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学关于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思考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4006059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学关于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林学关于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林学关于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林学关于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林学关于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林学关于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学关于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思考(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北林业大学毕业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东北林业大学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 关于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思考 学 生: 石永权 指导教师: 学 院: 成人教育学院 专业年级: 林 学 2016年4月摘 要41 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模式51.1 林业分类经营理论51.2 打造核心生产项目和名牌产品61.3 优势产业和主导产品61.4 提高林产加工业的素质61.5 快速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森林旅游业72 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措施72.1 提高森林经营水平72.2 建立林业企业市场化运行机制82.3 加强宏观调控,规范林业产业发展82.4 实行合理的税收政策,减轻林业企业负担9三、强化

2、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9四、生态林业的内涵和功能13(一)生态林业的内涵13(二)生态林业的功能14五、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意义14(一)加强生态林业建设,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本质要求15(二)加快生态林业建设是我国建设生态经济的重要力量17(三)加快生态林业发展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17六、加强生态林业建设,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18(一)依靠科技发展生态林业18(二)优化林业经济结构19(三)注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20参考文献:21摘 要林木材检验直接影响森工企业在有限资源条件下的经济效益,所以必须加强和提高木材检验水平。根据多年在林区基层工作的经验,总结出了林学基础理论与木材

3、检验工作相结合的途径,希望能够为广大的木材检验工作者作一个参考。关键词:林学理论 提高水平 木材检验工作1 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模式当前林区的发展,需要走向林区产业高度化的产业结构之中,因此需要充分的考虑当前市场的需求和现在资源的基础上,寻求林业与相关产业、林业各产业、林产品及区间之间的协调发展。在对林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及优化的过程中,需要在林业分类经营思想指导下进行,对天然林的管理和保护进行强化,而对丰产林进行重点建设,提高林产品的质量,加强林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林业资源的综合利用,使其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化,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从而提升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速度。1.1 林业分

4、类经营理论林业产业发展模式的确定,是以林业分类经营理论为依据的,这也是当前林区发展的具体要求,因为在当前林业发展过程中,为了增加林业的收益,则需要在天然林资源的基础上,建设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原料林生产基地,突出树种的优势,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带动本地的林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同时也为特殊产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具有特色和优势的树种和材料。1.2 打造核心生产项目和名牌产品这是该模式得以实现的核心,森工企业可以充分的发挥自身的组织和协调优势,在现有产业的格局下,发展一些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生产项目,并以此来带动全林区产业的发展,同时还要打造名牌战略,对外树立统一的形象。特别是在当前的一些

5、生态旅游、山野菜加工及木制品生产上,更加加强产品的品牌效应,从而形成具有辐射性的龙头企业,带动其他企业的快速发展,进而推动林区经济的发展。1.3 优势产业和主导产品在林区的产业发展中,需要充分的以森林资源为依托,从而发展绿色农业和特色林业。建立中高档木才加工业,发展林区旅游业和环保产业,同时打造林区的交通网络,从而带动林区经济全面协调的发展。1.4 提高林产加工业的素质林业产业要想实现高度化,加强林产加工业的整体素质是一个重要标志,因此需要在现在林产加工业的基础上,加强林产加工业的高科技含量,从而扩大其发展规模,使其向规模化和高效益化方向发展。加强对重点项目及龙头企业的扶植和发展,带动相关产业

6、的发展,在市场经济规律下实现林产品生产企业的优胜劣汰,加快非木质产业的发展。1.5 快速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森林旅游业林区不仅具有优美的自然资源,而且还具有数量及类型丰富的人文资源,这不仅可以感受到林区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同时也有着古朴的民俗民情。而且其丰富的旅游资源不仅能够很好的迎合当前旅游者的喜好,而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需求的增长,林区的各项专项旅游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林区开发建设的较晚,而且林区人口密度较低,其生态环境保存的较好,在夏季季节,森林内鸟语花香,林区内蓝天白云,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其具备了开展生态旅游的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林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

7、要重点发展经济林产品,利用先进技术科学、有效地开发利用好森林资源中非林资源,努力促进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2 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措施2.1 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建立科学规范的森林经营制度与经营措施,不仅是森林资源培育业发展壮大、提升水平的基础,而且也是其他相关产业,包括生态效益产出水平的重要保障。要在原有森林经营技术、经营制度基础上,尽快建立、落实森林分类经营的基本制度,针对商品林、公益林采取不同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手段,以收获不同的效益。天然林保护工程并不是意味着只是对森林实施被动保护,而应强调科学实施人为的积极干预,加速天然林系统的恢复,因而必须有恰当的经营措施。具体森林经营措施的确定要

