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巫山送教实施方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3992372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院巫山送教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院巫山送教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院巫山送教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院巫山送教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院巫山送教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院巫山送教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院巫山送教实施方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XX市XXXX学院2010-2011学年度“送教巫山”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充分利用区级教师进修学院的资源优势,整体发挥优秀教师群体的辐射示范作用,促进对口县区域教师与我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教育共同均衡发展为宗旨,充分发挥区级教师进修学院的示范辐射作用,开展对口县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促进对口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专业化成长。在送教中体现“五性”:(一)和谐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送教下乡,合作互动,资源共享,以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素养。(二)特色性。依托北碚区新课程改革实验

2、经验,推动对口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依托西南大学教师教育资源和“C-R”团队力量,以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名师工程研修学员为主体送教到乡,送培到校,促进骨干教师、名师工程研修学员与对口支教县教师教育共成长。(三)针对性。从对口县区域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出发,以“围绕课堂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为主题,着力解决新课程理念与新课程实施的差距问题。(四)发展性。总结提升过去几年送教工作经验,对口支教,与我区教师教育互动,探索教师教育新模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教育事业的研训文化。(五)长效性。每项培训活动均要求建立长效机制,保证培训活动的持续高效。二、需求分析我院在总结2006年、2007、200

3、8、2009年、2010年五年送教的经验上,对2010年秋季送教工作进行了调研,并进行了基本需求分析。1送教形式。巫山县希望我院继续坚持“深入镇乡片区辐射以点带片”的送教基本组织形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专家引领小课题指导课例支撑的方式。具体:请我院找相关专家进行主题讲座,题目教育问题的发现与解决以小课题为载体的校本行动研修, 学科教研员支教过程中参与校本研修活动,进行小课题指导(即:如何发现问题如何进行问题分析如何寻找理论支撑如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提炼做法与经验),采取的方式: 课例支撑加主题讲座,以此助推巫山全县小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2送教时间。巫山县建议,中小学于2010年秋季开展集中送

4、教,以利于组织,利于教师参加集中培训。 3送教课程。巫山县建议以“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践能力”为主题,组织送教活动。对于我院在调研中建议的主题讲座、课例研修、校本研修、挂职带培、网络研修、小课题研究等培训课程、形式表示认同,而且在一些具体课程上提出了建议,建议课程内容上更加关注小课题研究中的方法指导,关注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操作层面的问题,关注农村教师的自我发展能力。三、培训目标(一)利用北碚区及有关教育单位教育资源的优势,以点带面,资源共享,形成区域教育合作新机制。(二)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通过主题讲座、优质课示范和课例研修,提升巫山县中小学教师领会新课程理念和实践新课

5、程的核心教学能力。(三)指导校本研修,通过对巫山县开展的小课题研究的指导,提升巫山县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教育研究等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四)带培骨干教师,实施校际交流与定向培养,提高巫山县学科骨干教师的综合素质。(五)利用XXXX学院网络资源和北碚区网络教研平台,指导巫山县中小学教师开展网络研修活动,增强校本研修的实效性。四、培训内容送教培训的主要内容 “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践能力”而设计,主要是教师实践新课程的专业理念、专业技能和教师实现持续发展的自我发展能力,专业理念包含现代教育观、课程观等,专业技能主要指教学设计、教学艺术、教学评价,自我发展能力主要指教师自我反思、教育

6、行动研究等。五、培训形式(一)主题讲座(附件一)1主题讲座:根据需求,2010年秋季的送教我院将请相关专家进行主题讲座,题目教育问题的发现与解决以小课题为载体的校本行动研修。2校本研修指导:建立名师与校点长效联系机制,与之保持长期沟通,指导校本研修活动。(二)课例研修(附件二)1“同题异构”研究课:组织北碚区中学研究员级教师、特级教师、中小学教研员、骨干教师定期送课到巫山县,分小学、中学进行,每个校点,北碚区中小学各学科各提供一堂课,巫山县当地校点教师提供1堂对应学科同主题交流课,在教学设计上呈现差异性,体现“共享、导引、研究”三个主题思想。2课例研修:以“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

7、学的实践能力”为主题,结合北碚区和巫山县的课堂教学案例,展开互动研修。(三)校本研修。根据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安排,以学科为单位,到其他农村学校进行听课调研,参加当地校点校本研修活动,根据校点学科教师发展情况,提出校本研修工作的策略建议。每位献课教师与巫山县10名教师保持长期有效的联系,指导教师读1本教学参考书籍,指导教师撰写1个教学设计,指导教师撰写1篇教学反思,指导教师撰写1篇教学论文,指导教师组织1次教学研讨活动,促进专业成长,并将指导情况与我区骨干教师的考评挂钩。(四)骨干带培。巫山县选派2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到北碚区中小学从教1学期,由XXXX学院安排优秀教师进行导师制培养指导,从学科教学

8、、学科教研、教改科研等3方面促进其专业素质提升。(五)远程研修。利用农村远教工程平台,对巫山县具备网络条件的学校和教师进行针对性地开展网络研修培训。六、实施步骤本次送教下乡培训活动拟按照三阶段组织实施。(一)考察调研(2010年4月)在总结过去送教工作的经验上,我院以多种方式进行调研,征求巫山县不同层面的意见,提高支教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完善培训方案。(二)组织实施(2010年5月2010年10月)按照市教委师范处、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的统一安排,由XXXX学院与巫山县项目办公室负责落实实施方案,开展送教工作,进行教学和培训效果追踪调研,确保各项培训工作顺利完成,并按项目要求及时上报各种

