吨锅炉除尘脱硫设备方案.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4006722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吨锅炉除尘脱硫设备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吨锅炉除尘脱硫设备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吨锅炉除尘脱硫设备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吨锅炉除尘脱硫设备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吨锅炉除尘脱硫设备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吨锅炉除尘脱硫设备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吨锅炉除尘脱硫设备方案.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1 项目总论21.1 项目概况21.2 方案简介21.3 工况条件(业主提供)21.4 设计原则31.5 设计指标及规范标准31.5.1 设计指标:31.5.2 相关设计规范与标准31.6 项目内容42 除尘脱硫工艺52.1 技术路线52.2技术理论依据:62.3工艺技术特点92.4 脱硫技术特点及基理及主要设备技术特点93具体改造方案:1031主体设备改造方案:上一台多级多管除尘脱硫一体化装置,原来的管道不坏可利用,风机在条件允许情况下不必更换。10311锅炉配套除尘脱硫系统各工艺系统设计步骤1032设备技术性能指标1033设备制作及安装作业标准1134 循环供水系统改造1135 脱硫

2、剂制备系统124125施工安排136售后服务及其它131 项目总论1.1 项目概况有三台供暖炉,风量大约6万m3/n,决定上烟气除尘脱硫系统进同时达标排放,从而有效改善区域大气污染状况,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该厂的生产工况以及业主单位提供的技术参数,并重点考虑业主单位的各方面需求,在充分比较各种不同烟气脱硫技术方案基础上,提出适合于该厂烟气除尘、脱硫实现达标排放目的技术方案。1.2 方案简介根据该厂锅炉及情况和业主提供的技术参数,我公司推荐采用布袋除尘器和双碱法工艺对烟气脱硫系统进行设计。烟气净化流程上推荐使用LB-SD系列多级多管涡流脱硫除尘器。需增加调节池,集沉淀、PH调节、副产物置换等功能

3、,满足脱硫工艺需要。本项目的实施可大大削减污染物的排放量,对改善周围大气环境质量,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1.3 工况条件(业主提供)该单位生产煤气发生炉基础资料:1.3.1 厂方提供6万m3/n供暖炉三台 1.3.3 燃煤量:(厂家未提供)。1.3.4 含硫量:(厂家未提供)。按1.3%计算1.3.5 灰份:(厂家未提供)。按27%计算1.3.6 运行时间:1.3.7 循环水泵 1.3.8 现有管道:1.3.9 循环水池1.3.10 引风机:未提供1.3.11 锅炉出口、烟气温度(没提供)。1.3.12 原除尘器出口粉尘浓度没提供。1.4 设计原则1.4.1 除尘脱硫工艺技术为国内领先、成熟可

4、靠、经济实用、稳定达标。1.4.2 除尘脱硫塔等主要设备技术为国内领先、运行稳定可靠。1.4.3 脱硫液采用闭路循环,无二次污染。1.4.4 工程投资省,运行费用低。1.4.5 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占地面积小。1.4.6 系统设备操作维护简单,不结垢、不堵塞,与锅炉同步运行率达100%。1.4.7 关键部件采用技术成熟可靠、使用寿命长、最适用的先进材料和产品。1.4.8 设计科学严谨,工程核算实事求是,尽量减轻需方经济负担。1.4.9 采用本公司设计中心布水式、大流量、无堵塞、间隙可调喷头,可实现对烟气实施360全方位覆盖。1.5 设计指标及规范标准1.5.1 设计指标:烟尘排放浓度10mg/

5、m3SO2排放浓度 20mg/m3。林格曼黑度 1级1.5.2 相关设计规范与标准本方案编制应用下列技术规范和标准。锅炉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DB11/139-2002)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71-200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排污费征收管理办法钢结构设计规范 (GBJ17-88) 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5-2001)1.6 项目内容1.6.1第一级上一台布袋除尘器。1611工作原理 除尘器由灰斗、上箱体、中箱体、下箱体等部分组成,上、中、下箱体为分室结构。工作时,含尘气体由进风道进入灰斗,粗尘粒直接落入灰斗底部,细尘粒随气流转折向上进

6、入中、下箱体,粉尘积附在滤袋外表面,过滤后的气体进入上箱体至净气集合管-排风道,经排风机排至大气。清灰过程是先切断该室的净气出口风道,使该室的布袋处于无气流通过的状态(分室停风清灰)。然后开启脉冲阀用压缩空气进行脉冲喷吹清灰,切断阀关闭时间足以保证在喷吹后从滤袋上剥离的粉尘沉降至灰斗,避免了粉尘在脱离滤袋表面后又随气流附集到相邻滤袋表面的现象,使滤袋清灰彻底,并由可编程序控制仪对排气阀、脉冲阀及卸灰阀等进行全自动控制。 1.6.1.2. 特点 1、本除尘器采用分室停风脉冲喷吹清灰技术,克服了常规脉冲除尘器和分室反吹除尘器的缺点,清灰能力强,除尘效率高,排放浓度低,漏风率小,能耗少,钢耗少,占地

7、面积少,运行稳定可靠,经济效益好。 2、由于采用分室停风脉冲喷吹清灰,喷吹一次就可达到彻底清灰的目的,所以清灰周期延长,降低了清灰能耗,压气耗量可大为降低。同时,滤袋与脉冲阀的疲劳程度也相应减低,从而成倍地提高滤袋与阀片的寿命。 3、检修换袋可在不停系统风机,系统正常运行条件下分室进行。滤袋袋口采用弹性涨圈,密封性能好,牢固可靠。滤袋龙骨采用多角形,减少了袋与骨架的磨擦,延长了袋的寿命,又便于卸袋。 4、采用上部抽袋方式,换袋时抽出骨架后,脏袋投入箱体下部灰斗,由人孔处取出,改善了换袋操作条件。 5、箱体采用气密性设计,密封性好,检查门用优良的密封材料,制作过程中以煤油检漏,漏风率很低。 6、