8、因地、因林、因经营目的的不同而宜,切不可一刀切,强化实施的科学性与有效性。2.2 建立林业企业市场化运行机制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好的经济利益。所以林业企业需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以独立经济主体、自主经营的形式来应对市场的变化。因此林业企业进行企业改革是其发展的必然要求,需要企业在针对于自身的特点,建立不同的运行机制,从而使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由于林业企业具有特殊性,对于进行森林资源培育、保护的企业是无法达到完全的市场化运作的,而作为林产工业和第三产业不仅具备了很好的市场化运作的条件,而且通过建立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在加快企业改制的基础上,会在市场上取得更

9、快的发展。2.3 加强宏观调控,规范林业产业发展政府对林业产业发展要进行必要的宏观管理,这是林业自身特点所决定的,也是世界许多林业发达国家实践证明的成功经验。在实行政企分开后,政府的职能主要在于制定林业产业政策,进而实现对林业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紧密结合林业产业发展重点的转移与变化,尽快制定林业产业总体发展政策和有关的专项产业政策,要分商品林、公益林制定不同的产业发展政策;同时对于森林旅游、林产品深加工生产以及产业间关系等都应制定科学、有效的引导政策,以确保林业产业项目的调整和结构优化的全面实现。而对于林业产业的一般化管理应通过社会中介组织来完成,为此应鼓励成立非政府的社会经济团体组织、行业协

10、会,发挥行业的自我协调、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等方面的作用,通过提供信息、业内交流、咨询服务、产品促销、调查研究、业务培训、相互沟通等,为政府和企业进行双向服务,同时承担一定的自律性行业管理职能。2.4 实行合理的税收政策,减轻林业企业负担在当前林区企业进行转型和调整的关键时期,国家应采取扶持的政策,在税收上实行优惠,从而使林业企业尽快完成转型。同时税收政策还要根据具体林业生产经营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在原有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对于必然进行转产及结构性调整的企业和进行非木资源的生产项目,要在税收上予以减免,从而推动这些项目得以快速的发展起来。三、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经济效益是

11、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贯穿企业各项生产活动的永恒主题,必须不断加强。过去,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过量的林业采伐消耗了大量资源,疏于管理造成了企业经济效益的严重流失。大部分森工企业由过去的辉煌陷入了低谷,步入了“两危”之中。究其原因,除了森工企业历史遗留形成的典型企业办社会体制,富裕人员多,技术改造欠账等客观原因外,主观上管理粗放,内部流失严重也是影响经济效益的主要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证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是增强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没有一流的管理, 就没有一流的企业效益抓住资金管理这个中心,以增收和节支为重点,加强企业管理,全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建立企业管理新机制是搞

12、好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只有不断地深化改革,打破旧的管理模式,才能使企业管理不断向现代化水平迈进。一是要注重管理观念的更新。现代企业管理是各种要素配置与动作的全过程管理,不仅要注重企业的管理问题、经营问题,更要注重企业的资本运营问题。突出企业资产的增值和产业的发展。使企业管理由单一生产型管理向生产经营型管理转变,再向资本运营管理转变。全部管理必须坚持“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围绕市场变动进行调度和调整,不断提高和扩大市场占有率,根据市场信息进行动态组合,随时适应市场环境。二是要注重管理手段的更新。要不断更新管理手段,努力创造企业的管理新路子,使管理更加严、细、实、真。三是要注重管理机制形式的更

13、新。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决策机构。企业通过改制更新,建立起由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三足鼎立的法人治理和经营机构,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盲目性、随意和依赖性问题,增强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竞争机制。充分体现按照市场规则运行优胜劣汰的规律,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利益分配机制。以联股、联利、联心为纽带,将责、权、利、险联为一体,形成新的利益和分配关系, 使企业的发展和个人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命运共同体。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市场营销机制,采取灵活有效的营销策略,提高市场的占有率和进入市场的自由度,向生产经营型,经营开放型转变。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科技

14、创新机制,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开发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要研究制定以科技进步为主导的企业发展战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和技术开发条件,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改造、技术开发、科技投入和产业化主体。 在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中,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抓好企业管理的中心,搞好资本运营,着重抓好以下两项工作。 1.认真加强成本管理。成本是企业运行质量的集中反映, 是企业总体素质的综合表现,关系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因此,必须从企业经营活动的源头抓起,牵住成本管理这个牛鼻子,有五条途经可以降低生产和产品成本。第一条途径是强化成本目标管理,提高投入产出水平,企业在采取目标控制中应该采用“制定定额、分解目标、控制费用”的办法。一是控制价格目标。二是原料消耗目标。第二条途径是加强资金管理,控制支出,节约费用。产、供、销、财等部门采用现代管理手段,加速产量、销售、物资、资金、财务信息的传递,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及时可靠的依据。第三条途径是规模生产,实现降本增效。企业要降低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达到降本增产、增销、增利的良好效果。第四条途径是加快技术改造,降低生产成本,在当今科学高速发展的时代,企业在加强内部管理的同时,还应重视技术改造,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开发新产品、改造传统行业,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开辟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