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茉莉教学反思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4010078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如茉莉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爱如茉莉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爱如茉莉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如茉莉教学反思(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爱如茉莉教学反思 海口市英才小学 齐晓杏?新课程规范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从设计教学开始,我就把学习和思考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首先让学生带问题读课文,接着从一组组“细节图中去感受“爱,去体验平凡小事所带给人的和煦。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自己对于爱的见解,充沛关注了学生对“爱的理解和认知,也使教师对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大概的了解。这样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很快进入到了学习主体的角色,也为教学的发展奠定了较

2、浓厚的情感根底。这是第二课时教学的设计思路。根据班级学生情况,本课的教学主要是以学生的自读感悟为主,老师的点拨引导为辅。本班学生的朗读及口语叙述能力都比拟优秀,并且在理解词句的含义上难度不大,大局部学生都能做到有感而发,因此“读中感悟,悟后有感而读,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突显学生亮点,促进课堂的精彩这一出发点是合乎实际并且行之有效的。从教材出发,着眼于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阅读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自读课文,找句子,写体会,区别于以往教师牵着学生读的被动局面,让学生在自学阶段就拥有属于自己的阅读天地。在阅读汇报中,我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因为这过程是学生自我学习

3、体验的一种展示,也是学生学习文本的一种积极交流。汇报中,深层次感悟及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是重头戏,这两者相辅相成。教学中,我采用情景渲染的方式,通过音乐、教师的热情与细腻还有煽情语言,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感悟父母之间的真爱;或是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感受父母之间温馨感人的画面-从而使学生沉浸在爱的气氛中,感悟字里行间那浓浓的爱,最后通过朗读告诉我们爱就如平淡无奇却是芳香宜人的茉莉。深层感悟,感动每个人,学生在感动了自己之后,在老师的引导与渲染之下,发自内心地读出那感人的语句,实现了学的有效目的。在教学结束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体会如茉莉般平淡却真切的爱,我积极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去思考,去感悟身边

4、的爱,让学生明白爱就在身边。在此根底上,结合5.12汶川大地震中,体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爱:母子之爱、国家领导人的博爱-这牵动千千万万人心的感人事迹,让学生认识到: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爱的眼睛,一颗善于感受爱的心灵,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斥爱!这一设计使课文思想得到升华和延伸,是全文学习的一个亮点,关注了文本与学生学习、生活实践的联系,能让学生更分明地感受到每天来自不同角落的关爱,并懂得回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爱真正“钻入学生的心田。陶行知指出:“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发明的人。 学生置身于这种主动、生动、活跃的学习情境中,对课文进行了多角度的、有创意的解读,尽展其独特的思维和丰盛多彩的个性。课堂上,不断闪烁着学生美丽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学生体验着成功的喜悦,追求着创新的价值,走向创新的人生。实践证明,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语文课到达真正意义上的“心灵自由、“言论自由、“行动自由,语文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学习探讨的乐土,才能称之为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