8、进、出口风道布置紧凑,气流阻力小。 1.6.1.3系列设计 过滤面积:2300清灰方式:离线清灰排放浓度 40 mg/m3处理风量:20万m3/h漏风率 2 滤袋规格 160*6050 1.6.1.4除尘器的选用 1.过滤速度的选择过滤速度是除尘器选型的关键因素,应根据烟尘或粉尘的性质、应用场合、粉尘粒度、粘度、气体温度、含水份量、含尘浓度及不同滤料等因素来确定。 当粉尘粒度较细,温、湿度较高,浓度大,粘性较大宜选低值。如1m/min;反之可选高值,一般不宜超过1.5m/min。对于粉尘粒度很大,常温、干燥、无粘性,且浓度极低,则可选1.52m/min。过滤速度选用时,应计算在减少一室(清灰时

9、)过滤面积时的净过滤风速不宜超过上述数值。 2.过滤材料 应根据含尘气体的温度、含水份量、酸、碱性质、粉尘的粘度、浓度和磨啄性等高低、大小来考虑。一般在含水量较小,无酸性时根据含尘气体温度来选用,常温或130C时,常用500550g/m2的涤纶针刺毡。250C时,选用芳纶诺梅克斯针刺毡或800g/m2玻纤针刺毡或800g/m2纬双重玻纤织物或氟美斯FMS高温滤料(含氟气体不能用玻纤材质)。当含水份量较大,粉尘浓度又较大时,宜选用防水、防油滤料(或称抗结露滤料)或覆膜滤料(基布应是经过防水处理的针刺毡)。当含尘气体含酸、碱性且气体温度190C,常选用莱通(Ryton聚苯硫醚)针刺毡。气体温度24

10、0C,耐酸碱性要求不太高时,选用P84(聚酰亚胺)针刺毡。当含尘气体为易燃易爆气体时,选用防静电绦纶针刺毡,当含尘气体既有一定的水份又为易燃易爆气体时,选用防水防油防静电(三防)绦纶针刺毡。 3.控制仪 LCM型长袋脉冲除尘器清灰控制采用PLC微电脑程控仪,分定压(自动)、定时(自动),手动三种控制方式。 定压控制:按设定压差进行控制,除尘器压差超过设定值,各室自动依次清灰一遍。定时控制:按设定时间,每隔一个清灰周期,各室依次清灰一遍。 手动控制:在现场操作柜上可手动控制依次各室自动清灰一遍,也可对每个室单独清灰。 由用户选定控制方式,用户无要求时,则按定时控制供货。 1.6.2第二级安装一台

11、脱硫除尘一体化设备;设置换池、反应池、沉淀池、清水池;循环系统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加以改造以适应改造后的多级多管脱硫装置。1.6.3脱硫除尘等主体设备和管道及风道系统的设计制造、附属设备和共用系统的配套,共用系统包括:循环水系统、脱硫剂制备。1.6.4 实施设计、施工、安装、调试和上岗人员培训一条龙服务。2 除尘脱硫工艺2.1 技术路线LB-SD系列多级多管脱硫除尘器总工艺路线示意图如下:布袋除尘器锅炉烟囱风机循环泵清水池沉淀池反应池置换池出渣加药(碳酸钠)加药(石灰) 烟气净化工艺流程:布袋除尘器进口烟道LB-SD系列除尘器锅炉出口烟气旋流脱水装置阻液环脱水锅炉引风机烟 囱2.2技术理论依据:

12、我公司为三台锅炉烟气治理改造项目,选用的脱硫除尘成套设备综合运用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气溶胶力学和化学反应等原理。采用旋流塔板结构单元体组合成高倍率、全方位、全覆盖型湿式高效烟气净化系统,对锅炉烟气中的有害物质实施全面净化。采用旋流板塔烟气净化技术,具有操作弹性宽、负荷范围大、系统阻力小、气液接触面积大,吸收速度快,净化效率高,脱硫除尘同步进行等特点和优势。基本工作原理: 在气动力作用下,烟气受净化塔(主塔)内设置的旋流净化装置导向板控制,以特定的流速、角度和方向旋转上升。与喷淋布水装置喷出的锥体状碱性水幕反复旋切、碰撞,使液体适度雾化。液体单位表面积扩大至2000余倍,气、液、固粒子

13、三相间的质量和能量传递显著增强。使有害粒子被雾状碱性液滴吸附,从而提高了吸收液与烟气中的尘粒、SO2之间的物理吸收和化学反应强度,经多级净化后有害物质被有效脱除。净化后的湿烟气,经主塔体上部的高效脱水除雾系统液气分离后,通过主塔顶部干段区,经过梁烟道。在一系列减速运动中,使烟气中残余的微量液滴逐级沉降下来,最后干烟气通过引风机经烟囱排空后迅速抬升扩散。循环池内的碱性吸收液,经供液泵、供水管道,在阀门控制下,以适当压力和流量供入净化塔多级多管。净化后的废液及有害物质,在旋流装置产生的离心力加速作用下,被甩向塔壁,沿螺旋型导流沟流向塔底水封池,经循环沉淀池澄清处理后闭路循环使用。2.2.1 除尘工艺分析 除尘的工作原理烟气由塔顶切入经多级多次除尘,在经旋流气动装置(按照穿孔动能因子的计算,严格控制内向板的仰角、开孔率、叶片等分密度)进入脱水段进行脱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