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市自来水厂水资源论证报告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3979234 上传时间:2022-08-05 格式:DOC 页数:67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桐乡市自来水厂水资源论证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桐乡市自来水厂水资源论证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桐乡市自来水厂水资源论证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桐乡市自来水厂水资源论证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桐乡市自来水厂水资源论证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桐乡市自来水厂水资源论证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桐乡市自来水厂水资源论证报告(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总论近几年来,随着桐乡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壮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大,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由此对用水量的需求和质的要求不断提高。目前桐乡市一方面存在用水量快速增长和有限的城市供水设施能力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桐乡市的供水事业中还存在着条块分割、管网分布不尽合理、乡镇取水水源污染等问题,特别是缺少一个高度统一、有机协调和覆盖全市的供水体系,使桐乡市城市化的进程与全市的给水事业进一步发展受到制约。桐乡市各乡镇水厂近几年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由此引发地面沉降,对防洪排涝、城市规划、航运交通等造成了严重危害,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2、。省政府办公厅于2002年下发了关于加强杭嘉湖地区地下水管理的通知,要求“用三至五年时间调整供水结构,解决替代水源,压缩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地面沉降。”为此桐乡市政府下达今年年底前封闭31口地下深井的目标与任务。原来的自来水厂的供水水源与规模已经不适合目前快速的用水需求。为解决市区、各乡镇用水供需矛盾,满足建设和进一步开发的用水要求,规划和实施运河水厂供水工程已势在必行。因此,通过建设桐乡市运河水厂供水工程,增加市域的制水、供水设施,既可以满足各建设期桐乡市域的用水量增长要求,又可建立一个高度统一、有机协调的全市供水体系,提高城乡一体化供水的水平。1.1 编制目的与主要任务本报告书根据桐乡市运

3、河水厂供水工程的用水要求,按照国家、省颁布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方法、取水许可制度实施方法和省取水许可制度实施细则之规定,遵照“水资源合理开发、节约使用、有效保护”的原则,提出桐乡市运河水厂供水工程取水方案和可靠性分析,为取水许可的审批提供依据。主要任务:分析计算取水口周边区域水资源量,摸清区域的现状工业和生活用水情况,调查取水口现状水质,分析水质变化趋势,分析工程取水对环境和其他用水用户的影响。论证本水厂工程取水近期15万t/d、远期30万t/d,能否满足95取水保证率和水质要求。1.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国水法(2002年8月)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方法(2002年3月)取水许可制度实施方

4、法(1993年8月)省取水许可制度实施细则(1995年8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饮用水卫生规(卫法监发2001161号)桐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年12月)省桐乡县水资源调查与水利区划报告(1985年4月)桐乡市统计年鉴(2002年)市水资源公报(2003年) 桐乡市运河水厂供水工程项目建议书(2004年7月)桐乡市运河水厂供水工程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2004年7月)1.3 取水水源与取水地点根据省城乡建筑对水源与取水口方案的初步选择和分析,确定取水水源与取水地点。供水水源:近期水源为大运河梧桐镇北段,远期与市市域境外引水相结合,将外域优质原水作为远期主要水源。取水口位

5、置:位于金牛城与大运河交叉口上游的运岸,此处河道宽65m。大运河民星段上游km、下游km围沿河基本是农田,无重大污染源,上游距石门镇7km,受上游污水影响程度较小。与目前在建果园桥水厂取水口合并,占地22.5亩。(见附图)水厂厂址和用地:在梧桐街道北部三新村,在盐湖公路以西,新板桥港以东,运河以南500m处,在建绕城公路两侧南侧。水厂总用地为352.5亩,水厂与取水口相距约2km,原水采用管网输送至水厂。1.4 水资源论证委托与承当单位项目委托单位:桐乡市自来水公司项目承当单位:省水文勘测局2. 概 况2.1 环境概况桐乡市位于省北部、长江三角洲的东南部,地理座标为东径120174012039

