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论文_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论文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4004272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语文论文_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学语文论文_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学语文论文_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学语文论文_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学语文论文_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论文_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语文论文_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论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语文论文_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论文 披文入情以美塑人试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县清源中学748200论文摘要: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中学语文审美教育是语文教育和审美教育的媾合物,提升受教育者的人文素质,进而完善其人格结构、净化其灵魂。施行语文审美教育,培养正确的审美观、提升审美能力和发明美的能力。关键词:语文审美教育情感培养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定要求,也是教育本身不停发展完善的必定结果。从本质上说,“素质教育是以提升全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指归的。而美育审美教育是人类认识世界,并根据美的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一个手段。经过美育,不但培养大家的审美能力

2、,其落脚点还在于完美人格的塑造,在于净化、美化人类本身。一个人只有具有审美能力和创美能力,才有可能树立正确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才有可能使情感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本身得到美化,进入至高的人生境界。因此,美育是一个更高层次上的素质教育,也就是精神世界层次上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作为一个教育实践模式,只有真正落实到各学科的详细教育实践中,才能从根本上对教育的发展起到推进促进作用。中学众多的基础学科中,毫无疑问,语文学科是中学素质教育的重头戏。在中学阶段切实抓好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于当代教育的发展,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进步,全部有着主要的现实意义。语

3、文教学是一个文道统一的过程。是形成学生社会文化素养的主要路径。审美素质是组成社会文化素养的主要组成。中学语文审美教育,关键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素质,其目标在于达成完善人格、陶冶情感、发展智力、净化灵魂,促进人的多种潜能全方面发展。所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提倡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是语文教学的固有要求。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审美教育,能够从以下多个方面入手:一创设情景,养成正确的审美态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重在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感、正确的审美标准、高尚的审美理想。而情感是最关键的原因。情感是激励学生学习的起点,更是培养审美能力、陶冶性灵、完善人格的内在驱动力。作为审美熏陶教育的主导原因,老

4、师应该依据语文审美教育的目标和教育对象的特点,自觉选择、利用多种审美媒介,如环境、气氛、事物、艺术及老师本身等审美原因,创设对应的审美情境。从而组成一个审美心理场,使其作用于学生的审美心境,达成熏陶感染,塑造美好心灵、培养审美情操的目标。很多文学作品表现出鲜明的审美倾向性,反应了一定时代、民族、阶级的审美要求、审美趋向和审美理想,这些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是语文教学发挥美育功效的坚实基础,也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审美观的最好教材。比如,中国古代的部分文学家和艺术家的作品中全部表现出多种高尚的审美情趣。陶渊明的作品独爱傲霜的菊花,陆游的诗作赞美圣洁的梅花,王安石歌颂挺拔的松树,郑板桥的诗画偏爱青竹,抓往

5、这些,能够引导学生追求健康的审美情趣。而反应社会主义建设现实生活的文学作品,饱含着主动、进步、健康、高尚的激情,我们经过这些作品的分析和鉴赏,更能唤起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去追求美的境界。像这么的教学素材,老师能够有意识的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形成符合美的规律的认识,进而养成正确的审美态度。二结构平台,提升审美能力所谓审美能力,是指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象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审美了解能力。审美能力的取得和发展,关键依靠后天的审美实践活动和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主动构建能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平台,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操作方法,笔者认为能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在美读中,培养美的感受力审美感受力指

6、的是经过对审美对象的课文审美感知,取得从形式到内容的整体的、直接的把握领悟,从而发生审美愉悦的一个能力。它的关键是感知,而大家认识事物是从对事物的感知开始的,美也是经过人的视听感官进入人的心灵的。所以,感受美是审美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经过声情并茂的重复吟诵文章,能传达作品友好婉转的韵律,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经过美读能把诉诸视觉的无声文字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借助课文的语言文学描述,经过再造想象的活动,在头脑中再现课文的情境,从而进入作品中的意境,引发心理上的快感和审美联想,并在重复吟诵中达成“目视其文、口发其音、心同其情、耳醉其音”的艺术效果。如在朱自清春的

7、教学中,老师就可用较为舒徐、轻柔、欣喜的语气语气,使学生从坚韧的春草、温柔的春风、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和璀璨的百花这些鲜明的形象中感受并领会散文内容的意境美、语言的形式美包含绘画和音乐美。2.在阅读中,培养美的想象力。审美想象是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更深层次的审美心理。是学生在语文阅读中,把从文本中感知到的文字表象加以加工改造并重新组合,组成的全新的,属于学生个体的独特感受的审美意象。在语文阅读教学之中,学生对文本中塑造的美有了感知、吸收、积累的基础以后,老师还必需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品味、感悟最终经过丰富的想象构建属于学生自己的审美意象。使学生沉醉在美的意境之中,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得到熏陶。

