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补充习题答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3997300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补充习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上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补充习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上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补充习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上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补充习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上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补充习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补充习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补充习题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章 第1节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例1 B1、C 2、D 3、D 4、D 5、B 6、45.6吨 7、略 8、白色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若用试管加热,试管口还能看到水滴生成); 碳酸氢铵逐渐分解而减少 9、1b 2a 3d 4c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例1 C 例3 ;1、C 2、C 3、B 4、D 5、B 6、B 7、; 8、D 9、(1)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2)红磷量不足;装置气密性不良;未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10、白炽灯发光放热,粗盐提纯中食盐蒸发结晶,液态水汽化成水蒸气,空气液化成淡蓝色等都是物理变化第3节 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例1 A 例2 (1)小

2、;(2)与外焰接触;外焰;(3)碳 氢1、C 2、A 3、C 4、B 5、C6、(1)d (2)c (3)a (4)b (5)(6)7、H O C H2O CO28、先从长颈漏斗中注水,至浸没长颈漏斗的末端,然后用止水夹夹住右侧导气管,继续向长颈漏斗中注水,使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锥形瓶中的液面,且一段时间内高度差不变,说明气密性好。单元训练1、B 2、B 3、C 4、C 5、C 6、A 7、C 8、C 9、B10、绿色粉末变成黑色、试管口有小水滴生成、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绿色粉末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绿色(或蓝色)、有气泡产生;受热易分解、能与盐酸反应;绿色粉末11、(1)标签被

3、腐蚀(2)试管炸裂(3)试管炸裂12、物理性质 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物理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学变化 13、 14、碗和水杯内壁上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而是形成一层均匀的水膜15、不正确,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该遵循“左物右码”,该同学把药品和砝码防反了。实际称量的食盐的质量是9.5g。16、量筒、分液漏斗、胶头滴管等第2章 第1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1、A 2、C 3、A 4、B 5、C 6、D 7、氧气 氮气 液氧8、(1)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大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集气瓶、水槽。 (2)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 (3)固体药品易堵塞导管,且气体不易导出。 (4)9、都是化合反应(都是

4、氧化反应);反应物都是单质,生成物都是氧化物;反应条件都是点燃;反应都会放出大量的热。10、(1)过氧化钠+二氧化碳碳酸钠+氧气 ( )(2) 优点:不需加热 吸收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11、应用氧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潜水、登山、取暖、加热食物等隔绝氧气:金属防锈、食物防腐、消防灭火等第2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1、D 2、D 3、B 4、D 5、A 6、 7、可燃物的燃烧 动植物的呼吸 微生物的分解8、石灰水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 稀盐酸9、灯火实验10(1)二氧化碳过量排放 (2)保护森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3)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11(1)蓝球 不能 密度一样 (2)二氧化碳不纯1

5、2(1)人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比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 (2) (3)碳(物质)第3节 自然界中的水1、D 2、A 3、C 4、D 5、C 通电6、氢气 氧气 2H2O 2H2+O27、混合物 硬水 8、 点燃9(1)吸附 过滤 (2) (3)化合反应:2H2+O2 2H2O 分解反应: ; ; ;既不是化合也不是分解:;(4)略单元训练1、A 2、C 3、B 4、A 5、D 6、C 7、C 8、C 9、C10、沉降 过滤 吸附 消毒 11、氧气的溶解性比氮气大12、剧烈燃烧,火星四溅 瓶底没有放少量水或沙子13(1)剧烈燃烧,生成大量白烟 (2)上升到刻度1 (3)空气中的氧气约占空气

6、体积的1/5 (4)不溶于水 不支持燃烧MnO214(1)甲:燃烧更旺 乙:燃烧不旺 (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15(1)分液漏斗 大试管 (2)2H2O2 2 H2O + O2(3)B E第3章 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D 2、C 3、D 4、B 5、C 6、C B A C 7、D 8、D 9、A 10、C 11、D 12、光和植物 光合作用离不开光和植物这两个条件13、不变 核外电子 阳离子 阴离子14(1)分子 (2)分子、原子、中子 质子、阳离子 电子、阴离子 (3)质子 (4)质子、中子、电子 15、 35.5 3216、(1)B杯石蕊试液变红 (2)食醋挥发,醋酸分子进入到B杯

7、 (3)微粒在不断运动,且醋酸分子溶于水显酸性17、现象:液面的刻度下降 解释:往水中加入冰糖,水和冰糖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当两种物质混合溶解时分子之间相互穿插,运动到分子之间的间隔中去,所以混合充分溶解形成溶液后体积会小于二者体积之和,故液面会降低。答案:由于构成水和冰糖的分子之间存在间隔,溶解时相互穿插到间隔之中,所以充分溶解后体积会小于二者体积之和,故液面会降低。18、C19、宏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气微观:(1)反应前后分子发生了改变可得: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不可再分;(2)由图中可知水分子的构成情

8、况可得: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3)由图中可知氢分子的构成情况可得: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4)由图中可知氧分子的构成情况可得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第2节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1、D 2、B 3、B 4、C 5、C 6、C 7、 8、如:Mg 意义:可代表镁元素 可代表一个镁原子 可代表镁这种物质9、化合物 是由汞元素和硫元素组成的10(1)6 (2)7.73% (3)氧化亚铁 氧化铁 四氧化三铁11、A12 (1)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 氢 (2)滑腻 碳 (3)氧第3节 物质的组成1、B 2、D 3、D 4、C 5、C6、2X3Y4 V2O5

9、 44.0%7、2S 2Mg2+ Cl 5CO2 3H2O Al 8、7 9、K2CO3 Al2O3 Fe(OH)2 MgCl2 (NH4)2SO4 Fe(NO3)3 10、KOH Ba(OH)2 Al(OH)3 K2SO4 BaSO4 Al2(SO4)3 K3PO4 Ba3(PO4)2 AlPO4 11、176 343 9112 12、 SO2 13、过氧乙酸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过氧乙酸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243 过氧乙酸分子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12 还可求出分子中任一元素的质量分数14、解答:计算500元能买到的氮元素的质量:尿素:硝酸铵:碳酸氢铵:氯化铵:综上可知:用相同价钱购买氯化铵得到的氮元素最多,所以小明帮助父亲选购的是氯化铵。单元训练1、D 2、C 3、D 4、B 5、C 6、D 7、C 8、D 9、B 10、B11、(1) (2) 12、+313、H2O NaCl H2 14 (1)5 (2)48.3%15、+3 XY4 16(1)因为酒精分子处于不断运动当中,导致酒精会挥发掉 (2)温度升高,汞原子之间的距离会增大17(1)241 (2)14.76g18(1)元素 (2)4 49 (3)2.53g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