6、45,北纬302818304748。桐乡市东连市郊区,南邻市、市的余杭区,西靠德清县,总面积727km2(采用“省水资源综合规划分区手册”面积)。全市共有三个街道,个建制镇,个乡,2002年人口65.99万,人口密度913人km2。居民中有回、满、壮、傣等少数民族二十余,其余为汉族。桐乡市为长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境地势平坦,大致东南高、西北低,略向太湖倾斜,平均海拔5.3m。冲积层厚度从西南部的100m左右,向东北逐渐增厚到180m。境地形平坦低洼,深受人为的影响,为杭嘉湖平原中部特有的桑基圩田地貌。桐乡市属太湖流域运河水系,河道稠密,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河道总长2398.3km,河道面积4

7、6.3km2,河道密度3.3kmkm2,河网率6.4。主要河道长440余km。京杭古运河斜贯全境,是全市水利、水运的大动脉,市区东部主要河道以南北向为主,西部河道以东西向为主。主要河道为:京杭古运河:是桐乡市最重要河道,也是杭申甲线(六级航道)的一部分,从余杭区博陆进入本市,向东北穿过全市,再入市郊区,境长41.77km,河面宽一般45-60m,最宽达80m,河底高程-0.9m-0.5m,3m水位时的过水断面约160m2。澜溪塘:是向北排、引水的主要河道,也是杭嘉湖地区传统的排水走廊,水运上是杭申乙线(五级航道)的一段。境长度8.79m,河面宽50-120m,河底高程 1m1.19m,3m水位

8、时过水断面约97m2。金牛塘:位于桐乡市北部,是连接澜溪塘和大运河的南北向河道,该河段是东迁至桐乡宗阳庙东宗线航道的一部分,河长8.4km,目前河宽在61m左右,河底高程-0.2m。白马塘:南端在石门镇与大运河相连,略向东北与乌镇市河相连,全长12.66km,河面宽35-50m,河底高程0至-0.5m,3m水位过水断面约45.6m2。康泾塘:是运河以南的南北向主要河道,也是东南片抗旱引水的主要河道,北端在双桥与大运河相连,穿越市区,在起龙桥与长山河衔接,全长14.34km,河面宽35-55m,河底高程0.5至0.5m,3m水位过水断面约47m2。含山塘,是我市西部南北向主要河道,南段称三洞环桥

9、港,南端在博陆与大运河相连,向北流入德清境,境全长8.2km,河面宽40-80m,河底高程-0.5至-0.7m,3m水位过水断面约60m2。长山河:是出排工种的骨干河道,西自子庙公路桥起,穿越屠甸镇,向东流经,在海盐县澉浦镇长山入海,境全长23.1km,河面宽49.5m,河底高程-1.0m,3米水位过水断面约128m2。桐乡市其余较大的河流主要还有永兴港、上塔庙港、大羔羊港、洞环桥港、南日港、北沙渚塘、南沙渚塘等。表2.1 桐乡市主要河流情况表 基面:吴淞河流名称起讫地点河长(km)正常水位时河宽(m)河底高程(m)京杭古运河博陆-观塘桥42.660-0.9-0.5澜溪塘乌镇-中浜8.850-

10、120-1-1.9金牛塘乌镇-古运河8.461-0.2白马塘石门镇-乌镇12.735-500-0.5康泾塘双桥-长山河14.330-55-0.5-0.5长山河洲泉-33.850-1.0永兴港中浜-长山河26.625-400-0.2南日港史桥-高桥镇8.7300.2北沙渚塘古运河-家桥12.4280.0南沙渚塘古运河-大竹园13.5280.0注:本文高程采用吴淞基面,下同。桐乡市在区域构造上属新华夏系第二隆起,钱塘江拗陷区杭嘉湖拗陷带,由于沉隆区基底构造,为第四系沉积物掩盖,形成杭嘉湖平原。基底构造由一系列规模巨大的北东向断裂带如萧山奉贤断裂,临安乌镇断裂和近东西向断裂的切割,形成中生代隆起与拗