8、怎样形成这种效果呢?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去打开思维大门,感知作品中塑造的人物性格美;环境气氛美;社会风尚美;情节曲折美如此等等。比如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对小石潭周围环境的描写,对潭中水、潭中鱼的描写即使仅是廖廖数语,不过经过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联想思维并结合平时的生活积累,是能品味出作品塑造的环境凄清、潭水清澈、潭鱼闲适的意境美的。也会品味文本中作者多角度的描绘:绘声“如鸣佩环”,绘色“青树翠蔓”,绘形“参差披拂”,绘影“鱼影浮动”,绘神“游鱼闲适”。也只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展开联想,才能从听觉上想象到潭水的清脆悦耳;从视觉上想象到潭周围竹木的青翠葱郁多姿多彩,潭水的清澈透

9、明,鱼影的鲜活滋润。3.在课文分析中,培养鉴赏美的能力。审美鉴赏力指的是“对审美对象的判别和评价的能力。它包含对审美对象美丑的识别,还包含对审美对象性质的深层了解,还包含对审美对象的类型、形态的领悟和判别的程度,并能给审美评价。”假如说人在审美感受阶段只能直觉美“是什么”,那么审美鉴赏则是使审美主体知道美之“为何”为美,对审美对象作出本质的分析、综合,进到更高一层的审美境界。研读中学语文教材,大家就会发觉:朱自清笔下的“*”是美的,民族英雄史可法以身殉城的精神是美的,司马光示儿的“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的训诫是美的,为了抢救六十一位阶级弟兄的生命而奏响的“一方有难,八主支援”的协奏曲更是

10、美的。这种阅读作品产生的精神上的愉悦、思想上的教育和和写作中的情景产生共鸣能够提升学生的鉴赏美的能力,所以,在语文课教学上,老师尤其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使学生的情感和作品中的情感产生这么或那样的共鸣,完善欣赏美的活动。三深化认识,培养创美的能力大家认识世界的目标在于更加好地发明美。一个人发明美的能力的提升,和她审美能力巩固、深化和拓展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审美能力,而且要重视培养和提升学生根据美的规律发明美的能力。那么怎样进行发明美的培养,对于中学生来说,最有效的路径莫过于创作。简言之,就是在写作训练中学会发明美。审美发明力是一个表现美、发明美的能

11、力。语文审美教育不限于鉴赏,还必需发明。学生有一定的文化修养,长久接收文学作品的熏陶和感染,全部有向往美、追求美的强烈愿望,也渴望能抒写心中的激情,歌颂祖国壮丽河山,描摹大自然的秀丽风光,讴歌周围的好人好事。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应注意引导,激起她们创作欲望,激励她们用自己的笔,去表现美、发明美。引导学生参与美的发明的实践活动。引导她们经过对多种艺术形式和表现技巧的刻苦学习和磨炼,对社会和自然中的原始素材进行观察、体会和提炼加工,再加以想象和构思,力争发明又新又美的艺术形象。比如:清明节,带学生去烈士*园扫墓。天下着纷纷细雨,大家如潮水涌来,在悲壮的哀乐声中,列队脱帽致哀。在庄重肃穆的场面中,那对

12、烈士的景仰,那继承先烈遗志发明新生活的激情如火般在大家心中猛烈地燃烧。此时此景此乐此情融合一起,展现着无比丰富的内涵:对先烈的缅怀、景仰;对烈士壮举的讴歌、赞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它激励着大家民族的解放,为祖国的统一,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英勇地拼搏,贡献出自己的一切。总而言之,中学生正处于可塑性极大的阶段,“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要想让学生学会在美的世界里生活,让世界之美发明出人本身之美,就要不停完善学校的“美育”,让学生经过感受美,欣赏美,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心理、高尚的审美观念,从而使庸俗自私低级趣味退避三舍。在此基础上,再发明美,学生就成了美的播种者,美的耕耘者。到时候,我们收获的将是美好的明天新世纪的“伊甸园”!参考文件:1审美教育学,杨思赛主编,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2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光明日报3朱立元.谈谈美学和审美活动.美育.2021年第7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4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许凤琴等著,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5美学(第一卷)黑格尔著,商务印书馆,1981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