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2019届高三3月总复习质检语文试题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4008779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144.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梅州市2019届高三3月总复习质检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广东省梅州市2019届高三3月总复习质检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广东省梅州市2019届高三3月总复习质检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广东省梅州市2019届高三3月总复习质检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广东省梅州市2019届高三3月总复习质检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梅州市2019届高三3月总复习质检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梅州市2019届高三3月总复习质检语文试题(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梅州市2019 届高三 3 月总复习质检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各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 所有的人都习惯了一个现状, 那就是在信息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是透明的。街道上密布的天眼监控摄像头记录着你所有的活动。在公安机关的监控大厅里,通过多个摄像头的联动,你的行走轨迹一览无余。出入机场、车站 . 甚至住店的信息都被完整记录着,传统意义上的隐私已经不再成立。买房、买车、子女入学,你登记的个人信息早已经泄露, 人们 ? 已经使用了隐私权被逐渐剥夺的信息化社会。但是,人工智能的本质是服务人类社会,而人类社会的核心价值就是“以人为本”。隐私权是人类亘古不变的基本权利,人工智能的发展不能译剥夺

2、人类的基本权利为代价。 恰恰相反,人工智能应该更好地保护人类的基本权利, 其中就应该包括隐私权, 这才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正确方向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普通用户的信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身份认证信息, 例如我们的用户名和登录密码,另一类是我们的内容信息,例如订餐、打车、购物、租房等信息。身份认证信息必须由用户本人绝对掌控,不能让渡给任何商家,甚至也不能让渡给政府,这应该是人工智能的一条铁律。因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你的身份认证信息一旦泄露和被坏人利用。就可能遭受经济上的巨大损失,甚至可能危及到你的生命安全。如此重大的事项, 绝不能相信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 不仅不能相信他们的诚信,也不能相信他们的能力

3、,但防护能力不够,就被黑客抄了家。我们订餐、打车、购物、租房的内容信息呢?与身份认证信息不同,这部分信息就不能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了,为了享受人工智能的服务,有时必须的让渡出去, 这部分信息就不能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了,为了享受人工智能的服务,有时必须得让渡出去。人工智能有智能感知、智能推理、智能学习、智能行动四个环节,而这些环节都是受数据驱动的, 你不给它提供数据, 它如何理解你的需求?又如何通过学习和推理为你提供精准的服务?但内容信息即使让渡,也要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数据统计结果归商家,个人信息所有权归自己”这是什么意思呢?举例来说,使用滴滴打车 APP时,我们个人用车的车型、时段、路线、费

4、用等信息会上传到滴滴公司的服务器,海量的信息形成了大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和财富,这个统计结果归滴滴公司所有。我们每个人都为这个统计结果贡献了九牛一毛的数据,例如和平小区每月平均叫车量为 500 人次,住在和平小区的您为这个数据做了贡献,但您在和平小区叫车这个信息的所有权是您的, 未经您的授权,滴滴公司不能使用。有次我老婆用我的笔记本电脑搜衣服, 隔天我去办公室指导学生,一打开电脑,浏览器就给推送了大量女式衣服, 还特别标明这是你可能感兴趣的商品。未经用户授权,商家不应该搜集用户的喜好习惯。即使搜集了,那也只能用作统计分析的原始素材,而不应借此对用户进行精准营销,这违反了“个人信

5、息未经授权不得利用”的原则,是人工智能的滥用。(摘编自新浪人工智能语隐私保护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人工智能通过你提供的数据,依靠智能感知、智能推理、智能学习、智能行动等环节,来实现为你精准服务的目的。B. 人工智能必须坚守“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不能为发展而剥夺人类的基本权利即隐私权,应正确把握好发展方向。C.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要保护好自己的信息,不能相信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否则会遭受经济损失甚至危及生命安全。D. 信息社会中,我们都习惯了做透明人,街道上密布的天眼监控摄像头,使我们的行走轨迹一览无余,个人隐私权都不复存在。2. 下列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

6、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列举今天人们的私人信息或被动或主动地泄露的现象,进而提出人工智能如何正确发展的问题。B. 文章重点阐述了普通用户内容信息的保护问题, 让读者明白“内容信息”的保护其实比身份认证信息的保护更重要。C. 文章把普通用户的信息分为“身份认证信息”和“内容信息” ,逐层阐述人工智能如何做好保护隐私工作的问题。D. 文章末尾举作者安仁的用他的电脑搜索衣服的例子,指出商家通过侵犯人们“内容信息”的所有权来精准营销的现象。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天,隐私保护不仅关系到隐私拥有者,也关系到隐私使用者。要做好隐私保护工作,需要普通用户、商家和政府等共同努力。B.

7、 近年来不少坚守诚信的知名网站,因为防护能力不够强大,抵挡不了黑客的攻击,让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泄露了出去。C.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商家须把握好人工智能的使用尺度,既要用人工智能让用户享受到便利的服务,又不能滥用人工智能。D. 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不能让渡给任何商家,但“内容信息”则必须让渡给商家,否则不能享受到人工智能的服务。【答案解析】【1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B 项,“人

8、类基本权利即隐私权”错误,选项缩小了基本权利的范围,原文第三自然段说“人工智能应该更好地保护人类的基本权利,其中就应该包括隐私权”,隐私权只是基本权利中的一个。C项,“否则会遭受经济损失”错误,选项的说法太绝对,文章第五段只是说“就可能遭受经济上的巨大损失”。D项,“个人隐私全都不复存在”错误,选项的说法不符实情,文章第二段说的是 “传统意义上的隐私已经不再成立” ,选项忽了“传统意义”这一限制词。故选A项。【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

9、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 B 项,“内容信息的保护其实比身份认证信息的保护更重要” 错误,选项的说法与原文的意思恰好相反,根据原文第四、 五、六等段落可知,“身份认证信息” 应该比“内容信息”重要。故选 B 项。【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

10、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 D 项,“用户的内容信息则必须让渡给商家”错误,原文第六段“这部分信息 有时必须得让渡出去”,可见只是“有时”要让渡给商家。故选 D项。【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 ( 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 、“漏” ( 只

11、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 、“改” ( 改换词语,曲解文意 ) 、“凑” ( 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 ( 如“它”“其”等 ) ,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 ( 如“都”“所有”“人人”等 ) ,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 ( 如“或许” “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 ) ,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 ( 句间

12、、分句间的逻辑关系 ) ,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 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 ( 包括句子 ) ,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 重点抓关联词 ) ,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 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

13、 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 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 ( 结论 ) 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 ( 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 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 , 我国坚决向污染宣战 , 相继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解决了一批重大环境问题。总体上 ,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稳中向好,但成效并不稳固。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时期。发达国家

14、一两百年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 30 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中集中显现,老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接踵而至。我国环境容量有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生态系统脆弱,污染重、损失大、风险高的生态环境状况还没有根本扭转。与此同时,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历史机遇。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逐渐推进。此外,改革开放 40 年的发展和积累,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和人才基础,为生态环境保护增添了强大动力,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已经进入了不欠新账多还旧账的阶段。 生态环境问题是长期形成的,根本上解决需要一个较长的努力过程。(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 年 6 月 25 日)材料二 :因为 10 多年前堆放工业固废造成环境污染, 浙江衢州的瑞力杰公司日前被法院判决支付 124 万元生态环境修复费用。 这家公司的污染行为 , 最早是县环保局在环境大整治中发现的,环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