11、陷带相间,全市主要为下舍桐乡拗陷带沉积白恶纪地层。境地下水资源较为贫乏。主要受降水入渗补给,年补给量约3074.06万m3。含水层由海潮冲积亚粘土、亚砂土、粉砂等组成。水位埋深0.4至3m,水质一般味淡,含微量矿物质,表层潜水年开采量约64万m3。深层承压水含水层呈封闭状态,没有补给来源,属消耗型地下水。境地质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沉积厚度100至180m,地下含4个水层,境深井水源,主要分布在松散覆盖物质和基岩裂隙中,属第二含水层,深度在59-149m,厚度一般7-28m,深层地下水为城乡居民饮用水主要水源,也为部分重要工业企业生产用水。现全市地下水年开采量合计2326万m3,大大超过地下水

12、允许开采量,造成各镇地下水位普遍下降,地面呈现沉降,汲水能力降低,供水电耗上升,地下水供需矛盾突出。土壤为河流冲积和湖沼泽淤积土,据调查桐乡市共七个土属,其中水田六个土属:黄斑田占22.8,小粉田占35.6%,塘田并松泥田占7.6%,堆叠泥田占27.6%,青紫泥田占4.8%,半青紫泥田占1.6%。旱地土壤属堆叠土土属,是历史上挑田泥和开拓河道的土堆叠而成,土壤质地往往与就近水田土质相同。桐乡市地处北亚热带南缘,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较长,又受海洋、地形、水系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基本构成了“雨热同步“,秋冬季“光温互补“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5.8,七月

13、份平均气温28.2,一月份平均气温3.3;极端最高气温39.5,极端最低气温-11。全市无霜期238.3天,初霜在十一月中旬,终霜在翌年三月中旬。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21.9小时。平均降水量1212.3mm,最高年份达1652.6mm(1983),最低年份为781.2mm(1978)。一年中有三个雨期,即四、五月份的春雨期,六、七月份的梅雨期和九月份的秋雨期。盛夏少雨,往往形成春涝、伏旱、秋涝、冬燥。秋季常受热带风暴与台风影响,有降水过程,发生狂风暴雨,造成灾害。风向季节性变化明显,冬季以西北风为主,其余季节多为东到东南风。据桐乡市2003年统计年鉴显示,桐乡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实现国生产

14、总值176.9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0,人均GDP为26753元。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903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5.543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9.47亿元。桐乡市总人口66.1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3.12万人,农村人口53.01万人。总耕地面积55.32万亩,其中水田40.69万亩,旱地14.63万亩;林果灌溉17.07万亩,人工鱼塘1.68万亩。2.2 建设工程概况桐乡市运河水厂供水工程位于省杭喜湖平原的桐乡市,为桐乡市自来水公司新建工程,水源类型为地表水。近期2005年,水厂规模为15万t/d,至2010年规模为30万t/d;近期工程计划2005年

15、12月正式供水。2.2.1运河水厂工程地址运河水厂厂址在梧桐街道北部三新村,在盐湖公路以西,新板桥港以东,运河以南500m处,在建的绕城公路南侧。厂址可利用面积为352.5亩。取水口位于金牛塘与大运河交叉口上游的大运岸,果园桥水厂新取水口的西侧,运河水厂取水口总用地22.5亩,取水口设计总规模为30.0万t/d,设取水进水井,取水提升泵和配电间,土建按远期规模一次建成,设备按近期15.0万t/d规模安装。净水厂按规划分为四个主要区域:生活区、淤泥处置区、常规处理生产区、预处理和深度处理生产区。水厂按产水30万t/d的规模布置。水厂一期工程(新建净水厂部分)劳动定员为53人。2.2. 制水工艺与主要构筑物原水经取水提升泵提升,通过原水输水管进入厂区,自流通过预处理池、反应沉淀池、砂滤池,为减少后续构筑物埋深,需要设置中间提升泵房,中间提升泵房设在砂滤池后,砂滤池出水提升后自流通过自氧接触池、活性炭滤池,消毒后进入清水池,然后通过送水泵房供水至供水管网。清水池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