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诗情画意教学设计1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3990846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诗情画意教学设计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诗情画意教学设计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诗情画意教学设计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诗情画意教学设计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诗情画意教学设计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诗情画意教学设计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诗情画意教学设计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诗情画意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十课教材分析:我国古代诗歌的内容极为丰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配画、画提诗,是中国古代文人文化艺术修养的体现。诗配画,不仅是诗的形象的解说图,更是诗的意境的再创造。抓住诗中的一两处关键,根据个人对诗的理解和生活经历、体验,将诗的意境画出来。本课教学不但激发学生参与背诵古诗、了解诗意,更注重营造轻松愉悦的艺术氛围,促进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想象绘画能力。因此本课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明确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配画的形式手法应该与诗相协调,应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但诗配画的绘画表现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充分发挥学生的

2、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方式毫无拘束地进行想象绘画。通过诗歌的文字形象语言与绘画的视觉造型语言互补、融合而创作情景交融意境的一种特殊形式。本课同时以诗情画意为题,激发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遗产的情感,从中得到美的启蒙、美的陶冶、美的感受。一、课型 造型 表现二、课时 1课时三、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选择熟悉的古诗,运用已有的绘画的技巧来表现诗的意境。2、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3、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学艺术的热爱,陶冶审美情操。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运用已有的绘画知识表现古诗的意境。难点:恰当地表现古诗的意境。五、教学准备:课件,准备古诗,并能解释诗意

3、;绘画材料、工具。六、教学思路诗情画意是一种纯美的境界,作者运用高度浓缩及精湛的语言,栩栩如生地将眼睛所看、心理所想表现出来,形成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将学生带进诗情画意,感受传统文化瑰宝的魅力,提高孩子们对古诗的鉴赏能力,陶冶情操,美化心灵。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互相探讨,互相学习,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创作的方法,为学生的创造表现提供借鉴。教师注重个别指导,让后进生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七、教学流程(一) 谈话导入激趣。启发思考:背诵喜欢的古诗,联想古诗表现怎样的意境? (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1、利用课件展示古诗 锄

4、禾进一步启发联想: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师:读了这首诗能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 。作者用高度浓缩的语言表现自己 所见、所想。(引导学生通过看画的形式读出老师的古诗,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发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引出课题诗情画意。揭示:诗是无形的画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中的意境。教师出示几幅画作,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提出问题:哪幅作品最符合诗意?为什么? 2、游戏:看图猜古诗 课件出现画面-学生依画面竞猜,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揭示:画是有形的诗3、出示下一组 诗画结合的画面:揭示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

5、我国传统艺术的常见表现手法。 揭题:诗情画意(二) 探究学习:欣赏课本中的内容,小朋友用画笔把诗人所描述的意境描绘出了,同桌讨论: 1、最喜欢哪件作品?从哪儿看出作品符合诗意吗? 2、欣赏课本中的图片,引导观察古诗分类以及表现的特点及手法 以蚕妇为例重点欣赏。突出重点(构图、造型、色彩、表情、服装、背景等方面分析)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启发学生思维,学会交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归纳的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3、 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师小结:要画出诗中的情景,除表现出诗中的主体,还要表现与它相适宜的景物(三) 教师演示,向学生展现创作思路,突破难点。激发学习欲望:欣赏了这么多优

6、秀的作品,老师也想动手试试了,不知同学们能否给老师这个机会?总结绘画步骤:选材-构图-画主体(先画基本型、再细部刻画,线条丰富)-画背景(衬托主体、丰富诗意)-着色完成 关注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出示范画,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不同种类的区别,掌握为古诗配画的特点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的创作做准备。(四)组织学生交流:1、你最喜欢那一首古诗,你想怎样表现它?引导学生展示准备的资料,介绍解释诗意,提出自己的创作思想。2、教师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表扬及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五)提出作业要求: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或一句古诗,

7、用绘画的形式描绘下来。(比比看谁画的画最符合诗意。学生操作,教师加强个别指导。)2、根据作业情况引导作品创新。在创作期间播放古典音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灵感,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绘画表现能力(六)评价交流,展示学生作品1、自评,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2、互评:你喜欢哪一张作品?为什么?你觉得哪一张作品最符合诗意? 3、老师评价。(既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又注重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得评价,培养学生正确审美评价能力,渗透德育。同时有助于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七)课堂延伸:尝试用国画方式表现。(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拓宽性运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板书设计:10、诗情

8、画意主体大而详细 背景小而简单色彩和谐统一教学反思:诗情画意一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为自己熟悉并喜欢的古诗或古诗中的某一句配画。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无形的诗。本节课充分体现了绘画与文学之间的关联。我们学校有专门的古诗课,每学期都要组织“经典诗文朗诵比赛”。每次上这节课,我都把它调节安排在“经典诗文朗诵比赛”之后。这样无形中就增进了学生学习本课兴趣我们不但会朗诵诗歌,还要会“绘画”诗歌。诗具有极强的写意特点。这就为学生在绘画创作中,充分想象、联想留下很大的空间。授课中,我引导学生事先搜集自己喜欢的古诗,上课时让他们互相自由交流,这样一个融洽的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分析、比较,他们发现了古诗不

9、同的分类:写人、状物、写景,同时学生还发现有些古诗每句都表现不同的内容或场景。通过学生研讨,我进一步进行总结在表现时该如何构图:如写人的古诗,可以将诗中写到的人物作为画面主体,着重描绘;状物类的也是如此;画写景的古诗,可以先确定近景用深色表现,中景画大且具体刻画,远景可以画得稍微简洁些;画叙事的古诗,可以是单幅的,选择诗中最精彩的一个场面,也可以采用连环画的形式。这样,不同的构图形式便自然的、适时的给学生带来了新的启发,从而为创作好本课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学生作品,我发现学生不论从构图还是色彩等方面都能够较好的把理论知识运用其中,真正形成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在本课中涉及的

10、内容较多,把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用画表现出来是一个很大的难点,对学生交待绘画的基本技巧是必须的,却不是最主要的。在本课我把重点放在学生对诗歌意境想象的引导上。示范时我把构图、取景交待清楚,对于如何绘画细节轻轻带过。学生的想象力之丰富是不可估量的。他们画出来的诗歌是稚拙的,可是他们对诗歌意境的想象也正在稚拙的画面中,表现出那一份纯真。新的课程改革提倡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尤其重视让学生从单纯学习美术技能技巧、层面发展到美术技能的运用。诗具有极强的写意特点。这就为学生在绘画创作中,充分想象、联想留下很大的空间。在教学中,我首先 要引导启发学生细品诗意,准确理解作者的意图,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展开想象

11、、联想创设意境,以现作者眼中的景、心中的景。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始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要给学生选择学习的权利。教学中,我先给学生讲的故事。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合作学习氛围 在交流中完善思路终取其长。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的自主性,让他们选择自己所喜欢的画,进行评价;在教学最后的作业布置,让学生自己自主选择所要表现的诗句,可说是丰富多彩,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给学生创造了思维的自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展现了学生的思想个性。在作画过程中,为学生创作提供技能支持,通过示范启发解决学生在绘画中遇到的困难,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这一艺术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