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建强:2009年如何应试“化学简答题”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4008110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桑建强:2009年如何应试“化学简答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桑建强:2009年如何应试“化学简答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桑建强:2009年如何应试“化学简答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桑建强:2009年如何应试“化学简答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桑建强:2009年如何应试“化学简答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桑建强:2009年如何应试“化学简答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桑建强:2009年如何应试“化学简答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年如何应试“化学简答题”化学高级教师:桑建强 简答题型作为一种考查“考生思维的过程,思维的严密性、精确性、完整性甚至于创造性,用文字(或图形、符号、表达式)表达的能力都可以体现的”题型,以其取材广泛,联系实际,立意新颖,设问巧妙,思考容量大,能力要求高的特点,已成为目前高考试题的固定题型,约占赋分值的10%。但高考试卷分析数据表示,简答题的得分率很低,许多考生思维逻辑不清,文字表述不准确。那么,怎样才能解好简答题呢?下面就常见类型及解答要点分述如下: 一、设计实验类简答题要掌握实验设计的一般要领。目的:根据提供的一定条件和要求,运用有关的化学原理和实验技能,对实验的仪器、装置、步骤和方

2、法进行规划和设想,提出可行方案。原则:科学性、可行性、简便性、安全性。步骤:说明相关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原理,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选择实验所必需的仪器和药品;注明装置的连接顺序或试剂加入的先后顺序及其他操作要领;描述有关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例1、现有实验药品;一定质量的锌(分片状和粒状两种)、浓硫酸(密1.84g/cm3)、水以及右图所示的装置。图中量气管B由甲、乙两根玻璃管组成,甲管有刻度(0100mL)。甲、乙管可固定在铁架台上,供量气用。实验时乙管可上下移动,以调节液面低。利用此装置可测定锌的相对原子质量。(设锌全部反应,产生的气体不超50mL)。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应如何检查

3、装置的气密性?(2)按图示装置实验,要保证不漏出H2,应如何操作?(3)为了较准确地测量H2的体积,再读取反应前后甲管中液面的读数时,除应注意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外,还应注意_ ,原因是_ 。(4)设计一个不用量气管,而用中学常用仪器来测量H2体积的装置,应用的仪器(自选)是_。解析: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有“气泡法”和“液面差法”,更据此装置的特点,应选用“液面差法”,按照操作、现象、结论进行回答。操作中要注意答清楚加水之前的准备及加水的限度问题。要保证操作中不漏出气体,则一定要形成了一封闭的体系以后再让锌与硫酸接触,而且要更具题目所提供的药品只有浓硫酸没有稀硫酸,而锌有片状的和粒状的供选择考虑

4、到了以上几点再下笔答题。 答案:(1)塞紧A、甲两管的橡皮塞,向乙管中加水,使得乙管中的水面高于甲管,停止加水,固定乙管,如果甲、乙两管中的液面差保持不变,则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2)取下A试管的橡皮塞,先向a中加入适量的水,再沿着试管壁缓缓加入适量的浓硫酸,然后将试管略微倾斜横置,将锌片置于试管口,塞紧橡皮塞,最后将试管慢慢直立,锌片滑下与稀硫酸接触反应发生。(3)调整甲乙两管的液面相平后再读数,使得测得的气体的体积是在大气压条件下的体积,以免引起实验误差。 (4)集气瓶、量筒。二、解释原因类简答题即对题目给予的化学事实,运用有关的化学原理做简要的解释。重点考虑用什么概念、定律来回答,必须答

5、出的要点是什么,说理要全面而充分。答题要围绕“为什么?”抓住本质做文章。例2、把AlCl3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主要固体是什么?为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并配以必要的文字说明。)分析:在AlCl3溶液中存在着如下平衡:AlCl3+3H2O Al(OH)3+3HCl,加热时水解平衡右移,HCl浓度增高,蒸干时HCl挥发,使平衡进一步向右移动得Al(OH)3,在灼烧时发生2Al(OH)3 = Al2O3+3H2O,因此最后得到的固体是Al2O3。 三分析归纳推理类简答题 此类题一般是给出一定的条件、情景或信息,要求考生据此分析、归纳、推理得出某一结论。该类题目涉及内容广、难度大、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

6、归纳能力。解题思路是:仔细审题,找出直接条件进行推敲,然后归纳概括出问题的实质,并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或用该规律来解释其他问题。例2、A、B、C是在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三种化合物,它们各由两种元素组成,甲、乙是两种单质.这些化合物和单质之间存在如下的关系:据此判断(1)在A、B、C这三种化合物中,必定含有乙元素的是_(用A、B、C字母填写)。 (2)单质乙必定是_(填“金属”或“非金属”),其理由是_。 分析:(1)根据转化关系分析,化合物A由单质甲与单质乙化合生成,则A中必含乙元素;而单质甲与化合物B反应又可生成含有乙元素的化合物A,则A中的乙元素必来自于化合物B,因些化合物B中也必然会有乙元素

7、。则必定含有乙元素的是A、B。(2)抓住“A+B乙+C”这一反应,从(1)可知A、B均含乙元素,它们反应又可制得单质乙,则在A、B中,乙元素的价态必不相同,而且必然是一正、一负二种价态才可能生成单质乙。考虑金属与非金属的价态特点,只有非金属才可以具有负化合价。因些,单质乙必定是非金属。本小题为简答题,判断乙为非金属的最简炼答案是:“因为A+B乙+C”,且乙为单质,可知乙元素在A、B中分别呈正、负价,只有非金属元素才可能具有负化合价,所以单质乙是非金属。” 答案:(1)AB(2)非金属;因为A+B乙+C,且乙为单质,可知乙元素在A,B中分别呈正、负价,所以乙是非金属.例4、有机化合物A、B分子式

