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泉州市初中学业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3983377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泉州市初中学业质量检查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年泉州市初中学业质量检查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年泉州市初中学业质量检查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年泉州市初中学业质量检查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年泉州市初中学业质量检查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泉州市初中学业质量检查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泉州市初中学业质量检查语文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泉州市初中学业质量检查语文试题(本卷共23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友情提示:所有答案必须填写到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一、积累与运用(21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诗经蒹葭)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其五(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5)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6)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潼关怀古)(7)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8)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陶弘景答

2、谢中书书)(9)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诸葛亮出师表)(10)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借写鱼儿数目清晰可见及在水中悠游的情景来间接表现潭水清澈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评分说明: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D)(3分)A.法国的莎士比亚、英国的雨果、印度的泰戈尔都是著名剧作家B.中国古代人口稀少,所以古人常称呼自己“孤、寡人,表示谦虚。C.呐喊骆驼祥子女神都是我国近代作家老舍先生的小说。D。“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道德经庄子列子是道家经典。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6分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是

3、“一国两制”框 (A. kung B. kung)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世界级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中国科研人员,最终保证了大桥的顺利施工。大桥预计今年底全线通车,届时香港至珠海的陆路通行时间将由3小时变成半小时,三地经济 (A。融合B.溶合)将不断加深,珠三角将形成 (A.举世瞩目B。无人不晓)的超级城市群。(1)为文中处分别选择正确的选项。(3分) 处 B 处 A 处 A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B)(3分)选择了集“桥一岛一隧”于一体的设计施工方案并结合伶仃洋实际创造性地采取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海洋防腐抗震技术措施依据1986年以来湛江地区累积形

4、成的海洋水文数据攻克了大量技术难题A。 B。 C. D。二、阅读(69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45题.(5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羸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4。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A。上片写词人心情苦闷,只能借酒浇愁,只能在“梦”中驰骋沙场,快意一时。B.“八百里”描写军营连成一片,极其广大,“塞外”表明写作这首词的地点。C。“飞快”“弦惊”以点代面,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写激烈的战斗场面。D。“天下事”指完成恢复中原的大

5、业,词人希望借此赢得生前和死后的英名。5.“沙场秋点兵”中的“秋”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秋”渲染的氛围有何不同?请简要回答。(2分)雄壮辽阔(肃杀);凄凉悲苦评分说明:意思答对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7分【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

6、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河中石兽)【乙】说苑:常椒有疾,老子往问焉。常枞张口示老子曰:“舌存乎?”曰:“存。岂非以其软邪?”“吾齿存乎?”曰:“亡矣.岂非以其刚邪?”常枞曰:“天下事皆尽矣。”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吴亮忍经)注:常枞:据传是老子的老师.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阅十余岁 阅: 经历,经过(2)尔辈不能究物理 物理:客观事物的

7、道理规律(3)老子往问焉? 问:慰问,问候(4)常枞张口示老子曰 示:给看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3分A。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B。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C。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D。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3分)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找到了(石兽)。评分说明:“如”翻译正确1分,补出“石兽”1分,句意正确1分.(2)亡矣.岂非以其刚邪?(3分)不在了,难道不是因为它太刚硬了吗? 评分说明:“亡”、“岂”翻

8、译正确各1分,句意正确1分。9.甲文作者和乙文的常枞在揭示“天下事相关道理时,采取的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文以讲述用不同方法寻找石兽的故事的方式揭示道理;常枞通过舌存齿亡的现象设喻说理。 评分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参考译文:说苑记载:常枞有病,老子去问候他。常枞张开嘴给老子看:“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说:“在。难道不是因为它柔软吗?”“我的牙齿在吗?”老子说:“不在了。难道不是因为它太刚硬了吗?常枞说:“天下的事都在这里了。”坚硬的好像暴横,柔软的好比仁义;刚的容易坏,柔的却存下来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1分)牡丹真美 张丽钧好友的女儿新婚不久,随丈夫到乡下去探望

9、丈夫的姨姥姥。一进院门,她就大叫起来,因为,院子里有一株跟她差不多高的牡丹,开满了硕大的白色花朵。她顾不上跟姨姥姥过多寒暄,就自顾自转着圈儿为那牡丹拍起照来。大家都笑她,她也笑自己,但却根本停不下来。后来,一大家子人陪她吃饭,她却忍不住低头翻看手机中的牡丹照片。她没有注意到姨姥姥的离席,甚至也没有注意到老公的离席临走的时候,姨姥姥送给她十朵半开的白牡丹,嘱她回家插到花瓶里,清水里放一点点白糖,可以开上半个月。她欢喜得要命,不住声儿地叨咕:“牡丹真美!牡丹真美!”回程的路上,丈夫告诉她说:那棵白牡丹是姨姥姥的婆婆过门儿后亲手所栽,已经一百多岁了;姨姥姥不准任何人碰那棵牡丹,别说摘花,就是揪一片叶

