到的摩擦力;静止在斜面上的木箱受到的摩擦力;手拿起瓶子时瓶子受到的摩

13、擦力;人往上爬竿时人受到的摩擦力;人走路时鞋底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滚动摩擦力(拉着带轮行李箱的地面上运动时箱子受到的摩擦力;滚动轴承里装滚珠) 3、产生的条件:(1)两个物体要相互接触(2)两个物体要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3)两个物体之间要挤压(4)接触面不光滑 4、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但不一定与物体实际运动方向相反;与实际运动方向相反时,起阻力作用;与实际运动方向相同时,起动力作用。 5、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作图时也可以画在物体的重心上。 6、摩擦力的作用效果:阻碍相对运动(而不是阻碍运动) 7、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8、在压

14、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9、滑动摩擦力 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结论:A、比较甲、乙可得: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B、比较甲、丙可得: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9、应用: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 接触面变粗糙。 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如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 此分开(如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第九章 压强第1节 压强一、压力1、压力的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2、方向:总是与被压物体表面垂直并指向被压物体表面。3、压力的作用点在被压物体上。4、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压力有时由重力引起,这时它的大小与重力有关;有时不是由重力引起,此时它的大小就与重力无关。5、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大小有关,还与受力面积大小有关。二、压强1、压强的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2、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