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海燕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备)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400959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任海燕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备)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任海燕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备)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任海燕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备)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任海燕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备)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任海燕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备)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任海燕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任海燕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备)(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共计11课时)(复 备)王舍人中心小学 任海燕单元备教材分析:本组课文,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并以他们独特的感受,描绘了大自然令人神往的景观。那富有诗情画意的江南山水,那充满神奇色彩的天然溶洞,那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那奇特的新疆天山风光,犹如一幅幅画卷,带我们走进祖国的万水千山。古诗词、散文游记,多样化的文章体裁,丰富多彩的语言,一定能引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学习目标: 教学本组课文,就应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的魅力。对于精彩的语段,要熟读成诵,积累优美的语句。本组教材除课文外,还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通过这些语文活动,进

2、一步拓宽学生视野,感受大自然的美。方法措施:1、要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2、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3、通过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大自然景物的美好。4、引导学生课外自行阅读。课时安排: 1、古诗词三首 2课时2、桂林山水 2课时3、记金华的双龙洞 2课时4、七月的天山 1课时语文园地一 4课时1 古诗词三首教材分析独坐敬亭山这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诗人通过对敬

3、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全诗的大意是: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我静静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望洞庭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明月当空的夜晚,诗人经过洞庭湖,记下所见的景象。故名为“望洞庭”。全诗的大意是:湖光秋月互相辉映,显得多么和谐,平静潭水无风,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迷蒙的铜镜,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从远处看,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

4、螺。忆江南这首词是白居易离开杭州,回到洛阳以后怀念杭州时写了三首忆江南中的第一首。“忆江南”,词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所回忆的是诗人曾经观光游览当地风景时所留下的印象。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学习生字“庭”时,指导学生认真观察里面的部分,不是“延”。学习生字“谙”时,还要出示几个形近字让学生辨析组词,理解这几个字的不同,如:暗、喑。2、 借助字典与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3、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写课文。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词的意思,感悟诗词的意

5、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学情分析 四、二班学生对这三首写景诗词的记忆不成问题,关键引导学生品评诗句。可先放手让学生凭借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尝试学习,再通过创设情境,边读边想象画面,来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词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借助注释进行课前预习。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独坐敬亭山望洞庭,第二课时教学忆江南。第一课时 (课时数:1) 一、课前3分钟情景展示。学生介绍诗人李白、刘禹锡、白居易。学生背诵自己搜集的李白、刘禹锡、白居易的古诗或者词。二、自读自悟,初步感知诗文。出示自学要求:1、自由朗读三首古诗词,要求读得正确

6、、流利,2、利用注释和插图,想象三首古诗词描绘的画面。3、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内探究。【设计意图】:指定自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质疑能力、探究能力。三、合作学习,探究诗意。1、交流,完成表格。内容时间地点所见景物景物特点诗人心情独坐敬亭山望洞庭2、汇报。学生在反复比较的诵读中,分别找出两首诗的不同,从而在整体上感知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的区别。【设计意图】:采用对比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找出差别,加深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培养它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四、配乐朗读,体会诗人当时的不同心情。1、独坐敬亭山突出孤独、凄清、无奈的基调。2、望洞庭突出轻快、朦胧之美。【设计意图】:整合课程资源,让学生在

7、音乐和语文之间触类旁通。五、说诗意,悟诗情,感悟河山之美。1、说诗意。自由读诗第一、二首,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指名说说题目、诗文的意思。 2、悟诗情。小组交流两首诗表达的不同感情。第一首诗是诗人个人心境的写照,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正是这样,诗人才投身大自然怀抱,独自一人上山,寻找安慰。(教师可补充诗人李白的背景资料,再让学生结合诗文来感悟。)第二首诗讨论一下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观察景物的?(由近及远)诗人用了哪些方法写洞庭湖的景色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比喻。把洞庭湖面比作一块未经打磨的铜镜。把整个洞庭湖比作一只银光闪闪的白银盘。把湖中的君山