9、管理及教学信息。(三)总结提升(2010年10月)1根据项目培训管理手册,制定问卷调查表,通过巫山县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培训(教研)机构及时反馈培训情况,收集巫山县教师对项目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下一步项目实施进行补充或调整。2根据项目实施进程情况,组织项目培训办公室人员及时总结项目实施情况,写出书面进展报告或工作总结报送市教委师范处和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3.总结经验,完善送教培训模式,推动区域教师教育的发展。七、组织管理在市教委师范教育处的领导下,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的直接指导下,XXXX学院与巫山县项目办共同分工进行本次培训管理。(一)XXXX学院:负责培训课程的设计和任课教师的管

10、理和培训活动的评价,XXXX学院成立送教巫山县项目专家顾问组、领导小组和项目办。1项目专家顾问组。项目专家顾问组由市教委、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西南大学教育学院、XX教育学院、XX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市级高校专家组成,主要负责对项目设计、项目实施进行指导。2项目领导小组顾 问:罗志惠(中共北碚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北碚区教育委员会主任) 刘刚(北碚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组 长:朱福荣(XXXX学院院长)副组长:杨 旭(XXXX学院党委书记)邓志勇(XXXX学院副院长) 黄吉元(XXXX学院副院长)成员由北碚区教育委员会和XXXX学院相关业务部门组成,负责审定课程及项目的管理。3项目培训办公室主 任:

11、邓志勇(XXXX学院副院长) 黄吉元(XXXX学院副院长)副主任:聂建华(北碚区教育委员会人事保卫科科长) 罗 菁(北碚区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科科科长)成 员:陈家尧(XXXX学院教育研训部主任) 杨 蔚(XXXX学院教育研训部副主任)吴 刚(XXXX学院院务部主任)刘 莉(XXXX学院教育科研发展部主任)李 红(XXXX学院教育技术部主任)潘 刚(XXXX学院教育研训部教师)谭 文(XXXX学院教育研训部教师)(二)巫山县项目领导小组组 长: 沈善华(巫山县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副组长: 邝尔安(巫山县中小学教研室主任) 叶启明(巫山县教师培训中心主任)成员由巫山县教师进修学校和中小学教研室相关业

12、务科室组成。负责提供培训需求,建议培训方案,考核参加培训教师的培训效果,管理各片区参加培训教师,保障XXXX学院送教下乡教师的后勤服务。(三)健全项目管理制度按照项目培训管理制度,与巫山县一起,按照分工合作的原则,负责培训教师、参培教师、培训课程、培训评价的管理。八、经费预算北碚区项目培训办公室根据“项目合作协议书”的要求,对项目培训经费设立专门帐户,做到专款专用,经费开支由市、区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审核。(一)经费节约原则。在保证送教基本后勤支出的条件下,尽可能扩大参加培训教师的面。(二)义务奉献原则。把送教任务当作一项光荣的教育活动,从服务库区,支援库区的角度,为送教专家、教师提供基本报酬,尽

13、可能提高送课质量。(三)人本取向原则。在有限经费中,安排部分资金,为巫山县中小学参加培训教师提供培训条件。XXXX学院 二一年四月八日对以上实施方案的意见巫山县教育委员会: 盖章巫山县中小学教研室: 盖章巫山县教师培训中心: 盖章附件一:XXXX学院巫山“送教下乡”主题讲座计划根据项目实施方案,结合巫山教育改革和发展现状,经考察调研,制定本计划。一、培训目标1提高巫山县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理论水平;2. 更新巫山县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育管理与指导质量;3. 帮助巫山县优化教师教育资源,形成教师教育有效机制。二、送教人员(一)北碚区朱福荣(XXXX学院院长、XX市名师)邓志勇(XXXX学院副院长、

14、中学高级教师)杨 蔚(XXXX学院教育研训部副主任、XX市特级教师、XX市名师)张仕维(XX市特级教师、中学研究员,北碚区名师工作室名师)胡明盛(XX市特级教师、北碚区名师工作室名师)高启荣 (北碚区水土小学校长、XX市特级教师、北碚区名师工作室名师)饶 英(XX市特级教师、XX市朝阳中学副校长)陈晓琳(XX市优秀班主任,XX市北碚区朝阳小学高级教师 )陈居奎(XX市骨干校长,XX市江北中学校长)陈维礼(XX市特级教师、XX市北碚区朝阳小学校长)(二)C-R团队 从西南大学、XX教育学院、XX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市级培训机构聘请4名C-R团队专家学者随队参加教学指导研修工作。三、送教时间:2010年10月。四、课程(一)讲座1两个主题:“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实践能力” 2两个讲座:原则上围绕主题开展讲座2个。时 间内 容形 式主讲人2010年10月教育问题的发现与解决:以小课题为载体的校本行动研修专题讲座互动研讨朱福荣2010年10月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专题讲座互动研讨西南大学C-R团队专家(二)校本研修。建立名师与校点长效联系机制,与之保持长期沟通,根据巫山县教育行政部门的建议,每位名师定点到两县各一校点参加校本研修活动,指导校本研修活动;重点带培一名骨干教师,指导教师专业提升;调研校点教育教学情况,提出一项学校发展策略建议。五、实施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