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政治 最后冲刺记忆3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4002336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高考政治 最后冲刺记忆3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1届高考政治 最后冲刺记忆3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1届高考政治 最后冲刺记忆3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1届高考政治 最后冲刺记忆3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届高考政治 最后冲刺记忆3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高考政治 最后冲刺记忆3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届高考政治最后冲刺记忆点(三)文化生活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2、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态度和原则(为什么?怎么样?)(1)意义: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2)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2、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 文明繁荣进步(3)原则: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4、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2)各民族间的经济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3)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5、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中外文化交流有何重大意义?)(1)对内:中华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维护民族文化。将中国先进文化推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2)对外:世界文化有利于吸收和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有利于加强交流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发展友好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建设和谐世界。6、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

4、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留和发展;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7、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怎样把握好二者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注意】理解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不是先后关系;能解答辨析题。8、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社会实践9、文化创新

5、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必要性重要性)(1)必要性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2)重要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10、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方向:(1)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根本途径)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重要途径)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其

6、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重要途径)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既要反对“守旧主义” 和“封闭主义”,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倾向。(2)方向:要坚持正确的方向,既要反对“守旧主义” 和“封闭主义”,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倾向。我们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附】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1)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这就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

7、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2)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1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1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作用: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就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1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

8、径和意义:(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必要性):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状态,必须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14、发展大众文化:(为什么?怎么样?)(1)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十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

9、热切愿望,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2)要求:(含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但应是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的有益的文化。15、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有助于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做出理性的行为选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提高思

10、想道德修养,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水平;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才能运用所在我的知识为社会造福。知识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生活与哲学一、唯物论(物质观):世界是物质 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能 动作用。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 律的关系。二、认识论(实践观):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坚持在 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三、辩证法: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坚持用联系的 观点看问题;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发展观。 发展的实质,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 问题;事 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量 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矛盾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 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 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辩证否定观。辩证否定的实质;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四、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 用;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生观。人生价值的内涵、评价;人生价值的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