8、不同,他们只可能含碳、氢、氧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如果将A、B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其物质的量之和不变,完全燃烧时所消耗的氧气和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也不变,那么A、B组成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_ 。 解析:要满足A、B不论以任何比例混合所组成的混合物的某一性质固定不变,只有A、B各自的这一性质相同才行。当混合物是物质的量一定时,如果将A、B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时所消耗的氧气和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都不变则要求1molA或1molB完全燃烧时所消耗的氧气相等和生成的水的物质的也量相等。则A、B在组成上应满足的条件可以用以下方法推导得出。设A、B的组成分别为Cx1Hy1Oz1 、Cx2Hy2Oz2,据

9、两者1mol消耗的O2相同和生成的水相同得x1 + y1/4 + z1/2 = x1 + y1/4 + z2/2 、且y1= y2所以2(x1x2)=z1z2。该题的答案为A、B的分子组成上如果相差n个C原子则必相差2n个O原子即相差n个CO2分子(n=1,2,3)。简答题要求按要点得分,语言叙述要符合逻辑关系,前因后果要明确。“因”应是指“化学原理”,只有紧扣化学原理去分析解决问题,逐步解答才能得到相应分数。答题中应注意语言的科学性、逻辑性、准确性、规范性:1语言要准确,不能凭主观想象和猜测来回答。如:在回答KI溶液中滴加氯水后有什么现象时,有的同学回答成:“有碘生成”也有的回答成:“溶液中

10、有紫黑色的沉淀生成”有的同学把“胶体微粒带电”说成“胶体带电”。把“Zn能与盐酸反应置换出氢气”说成“Zn能置换出盐酸中的氢气”等等。2化学用语要规范。常出现的错误有:错别字,如“蓝色”写成“兰色”,“坩埚”写成“甘(或钳)锅”,“苯”写成“笨”,“剧毒”写成“巨毒”,“铁架台”写成“铁夹台”,“过滤”写成“过”“滤纸”写成“滤 ”用词不当混淆概念如:“无色”与“白色”,“广口瓶”写成“集气瓶”,“蒸馏烧瓶”写成“圆底烧瓶”等等。3回答时要字斟句酌、言简意赅、逻辑性强,不要废话连篇;同时还要注意答案要点要全面完整,不要顾此失彼等等。 简答题虽然难于得分,但只要我们平时学习时多注意培养思维的严密

11、性、知识的精确性、语言的准确性,在心理上不畏惧,做有心人则可以将失分降为最低。专题练习:1、Cu+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和Cu。现有浓H2SO4、浓HNO3、稀H2SO4、稀HNO3、FeCl3稀溶液及pH试纸,而没有其它试剂。简述如何用最简便的实验方法来检验CuO经氢气还原所得到的红色产物中是否含有碱性氧化物Cu2O。2、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NaCO3能够水解,且温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3、某甲酸溶中可能混有甲醛,试通过化学方法证明其是否含有甲醛。4、实验室制取乙烯时常伴有SO2产生,SO2也能使KMnO4(H+)溶液或溴水褪色。请设计一实验证明CH2=C

12、H2混有SO2并把它除净。5、在紫色石蕊试液中,滴加新制氯水,立即使石蕊呈现红色,不久又可见红色褪去,简述其原因。6、向碳酸钠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直到不再生成二氧化碳为止,则在此过程中溶液的碳酸氢根离子浓度变化趋势可能是:A.逐渐减少;B.逐渐增大;C.先逐渐增大,而后减少;D.先逐渐减少,而后增大。你选择的是 (填正确先项的标号)。试用化学方程式和简要文字表述理由。7、在80 oC时,纯水pH值小于7,为什么?8、有学生做如下实验,将盛有滴加酚酞的NaHCO3(0.1molL-1)的试管微热时,观察到该溶液的浅红色加深,若冷却至室温时,则又变回原来的浅红色,发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9、

13、已知ZnCl2xH2O易溶于水,且其浓的水溶液呈强酸性;SOCl2极易和水发生如下反应:SOCl2+H2O=SO2+2HCl实验中制无水ZnCl2XH2O与SOCl2混合加热的方法。试回答:混合加热时,所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 SOCl2的作用是: 。10、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右图所示装置分别做如下实验: (1)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冷却后恢复红色,则原溶液可能是_溶液;加热时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的原因是:_。(2)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变为红色,冷却后恢复无色,则此溶液可能是_溶液;加热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_。11、回答下面问题:

14、(1)在进行沉淀反应的试验时,如何认定沉淀已经完全? (2)中学化学试验中,在过滤器上洗涤沉淀的操作是。12、Al(OH)3的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H2O+AlO2- +H+ Al(OH)3Al3+3OH-是根据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下列有关问题。 (1)向沉淀中加入盐酸,沉淀溶解其原因是 ; (2)向沉淀中加入苛性钠溶液,沉淀溶解其原因是 。13、铵盐受热分解的过程就是铵根离子(NH4+)把质子转移给酸根离子的过程。对于相同类型的铵盐,可以根据上述反应判断稳定性。试比较NH4F、NH4Cl、NH4Br、NH4I的热稳定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叙述强弱的原因 。 14、在短周期元素中,A的最外层电子数比K层电子数多2,且等于电子层数的两倍;B元素的电子数是A元素的电子数的两倍多2,试问由A、B两元素组成的单质及化合物的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