8、比作比作一枚翠绿的青螺。对比。“银白”对“翠绿”,色彩鲜明。诗人通过采用以上美好的事物作比,勾勒了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表达了对洞庭湖的无比喜爱之情。)3、升华情感,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突破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目标。六、课堂小结。学生试述诗文的意思,说一说作者在诗中运用的写作手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板书设计: 孤独 朦胧秀美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寂寞 喜爱之情随堂检测:背诵这首古诗。教学反思: 在教学独坐敬亭山这首古诗时,首先要做到不断地用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更新自己的头脑,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其次教学要不断地联系生活,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

9、语文。 第二课时 (课时数:2) 一、巩固导入。1、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庭两首诗。2、讲述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3、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两首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种新的古韵文文体“词”。板书忆江南。二、认识词牌。1、默读忆江南。2、请同学们就这首词与前面学过的古诗比较,看看有什么区别?(词是古代诗歌的一种,配上乐曲就可以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叫长短句。词有不同的词牌,如:“忆江南”“清平乐”“如梦令”“菩萨蛮”等。而古诗字数整齐,有五言、七言等,讲究押韵、对仗。)【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学生初步感知词与律诗的不同之处。3、尝试填表比较忆江南与望洞庭的异同之处。内容文体形式时间地点所见景

10、物景物特点诗人心情忆江南词春江南江花(红)江水(蓝)明朗艳丽欣喜愉悦望洞庭律诗秋洞庭湖洞庭湖(白)洞庭山(翠)朦胧秀美喜爱【设计意图】:用画表格的方法,是内容一目了然,好看、易懂、易记。三、研读忆江南词句。1、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风景旧曾谙”一句中“旧”“曾”“谙(n)”的意思分别指什么?(“旧”:从前,指词人年轻时游过杭州。“曾”:曾经。“谙(n)”:熟悉。)“蓝”指什么?(“蓝”指一种植物,叶蓝绿色,而不是指颜色。)2、学生说一说词句的意思,教师订正。【设计意图】:关键词语关系到对诗文的正确理解,强化记忆有助于理解诗意。四、品味词句,指导朗读。1、想象、体味“红胜火”“绿如蓝”的美好画面

11、。揣摩“能不忆江南”的语言魅力。2、指导朗读,以饱含之情的回忆之情朗读。3、练习背诵。【设计意图】:“想象、体味、朗读、背诵”与诗文融为一体,实现对文本含义的深刻理解。五、总结升华,体会词人表达的情感。1、齐读忆江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江南美景的画面。2、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小组合作,概括出“表达了词人热爱江南美景、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六、学习生字,指导书写。“亭”:下面是“丁”,不是“子”。“庭”:里面是“廷”,不是“延”。1、课件展示书写方法,学生空临。2、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时刻牢记“生字的正确书写,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七、交流课外积累。1、说说你知道的描

12、写山水风光的古诗。2、课下继续积累。板书设计: 日出 江花 红胜火忆江南 能不忆江南? 春来 江水 绿如蓝随堂检测:背诵忆江南教学反思: 忆江南播放课件演示江南美景,配上音乐让学生朗读,定然能让学生陶醉其中,引发学生学习古诗词之情趣了 望洞庭是诗人在看到洞庭湖的美景时有感而发。诗人描写真实,生动、具体,把湖光和月亮浑然一体的和谐、宁静比作镜子,把君山比作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学生通过学诗看图,体会诗人所描写的意境,学起来很有兴趣。之后,我还让他们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的记叙文。因为在学习的时候比较感兴趣,所以很多同学想象丰富,写得很优美。2、桂林山水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 1、 学会8个生

13、字,正确读写新词。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运用查阅到的有关资料,运用读想议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祖国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本课较难理解的最后一段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游船航行的碧绿的河水,船上的人就像在一幅美丽的画卷中浏览。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8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课文较长,不太容易背诵,可以指导学生分段背诵,如第二段,共有3句,第一句用工整的句式,反衬漓江的美;第二句写了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第三句又回到船上,这样分析透彻了,学生就会比较容易背诵。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祖国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学情分析: 四、二班学生对写景的文章比较感兴趣,但此地方学生没有过,可能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学生在学习中要结合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