10、子,姨姥姥都要跟那人拼老命;为了讨你喜欢,姨姥姥破天荒亲手为你剪了十技花!趁你在屋里吃饭,她净了手,在牡丹前烧了三炷香,跪下跟牡丹说:那孩子可待见你呢!求你舍她十枝花吧好友的女儿是含着泪跟我讲这段故事的,末了,她把手机举到我面前说:“你看你看,多美的牡丹!美得就像画出来的!”这个可爱的故事,被我在心里温习了一遍又一遍.我总忍不住拟想:简陋的农家小院里轰轰烈烈地盛开着夺目的白牡丹究竟是怎样一种情形?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这家的房屋定然不止一次翻修过吧?这家的家庭成员定然有过生老病死吧?旱涝虫灾的年份里,这株牡丹定然跟其他的植物一样难捱吧?但是,这一切的更迭变故、灾祸劫难,都没有成为这株牡丹枯焦萎

11、谢的理由.她被爱,她被欣赏,她被视为神物,她始终处于怀抱的中心.她怎敢衰枯?她怎忍心不在每年春天开出最打眼的花?我喜欢这种升华了的人与花的关系.神圣的善待,将彼此深藏的美都发掘了出来。不管那个农家小院多么简陋寒碜,我都相信那位“姨姥姥”定然是多福多寿的为了看护好她心爱的牡丹,为了一年一度的隆重会晤,她必须活得好、活得久。我问自己:我的牡丹在哪里?我愧赧地检视自己的人生院落我没有看见牡丹。可以肯定地说,这双辛劳的手也曾侍弄过一些应时的花花草草,这颗枯涩的心也曾被多情的春光照耀。但是,跟那位“姨姥姥”比起来,我的虔心、精心、仁心、恒心是多么有限啊!我没有学会为自己心爱的花儿焚香,没有学会娓娓地跟她

12、说贴心话,没有学会在干渴难耐的日子里还惦记着给她喂水,没有学会在花儿凋谢一秒钟后即开始欣悦地期待来年的花开,没有学会拿出大半生的时光甘心服侍一株植物,没有学会在每一朵盛开的花中幸福地照见自己的面影我患了可怕的“牡丹缺乏症”。我的病友很多很多。“神圣感抛弃我们有多久了?它还会怜惜地返身回来向可怜的我们施以援手吗?我们这些被“物质”跋扈地绑架了的人,精神世界已贫瘠得开不出一朵寒素的小花.夜读木心,听他讲“实在不惯于地上走,鹰说”,竟兀自笑出了声。我问木心笔下的那只鹰:高翔的鹰啊,你究竟俯瞰到了什么?当你看到大地上那些匍匐而行还自鸣得意的人,你冷笑了吗?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姨姥姥”或许正在与她

13、的牡丹幸福对视吧?那被插进远方花瓶里的十朵牡丹惹她牵念了吗?那花枝上十处扎眼的伤口惹她心痛了吗?春光正好.我好想飞临那个农家小院,安静地站在“姨姥姥”身旁,由衷赞一声:牡丹真美。(有改动)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3分)A.文章详写好友的女儿探亲时一系列失礼行为,含蓄地批评了现在年轻人太缺乏家庭礼仪教育。B.文章巧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将“我”和“姨姥姥”对待花草的不同态度做比较,突出文章的主旨。C。文章第段只有一句话,过渡简明,紧承上文所写的牡丹及感想,引出下文对自己生活的检视。D。文章第段“我”读到木心的话,“笑出了声”,既是自嘲,也笑那些“匍匐而行还自鸣得意”的人。

14、11.文章开头叙述了“姨姥姥和好友的女儿的什么故事?请简要概括.(3分)嗜花如命的“姨姥姥(1分)因好友女儿的喜欢(1分),破天荒地剪下十朵半开的牡丹花送给她.(1分 )12。阅读文中相关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7分)(1)第段加点词“定然”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定然是对牡丹生长过程中可能遭遇的意外情况的肯定猜测,(1分)反复运用(1分)强调了长期看护牡丹的不易和姨姥姥的虔心、精心、仁心和恒心.(2分)(2)第段划线句子“我患了可怕的牡丹缺乏症中加点词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对待美好事物不够用心;(1分)对生活缺乏“神圣感”(1分)美好生活的回馈少,精神世界越来越贫瘠。

15、(1分)13。第段说“我喜欢这种升华了的人与花的关系,“升华了的人与花的关系”是什么关系?请具体说明。(4分)人爱花,欣赏花,视花为神物;花不敢衰枯,每年开出最打眼的花;(2分)这是一种相互善待的、各自将彼此深藏的美都发掘出来的神圣关系。(2分)14。文章以“我”的想象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答题要点:呼应开头,使结构更加完整;再次表达对“姨姥姥”的敬意及对“姨姥姥”式的人生态度的向往,深化了主题;丰富了文章的表达技巧和层次,引人遐思,余味无穷。评分说明:答对两点即给满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1分)中国古代社会,有知识、有文化、有名望、有社会地位的“士”这一阶层最为人推崇的品质有三点:一是风骨,二是风雅,三是风流.其中,风骨是指士人有刚健气质和耿介性格,风流指其出众才华和不拘于世俗的放逸洒脱.而风雅则相对中道一些,它处于三种人格中间地带:它强化骨鲠、端正之气就是风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